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后是新春,網上適時刮起強勁的傳統文化風。
用漫畫講京劇 用評書講漫畫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幾乎無人不曉,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在于其將中國博大的飲食文化與注重親情的中式思想巧妙結合,繼而用食物這個沒人能夠拒絕的載體傳遞給了全世界。也許是窺見了其中的真諦,漫畫“舌尖上的京劇”近日在網上一炮而紅。
當看到這樣一幅幅黑臉包公是芝麻元宵;醉酒的貴妃頂著菊花大飲菊花酒;白娘子、許仙和小青分別變身白小方、許紫薯、青小團,對應的美食則是奶油蛋糕、紫薯團以及青團子;因為盔頭的絨球像山楂,穆桂英躲在了山楂籃子里,而長須老將黃忠則變身玉米棒子,引得網友們驚呼“京劇原來也可以這么可愛”!
此系列漫畫的作者網名“胖不墩兒”是個80后,京劇戲迷兼標準吃貨,熱愛畫畫的自由職業者,一個樸實的河北省廊坊姑娘。她用漫畫的語言來闡述經典京劇選段,把人物造型與食物聯系起來,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她還得到很多老年京劇迷的指點,尤其是在花臉的畫法上,一位京劇老化妝師糾正過她很多地方,對她幫助很大。
80后曲藝愛好者張準也開辦網上書場,用說評書的方式講述動漫故事,吸引了眾多網友。他將中國傳統的評書藝術和流行的動漫故事混搭起來,能給評書帶來點兒新意,“我就是想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曲藝,讓更多的中老年人喜歡動漫。”這種動漫和評書的混搭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眼球,也引起很多爭議。
用玩偶做雷鋒 用盤扣做米老鼠
50年前,雷鋒成為紅色時代的精神象征;50年后,大大的頭戴著雷鋒帽,脖子上系著一條紅領巾……一個以雷鋒為原型的“萌版”雷鋒公仔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它的設計者——安徽省黃石80后“海歸”張涼談及設計“萌版”雷鋒公仔的原因:“新時代傳遞雷鋒精神,需要更貼近時代的雷鋒形象。”
這個29歲的黃石女孩從小就對一些有設計感的娃娃情有獨鐘。她從德國留學歸國后,決定通過售賣原創玩偶創業。她設計了一系列雷鋒公仔,憑此賺了人生第一桶金,還成為一名玩具設計師。張涼設計“雷小鋒”系列,也是表達對父輩那一代人無私奉獻的敬意。她的父親就是一名“活雷鋒”,下鄉插隊時曾救過落水兒童。
80后的上海小伙宋滔癡迷傳統盤扣技藝,憑借著一雙巧手以及14年的探索堅持,他將盤扣這個幾近絕跡的表現手法與現代藝術造型相結合,制作出“射手座”、“米老鼠”、“石庫門”等等盤扣工藝品。宋滔作為“非遺”的傳承人,除了在工作室設計新造型,就是在網上推廣中國的紐扣文化、到社區義務傳授盤扣技藝。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