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剛過去的省“兩會”中,老區繼續成為了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的對象。政府報告提到,要繼續大力支持革命老區的經濟建設,這無疑給老區人民打了一針強心劑。對于政府總攬全局、著眼長遠的決策,老區人民是怎樣看待的?日前,記者采訪了省人大代表、梅州市豐順縣龍崗鎮馬山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饒富強。
“第一次當選為省人大代表,非常高興。”談到自己參加“兩會”的感受,饒富強說:“‘兩會’又一次提到,要繼續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經濟發展,作為老區人,我感到很欣慰。”
饒富強表示,作為一個基層人民代表,肩上的壓力更大了,應該時刻關注“三農”,了解“三農”,更要了解家鄉的發展情況,為家鄉的發展致富多動腦筋。因為在革命老區出生和長大,饒富強對家鄉的感情異常深厚。如今,他的角色轉變成了豐順縣馬圖村的致富帶頭人,他對老區該如何致富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老區人民不是沒有能力,不是沒有智慧,他們很肯干,但他們受先天性的地理條件所限,想發展卻發展不起來,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饒富強表示,這次“兩會”繼續把老區列為“重點保護”對象,體現了政府的高瞻遠矚,老區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據了解,此次“兩會”,饒富強結合自己在家鄉帶動群眾發展茶業的感受,提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大路大富,小路小富,無路則不可富。”饒富強說,“道路交通建設對邊遠的老區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影響著老區的經濟發展。”饒富強說,“兩會”中,他建議政府將老區道路建設每公里補貼由15萬元提升到30萬元。他認為,老區大多是山區,山路崎嶇陡峭,修建成本高,難度大,如果還采用之前政府出一半,當地群眾出一半或者出一部分的做法,實際上是減輕不了老百姓身上的壓力的。
1982年饒富強離開了家鄉外出創業。1996年他開始涉足農業,2005年與時任市長調研地方產業,確定了走發展優質茶葉這一條路。200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投入數千萬元發展優質茶。截至目前,饒富強以及其團隊已經把優質馬山茶葉發展得有聲有色,“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已經給老區群眾帶來了很多實惠。過去每畝茶葉產值為2000元左右,如今,經過馬山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管理和對茶農們規范的技術指導,過去幾塊錢一斤的茶青收購價已經發展到如今的50元一斤,茶葉每畝產值已經發展到15000元,農民們每畝茶葉年純收入達八千元。
饒富強表示,很多革命老區都有獨特的農副產品,但是由于缺乏現代化的發展技術,缺乏規模種植和管理的資金,因此,難以實現產業化,致富也就無從談起了。“政府繼續加大老區經濟建設的扶持力度對于老區人民來說是一件大事,不過,我認為,政府應該增加對老區扶持的多樣性,注重幫助老區群眾發現和開發當地資源,這才是發展致富的根本出路。”
“兩會”期間,饒富強帶領當地群眾發展優質茶葉實現脫貧致富的事跡,得到了劉昆副省長的肯定和贊賞。饒富強表示,他會繼續努力,把家鄉的馬山茶業做大做強。“我希望在政府進一步支持老區發展的政策影響下,多樣化的扶持模式能夠逐步凸顯,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關注和幫助老區經濟發展,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