
在經歷十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國互聯網經濟并沒有“變老”,相反仍然“生機勃勃”。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互聯網仍然會“青春常駐”。
假如用一個字來概括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那就是“變”。在產業發展大勢的推動之下,包括傳統互聯網巨頭、新興創業企業以及風險投資方,都在謀求變化以抓住未來的機遇。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有五大趨勢:產業鏈垂直整合;互聯網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大數據時代到來;云端能力日益重要;移動互聯網開始盈利。順勢而為,因勢而動,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經濟,可以說在變革中得到重生。在12月18日《互聯網周刊》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互聯網經濟論壇,各界精英共論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經濟形勢,為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大背景下的中國互聯網
互聯網一直與中國傳統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不論是在國家政策層面上還是產業發展上,互聯網都是經濟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在第十屆中國互聯網經濟論壇主論壇的致辭中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信息化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這是每一個ICT從業者的機遇,也是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重要契機。”他認為農業生產力是適應了一種小農分散化的生產方式,工業時代的生產力是適應了大機器集中化的生產方式,信息生產力更適應網絡化的協同生產方式。未來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轉向“小而美”。他還將信息稱為“第三只手”,“前沿理論已經發現,除了市場競爭和政府干預這兩只手之外,信息網絡正在發揮第三只手的力量”,互聯網體現了“新的信息哲學,將為未來指引方向。”
對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現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宋玲引用數據說,截止今年三季度我國互聯網用戶達5.5億人,同比增長44.1%,總規模達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7%。廣大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各種便利的服務,互聯網產業也成為國家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的重要引擎。她還特別談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她認為隨著國家3G網絡的建成和成功運營,移動互聯網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傳統互聯網企業、創業者和風險投資都在關注這一新興的市場。現在人們上下班的路上,工作的間隙,很多人都手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在上網。用戶對于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這對于企業來說就是機遇。現在包括傳統電子商務企業甚至電信運營商都在布局移動電子商務,還有手機閱讀、手機視頻等移動互聯網應用都在開花結果,移動廣告也隨之跟進,移動互聯網產業日漸成熟。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則從產業發展大勢的角度,對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進行了高度概括,他認為互聯網作為一個行業,正在和我們經濟主戰場和經濟主流進一步融合,這會成為下一步發展的巨大趨勢。隨著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實施,電子商務的重要性會更加顯現出來。未來電子商務必然從B2C的模式向C2B轉變。同時互聯網的發展還將與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地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視。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城市的運作效率和環保程度。這對于很多互聯網企業是很大的機會,未來十年將是互聯網大爆發的時代。
新華網總裁田舒斌則從文化建設的角度闡釋了互聯網的意義,他說:“新華網作為網絡媒體的一員,我們經常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網絡媒體能否跟上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潮流,加強新業務和新信息的銜接,支撐和推進網絡文化產品的創新生產?比如說網絡媒體能否不斷提高網絡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提升網絡文化產品的品質,打造網絡文化產品的品牌,引領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網絡能否適應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需求,還有在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井噴式發展,深刻攪動既有傳播格局的這樣的一種態勢下,網絡媒體能否主動的出擊,因勢利導,打造兩個輿論場,搶占輿論制高點?”而他的答案是,近兩三年,作為一個互聯網文化企業和綜合性網站的新華網已經呈現在網民的面前。在網絡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前沿之下,新華網的發展,既要有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的堅守,同時也要加快系統性轉型和希望創新,努力實現世界一流的網絡媒體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互聯網文化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愿景。如今新華網正在進行四個轉型:從門戶網站向綜合性互聯網信息平臺轉型;從WEP1.0向2.0,乃至3.0轉型;從單一的網絡經營業態向多遠的網絡業態轉型;從行政化的市場管理向現代化的市場管理轉型。
特定視角下的互聯網經濟
具體來說,中國互聯網經濟正在經歷哪些轉變?IBM開發中心首席技術官,創新工程院院長毛新生以“大數據與互聯網”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移動化的趨勢必然帶來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人們需要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挑戰,同時抓住大數據蘊含的機遇。他說:“大數據帶來了很多的可能性,因為我們變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樣,我知道所有發生的事情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我有辦法了解過去,甚至是預測和洞察未來。每一家企業都非常希望,對自己的競爭對手,對客戶、對合作伙伴,對市場,對各種各樣的事情,不管是風險還是機遇比別人更早一點,更多一點去了解。而大數據可以實現這一點,這是非常誘人的一件事。”IBM利用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機會,從金融證券等特定的行業人手,為客戶提供更具洞察性的分析結果,實現了大數據業務的落地。
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謝恩偉則從微軟發展的角度闡述了他們眼中的互聯網。他談到了微軟當面的主要任務:怎樣從一個軟件操作系統公司延伸到終端設備,怎樣以軟件和硬件為核心,更多地支撐硬件的體驗和互聯網服務的體驗。他認為在整個IT行業出現了一種趨勢,即IT消費化,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開始進入辦公領域,終端的功能進一步融合。順應這一趨勢,微軟推出了兼具辦公和娛樂功能的平板電腦Surface,并將這樣的融合理念應用到Windows 8的研發之中。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阿里巴巴高級副總裁梁春曉認為電子商務發展塑造了一種新的商業基礎設施,在寬帶,服務器,云計算,電子商務平臺,網上支付,社會化物流體系等商業基礎設施之上,可以實現瞬間巨額的交易量。這對于商業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之下,新的商業文明正在形成,小前端,大平臺,富生態成為電子商務經濟的顯著特征,“因小而美”,大量互聯網創業者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實現了自身價值。
第三方軟件商店作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分發渠道,對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有著切身的感知。機鋒網副總裁歐陽璟特別提到了移動互聯網發生的變化:原來用戶不愿意為APP付費,原因可能在于付費的方式太過麻煩。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用戶的付費意愿正在發生改變。這對于很多第三方開發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經歷十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國互聯網經濟并沒有“變老”,相反仍然“生機勃勃”。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互聯網仍然會“青春常駐”。因為“變”才是永恒的“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