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無論對韓國還是對世界,都是一個令人關注的日子,韓國人民在這一天以51%的支持度把樸槿惠推上韓國第一位女總統寶座。樸槿惠是已故總統樸正熙女兒,與50年前她父親樸正熙用軍事政變手段當上韓國總統情景相比,樸槿惠的當選則展現了韓國的民主風範。
樸正熙奪權於暴力,同時也慘死於暴力——他是韓國第3任、第5至第9屆總統,由1961年上任至1979年逝世,統治韓國長達18年。1979年10月26日晚餐時被他一手提拔的情報部長金載圭當場開槍射殺,時年62歲。樸正熙之所以被自己人「就地正法」,外界普遍的說法是他太獨裁。樸正熙被殺後,南韓才慢慢從軍政權過渡到民主化——樸槿惠的當選,品嚐的就是南韓民主果實。
其實,樸正熙並非一無是處,他雖然在政治上獨裁,但是對南韓的經濟貢獻則是巨大的。樸正熙任內最重要的政績在於搞「投資拉動」——促成京釜高速國道的興建,大力推行新村運動改革農村,使韓國的物流大幅改善,經濟得以突飛猛進。南韓之所以能成為後來的四小龍,就是樸正熙奠定的基礎。樸正熙施政推行的是「經濟第一主義」,大力扶持大型企業,通過高度集權,摧毀一切不利於經濟發展的障礙。這一時期,韓國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7.1%,1976年竟達到15.1%,人均國民收入也從1962年的87美元增加到1980的1510美元,這一速度被稱為「漢江奇跡」,讓韓國成為了新型的工業化國家,直至樸正熙被殺後很多年,韓國民眾仍高度肯定他對韓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樸槿惠面臨美韓關係新考驗
是韓國人民對她的補償,另一方面也是韓國人民對她的一種期待。韓國現正處在經濟轉變關鍵時期,特別是韓國的電子業、汽車製造業、文化產業,都處在加速起飛階段,韓國與日本的經濟競爭雖沒有白熱化,但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較勁。在平板電腦和手機製造方面,韓國正在傾全國之力打造國際一流企業——這不僅要和美國競奪國際市場,而且將踩到美國的利益底線。韓國未來如何處理與日本和美國的經濟利益和關係,將考驗著樸槿惠的智慧。
儘管樸正熙在世時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也曾派兵去越南協助美軍作戰。但是,那種「為朋友兩勒插刀」的關係是美國樂見的。樸槿惠要面對的,將是韓國企業與美國爭奪利益的競爭關係,這對美國和樸槿惠都是一個考驗。
樸槿惠說:「我沒有家庭可以照顧,沒有子女可以繼承財富。大家,國民,是我的家人,讓大家幸福是我留在政壇的理由。」樸槿惠未來能為韓國百姓帶來什麼,值得大家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