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時10分左右,一輛隧道三線公交車由東向西穿越上海延安東路隧道,來到福州路浙江路停站上下客。乘客上車后,駕駛員沒有立即起步駛離,而是在站臺上耐心地停了一會兒,還不時向前方張望。乘客正納悶司機為啥不發車呢,只見一位老太太急匆匆地朝公交車站走來。駕駛員見狀趕忙下車迎上前:“程阿婆,慢慢來,不要急。”一邊熱情地將老人扶上車后才駕車駛向下一個站點。這位駕駛員叫姜東理,他告訴記者,每天早上6時15分左右,這位程阿婆總會在隧道三線這個站點上車。今天早上這樣的“等待”,他們這班車已堅持了多年。(3、2《新民晚報》)
姜師傅說起原委,4年前的一天,他的同事潘國龍碰到這樣一件事。早晨車至浙江路,車上僅有幾位去上海火車站的乘客,停站后無人上下,正要起步時,只見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趕來,她邊跑邊招手喊:“等等我!”潘師傅開門讓老人上車后,交談中,得知老人姓程,已83歲高齡,90歲的老愛人因病長期住在北站醫院,她每天要來這里搭公交車去醫院看望照顧。車到晉元路,潘師傅將車停穩后,主動上前攙扶程阿婆下車。潘師傅回車隊一講,幾位駕駛員都說他們也曾碰到過這位老人。于是大家一合計:每天早上做這個班頭時,到站后等一等,看到阿婆上前攙一把。
對此,程阿婆也有說不完的話:“四年來,隧道三線的司機師傅天天等我,攙著我上下車,真不容易啊。”老人的記憶中至今還保存著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故事……日前程阿婆還專程從人民廣場坐車到浦東博山東路,尋到車隊辦公室,送上一面錦旗。車隊領導這才知道,自己的職工天天幫助這位八旬老人,已堅持了四年。據悉,今年春節,車隊八九個司乘人員,還利用休息時間去醫院看望了這對老夫婦。師傅們一致表示:“這些年來,看著程阿婆與老愛人不離不棄、相親相愛,大家都很感動。只要她以后還來乘車,我們愿意天天為她‘等待’……” 聽罷這個真實的故事,誰都會被這個公交車隊四年來堅持的“等待”而感動不已!
時下,我們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在許多大中城市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高達18﹪以上。其中高齡、殘疾、多病尤其是失能、失獨的鰥寡孤獨老人愈來愈多,這部分老人更需要我們全社會給予重點關愛和呵護。
上海這個公交車隊司機“等待”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啟示人們,關愛呵護老年人這個龐大的弱勢群體,需要動員我們全社會的力量,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齊上陣!有言道,“老人安,則社會安”。假如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職工都能像上海隧道三線車隊的司乘人員那樣,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對老年人給予更多更好的照顧和幫助,為他們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那么,老年人群在平時生活中的許多困難就不難得到克服和解決,社會就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