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傳統廣告、到互聯網數字廣告、再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蘇同對環境變遷有著清醒和敏銳的認識,在他看來,不主動求變往往就意味著盛與衰、生與死的考驗。
2008年初與WPP的合作擱淺后,是蘇同在華揚聯眾十幾年成長道路上最迷茫的一段時期—盡管,時隔五年后當記者問起,蘇同講述那段經歷時言語中已是云淡風輕。
華揚未來怎么走?中國的互聯網廣告下一步會如何?“其實經常會迷茫”,蘇同坦言。而這些問題也時時刻刻提醒著蘇同不停去思考、去改變。
事實上,從2004年便長時間壟斷國內數字媒介代理市場龍頭地位的華揚聯眾,前年又一次開始了大的轉型和探索。
現在的華揚聯眾已不再是單一性的代理公司,憑借這兩年在技術、內容、資源上諸多新的布局,成為在數字時代為客戶提供完整營銷解決方案的公司。
不轉型就走不遠
“在數字領域,如果你只做一個簡單的“代理商”,比如說只是幫客戶做創意或媒介,那就很難走得比較遠、比較深。在這方面我們的轉型可能在行業中是比較早的。我相信未來如果想在這個行業里真正地能有影響力,你必須要做這樣的改變。”蘇同說。
說這番話的背景是,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國互聯網繼續著一系列深刻變革:云計算、大數據更多被廣告營銷界提及,RTB開始頻頻見諸報端,社會化營銷方興未艾,移動互聯網爆發而無線廣告尚在探索中前行,等等。
“在互聯網領域一切發展的實在太快,如果不盡早布局,兩三年后現在的網絡廣告公司將會死的很難看”,蘇同直言,“互聯網行業沒有技術便沒有未來,關靠買賣不行,像我們這樣的公司未來沒有技術不會走遠。”
在數據分析、精準廣告、圖片廣告、DSP等方向,華揚聯眾通過收購、投入研發等方式做技術布局,并和各大網站深度合作,針對廣告主和媒體開發了各類定向類產品,包括行為定向、圖形定向等,比如子公司派擇科技推出的“魔圖”已經在各大門戶獲得成功;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華揚聯眾也正著手進APP平臺優化、二維碼、移動支付關聯,移動視頻的相關開發。
對于以微博為代表興起的社會化營銷而言。蘇同認為其商業價值還沒有充分開發出來,微博現在只是作為單一的媒體角度出現,雖然開放平臺形成,在外圍也看到有些思路,但相關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走,需要更多跟廣告主、廠商、批發商、品牌主做渠道的整合。
不過,對于業界正在熱議的RTB,蘇同則給予了謹慎的評價:“DSP現在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媒體或許逐漸開放后臺,但要想在中國成為行業主流很難,可能會是一個重要補充部分;而且媒體即便提供類似的產品但也離不開代理服務,不可能全靠自己——畢竟,媒體有成千上萬個客戶要經營,自己服務得需要雇多少人投入?另外,還有一個事實是,DSP所象征的購買受眾為主的精準廣告,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其實還很不理想。”
蘇同透露,國內的代理公司去年還未真正重視DSP,2013年尚不確定,當然,長遠來看DSP會影響未來代理和技術公司的格局,而一旦格局改變又將會帶來新的意義,可能會有很多不一樣類型的競爭對手冒出來。
技術類廣告公司雖有發展的空間和未來,能做大的卻很少——蘇同不忌諱對潛在競爭對手的真實看法。“技術類公司大多數的結果是被收購。”蘇同這樣判斷。他認為,在中國做網絡廣告必須有強大運營能力和合理的商業邏輯,而這對技術公司很難。如何整合這些技術并實現創新,如何靈活運用技術來為業務服務、為廣大的廣告主提供更好的服務顯然更為關鍵。無法停止的步伐
在2012年第十九屆國際廣告節上,華揚聯眾囊括了30項大獎,其中包括最有含金量的“最佳廣告公司”,而蘇同也被評為“中國互動廣告十年英雄人物”。
看起來,華揚聯眾交出了足夠完美的成績單和讓蘇同獲取成就感的資本。
“更多的感覺其實是辛苦。”蘇同卻這樣告訴記者。“網絡廣告現在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我希望它更加公開透明,未來要能夠滿足各種各樣廣告主合理需求——總想做得更好,投入越大,當然也就越辛苦。”
從最初的傳統廣告、到互聯網數字廣告、再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蘇同對環境變遷有著清醒和敏銳的認識,在他看來,不主動求變往往就意味著盛與衰、生與死的考驗——也幸虧當年的4A們轉身慢了一拍,才為如今這些耳熟能詳的本土數字廣告公司留下了生存空間。
在蘇同能看得到的未來,數字廣告將走向整合營銷。線上數字媒體,包括視頻、社區、搜索引擎、智能移動終端等。線下的戶外廣告和二維碼識別等,經過深度整合,合理推送,才能讓品牌或商品從海量的信息量中跳出來,才能在消費者最需要的時候,發揮引導效用。廣告公司不僅要在技術性平臺提供解決方案,還要深入了解消費者,在需要的時候做營銷,不要硬性的打擾,以此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又要更懂廣告主需求,并按所需定制服務或提供自助式服務。
廣告環境在變,因而目標也會一直在改變。蘇同表示。比如,曾經最滿意的產品和案例,在那個時代感覺不錯,放到現在都有不滿意、不完善的地方。
不完美,這也是我們很多人有激情去繼續投入的動力。當然,對于蘇同來說,最大的動力或許還是來自于多年來的廣告夢想。從還沒畢業就開始做起廣告,不覺間,蘇同在這個行業已經打拼了近二十年。
“夢想就是中國的廣告公司可以擔當重要的角色。”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后,似乎掩藏著蘇同讓華揚聯眾走向國際化市場的“野心”。至少,在他看來,數字把本土廣告與國際4A拉回了同一條起跑線,與國際4A公司相比,在如何經營數字媒體廣告方面,本土的公司一點也不落后,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五大廣告集團的成功,伴隨的是歐美日經濟輸出的全球化步伐。過去二十多年里中國本身在國際上還沒有那么大影響,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未來或許也將為中國的廣告公司提供走出去的機遇。
“前行的路上面臨的更多是失敗挫折,失敗了才知道痛,而一次成功什么也不代表,沒有十年以上的堅持,不要談夢想。”蘇同說,“雖然辛苦,但前行的步伐已經無法停止,而背后的驅動力實際上也更為復雜,華揚聯眾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公司,我的責任是做好自己的事,讓它走的更遠,更符合這個時代。”
誠然,夢想之路從來都是布滿荊棘,而理想、事業、生活之間更是難以完美平衡。工作中的蘇同給人的印象是嚴肅和不茍言笑,在生活中卻有著諸多愛好,比如打球、旅游之類或看其他行業的專業書籍等等。“人在不同場合,扮演的角色不一樣,不能放任自己的性格,這個沒辦法。”蘇同認為。
“當然,最大的愛好是和閨女玩,這是我最放松的事。”說到這時,在記者采訪過程中,蘇同也第一次舒展著身體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