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1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至此,廣東2013年“兩會”勝利閉幕。
廣東“兩會”開得如火如荼。如何保持經濟第一大省的地位不“動搖”,如何提高群眾收入讓更多人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如何公平分配醫療、教育、就業資源……一個個大政方針,一個個民生話題,將在代表委員們的審議發言、建議提案、舉手投票中,變成未來廣東的宏偉藍圖。
我們期盼,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廣東老區人民與全省人民一道,實干興粵,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創造廣東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將專門出臺政策助粵東西北發展
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參加了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韶關代表團審議。他說,如果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藍圖是不完美的,最終甚至是一個“跛腳”的巨人,說不定會轟然倒下。他透露,省委、省政府正在專題研究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將專門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跨越發展。
他說,胡春華書記強調廣東省要率先實現“兩個翻番”的情況下應該再加上一個要求——屆時全省所有地級市人均GDP都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徐少華用反映發展規模和實力的GDP、財政收入數據,反映發展后勁的進出口、投資數據,分析了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巨大差距,指出區域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我省發展的最大“短板”所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徐少華希望,粵東西北地區要在實現振興發展、跨越發展進程中奮發圖強當主體,做到規劃布局抓平臺,招商引資抓項目,基礎設施抓交通,產業造血抓園區,干部作風抓實干。他說,粵東西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要以“不信東風喚不回”的精神狀態,既要樹立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志氣,又要應對跨越發展不走粗放型老路的挑戰,付出十倍百倍的艱巨努力,實現振興發展。
他特別強調,韶關作為老工業城市,地處京廣線的主要節點,具有很多優勢。要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識,在新一輪的振興發展中努力保住粵北地區的中心地位:一要抓住現有基礎,努力增強“造血功能”,推動一批項目上馬,爭取早日突破GDP過千億。二要抓住現有交通條件的改善,“交通”與“項目”并駕齊驅,吸引人流物流貨流和人才資源。三要抓住生態保護機制的創新,配合省里積極探索如排污權交易、林匯碳匯交易等。(閆昆侖)
汕頭
發揮“中心”作用輻射粵東
履新三個月,省人大代表、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再談汕頭這一“資深”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藍圖。他說,基礎設施對一個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汕頭要加大力氣搞好交通和港口的基礎設施,發揮“中心”作用,輻射粵東區域。
國家主體功能區重點開發區域、海西經濟區南翼中心城市、粵東區域中心城市,一直以來,汕頭扮演著多元而重要的角色。作為這個“老牌”經濟特區的主政者,陳茂輝最關注的無疑是如何激發特區新活力。
去年《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獲批,如何深入挖掘華僑和對臺潛力、搭建增創特區新優勢的重大戰略平臺,成為汕頭接下來的主要課題。陳茂輝介紹,在海灣新區的核心區——東部新城,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華僑華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區、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和華僑資產管理中心將陸續設立。
如何進一步推進汕潮揭同城化?陳茂輝說,汕頭要以民生為導向,加快推動三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等領域全方位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而未來,汕頭還將建成區域現代服務、交通航運、文化科教和旅游休閑中心。
汕頭市有21家上市企業,數量在全省排第3位;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進入世界百強行列;開展濠江區行政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通過地方立法將483項市級經濟社會管理和行政執法權限下放;財政投入民生領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重近70%;投入財政資金2.75億元,開展千村環境衛生整治……過去一年,汕頭交出的成績單令人滿意。陳茂輝強調,汕頭還要繼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幸福汕頭。(閆琦慶)
湛江
五年崛起時依舊天藍水清
“湛江五年崛起,關鍵靠工業,潛力在工業、希望在工業、底氣在工業。”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環境保護是非常重大而嚴肅的問題。對于湛江來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800萬湛江人民最引以為豪的巨大優勢,也是湛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所在。但是,湛江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經濟蛋糕太小,頭等任務是做大做強蛋糕,而重中之重就是發展工業。
劉小華說,應該鼓勵各縣發展工業產業。湛江作為粵西最大的地級市,要徹底改變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也不能依賴“打魚養蝦”的農業發展模式,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粵東西北有條件的縣市大力發展工業,培育打造經濟增長極。湛江已掀起五年崛起的發展高潮,一批重大項目和重要資源落戶東海島。
據了解,湛江市委九屆十三次全會提出“豪情滿懷創大業,五年崛起看湛江”,目標是到2016年GDP總量實現4000億,工業總產值實現5500億,實現經濟崛起、城市崛起、生態崛起、文化崛起等目標。劉小華坦陳,目前距離實現五年崛起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還需要3至4年的時間。據測算,只有GDP年均增長達15%以上才能真正實現五年崛起。
對于發展工業所面臨的環境污染等現實問題,如何將影響降到最低?劉小華指出,不發展沒有出路,亂發展可能就是一條絕路。湛江既要經濟崛起,又要藍天碧水,科學劃定主體功能區,實行點上開花、面上保護,把大片的國土面積保護下來。同時,對新上和新引進項目實行嚴格環保門檻。他透露,湛江今年起將推進創新生態文明區城鎮村五年行動計劃,通過這些措施有信心在湛江實現經濟崛起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態。(昆 昌)
韶關
對接珠三角推進區域一體化
“韶關作為粵北區域中心城市,要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盡快擴容提質,打造宜居宜業家園。”省人大代表、韶關市委書記鄭振濤在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韶關將加快粵北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鄭振濤認為,韶關要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產業園區為平臺,培育和引進更多實力強大的企業。此外,加快韶關城市新區和縣城建設步伐,高規格高起點推進城鎮建設,扎實推進芙蓉新城建設,提高韶關城市的聚集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宜居宜業家園。
鄭振濤說,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最關鍵還是經濟要強,工業要強。“歷屆省委、省政府對韶關寄予殷切期望,我們要深刻認識發展的緊迫性,要努力使壓力變為動力。”
目前韶關的鋼材和裝備制造業已形成配套,交通方面,廣樂高速、韶贛高速、京珠高速等在城區形成80多公里長的外環聯接線,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城市拓展提供了條件。“韶關現已具備做強做大、建設粵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加快發展的條件。韶關的規劃定位不能再走珠三角的老路,而是要加大城市建設力度,盡快擴容提質。”鄭振濤說。(侖玉均)
梅州
加大對廣東中央蘇區縣政策扶持力度
在省“兩會”期間,梅州市省政協委員飽含參政議政熱情,結合廣東省和梅州市的實際,踴躍撰寫提案,建言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廣東中央蘇區縣政策扶持力度,讓紅色土地真正實現綠色崛起。
省政協委員、梅州市政協主席李金元與古爾夫、余鵬春、劉嘉榮、梁錫光、余鋒光等10多名省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廣東中央蘇區縣政策扶持力度的提案》。該提案提出,“要讓廣東蘇區的紅色土地真正實現綠色崛起、科學發展,一定要合理借助政策力量,實現上下和內外互動互促”。一是在國家層面上,由省委、省政府積極配合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門調研編制《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將原中央蘇區縣納入國家支持政策總體框架,聯合江西、福建共同爭取將其上升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重點爭取“廣東七縣”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國家部委對口支持,以及中央財政振興發展中央蘇區縣的財力補助。二是在省的層面,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扶持重點、帶動全局”的原則,制定《廣東中央蘇區縣振興發展總體規劃》,盡快出臺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扶持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的實質性政策,將幫扶機制長效化、制度化。
省政協委員、梅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張麗霞提交《關于加快推進區域平衡發展的提案》,建議省委、省政府出臺加快粵東西北地區發展的規劃綱要,重點在項目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擴容提質等方面,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的扶持力度。(劉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