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連續15年虧損,直到由單一業務升級到復合經營才獲得成功。從它由虧損到盈利的過程中看,表面是復合經營的成功,本質上是緣于成功打造了自己的族群并實現了族群共享。
首先說族群的價值。所謂族群是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及價值觀的群體。小米手機推出前,小米通過米聊軟件建立了米聊社區。只要你的手機能上網,就可使用免費對講功能,與好友進行溝通。在社區內,小米不斷征集大家對手機的建議,讓眾人參與開發,開發團隊根據社區反饋不斷改進。當所有的競爭品牌致力于打造手機品牌時,小米在打造一群人——米聊族。小米手機已經成為一群人的信仰,所以一經推出就異常火爆。
再看凡客誠品,現在的產品涵蓋男裝、女裝、童裝、鞋、家居、配飾、化妝品共七大類,最早主要是銷售服裝。凡客誠品的推廣軌跡,從經典語錄“凡客體”就可見一斑,“愛網絡、愛自由、愛晚起、愛夜間大排檔、愛賽車,也愛59塊帆布鞋。”通過傳播凡客體,凡客誠品在網絡上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凡客族”。現在,凡客誠品已經成為網民購買服裝服飾的主要選擇對象。還有,沙發客(挑戰傳統酒店式旅游,與同為沙發客的人群互相提供住所)、I族(奉喬布斯為生活方式教主,也叫“蘋果控”)等。現在,族群消費逐漸成為市場發展的趨勢,順應趨勢。誠品書店同樣是成功經營了一群人。文中介紹,誠品書店2011年客流量超過1億2千萬,更重要的是“不論是當地人或是遠道而來的游客,到誠品書店閱讀、買書,乃至欣賞展覽、演出,幾乎已成為必然的選擇。”通過15年的經營,誠品書店已經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族群,來誠品消費已經成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有了這樣一個堅實基礎,誠品書店盈利只是時間問題。
許多互聯網公司,創業后一直虧損,比如京東商城到現在也沒有實現盈利,但資本方還在繼續增加投資。甚至有的公司開始時都不知道如何盈利,但若打造族群的戰略清晰,從創業者到資本方都會義無反顧一路支持下去。實踐證實,虧損從來就不是放棄投資的理由,企業是否值得投資的標準,已經變為企業是否能打造屬于自己的族群;大家幾乎都相信,只要擁有自己的族群,就會擁有商業的未來。
誠品書店用15年虧損,成功經營一個族群,這是個戰略選擇。若沒有這樣清晰的戰略,可能不會有誠品書店后來的成功。誠品書店能夠堅持下來,從這點也可看出戰略的重要性。
那么,有了自己的族群,如何才能更好的實現盈利呢?實踐證實,族群共享就是實現盈利的好方法。
騰訊成功打造QQ聊天族,通過共享這個族群,騰訊搭建了自己的商業平臺,開展許多相關業務,實現盈利。通過免費殺毒,奇虎360建立自己的消費族群,圍繞族群,奇虎360的商業帝國迅速崛起,實現盈利。一個反面例子是易趣,本來做得很成功,就是在族群的基礎沒牢固時就想收管理費,所以它很快就被淘寶打敗。誠品書店復合經營的成功,原因之一是書店與其“畫廊、商場、音樂館、餐廳、藝術空間”等經營完全實現了族群共享。
同樣道理,其他之前向消費者提供單一產品的品牌,要向復合經營模式轉型,最需要注意能否實現族群共享。若族群能夠實現共享,就很可能成功;反之,就等于開辟了一個毫不相關的經營領域,這樣的復合經營前途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