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對愛情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對職責的忠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對國家的忠誠。
關于忠誠,翻開歷史,那一幕幕慷慨之辭閃過腦海給我震撼,給我警示。
沒有忠誠的世界是可怕的;沒有忠誠的國家是可悲的;沒有忠誠的個人是可恥的。再談忠誠,我沉思良久,感慨萬千。作為新時期的革命軍人,忠誠仍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忠誠是一種品德。“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可見,忠誠一直是“人立于世”的基本道德標準,更應是我們自身不可或缺的品德。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各種誘惑也悄然滋生,對我們忠于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我們道德品質的一種考驗。
忠誠源于信仰。這種信仰從我黨建立初期就深深根植于每名黨員的心中,代代相傳。正是由于對黨的信仰,對人民的忠誠才涌現出了焦裕祿、孔繁森、雷鋒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如今,這種信仰凝聚在“忠誠于黨”的光輝理想中。
忠誠是一種責任。入黨誓詞、軍人誓詞那鏗鏘有力的語言一次次敲擊著我的靈魂。從一開始就在心里埋下了忠誠的種子。每每看到那鮮紅的國旗、黨旗、軍旗,每每聽到那激昂的國歌、軍歌,這顆種子便瞬間開花,讓我始終牢記我的職責和肩負的責任。
對信仰需要忠誠,對值得守護的東西更需要忠誠。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縱覽古今,我們需要忠誠,去譜寫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