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安縣花生土壤多為片麻巖發育而成的黃棕壤,耕層淺薄,質地偏砂,剖面發育不完整,水、肥、氣、熱資源有限,土壤養分缺乏。應充分利用坡改梯、深翻改土、發展灌溉、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合理輪作、地膜覆蓋等技術措施提高地力水平,達到花生增產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花生土壤;特征;改良措施
中圖分類號:O657.32;O6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1-0068-03
1 紅安縣花生土壤的肥力狀況
1.1 種植花生的土壤類型
紅安縣種植花生的土壤[1]多為片麻巖,部分為石英片巖、基性巖、泥質巖風化物的坡積物和殘積物上發育的黃棕壤土類,無石灰性反應小河沖積母質上發育的潮土土類也有零星種植。主要土種類型為砂土、泥砂土、硅砂土、細砂土以及各類麻骨土等。
1.2 花生地土壤的理化性狀
1.2.1 土壤剖面形態特征 一是土層較薄,耕層偏淺。如砂土的土層厚26~78 cm,平均49.5 cm;耕層厚9~19 cm,平均15.4 cm。麻骨土土層厚5~24 cm,平均18.6 cm;耕層厚5~18 cm,平均12.7 cm。二是土輕松散,質地偏砂。耕層質地[2]除泥砂土為輕壤外,其余均為砂質土和砂壤土?;ㄉ寥乐校百|土和砂壤土占90.3%;土壤結構多呈單粒狀,少數呈團粒狀、小塊狀。據室內測定,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絕大多數小于20%,按卡氏土壤質地分類法分別屬于砂壤土、緊砂土、松砂土等質地類型。三是土層分化不明顯,土壤剖面發育不完整。從土體構型看,大部分花生地只有很淺的耕作層和較薄的心土層,其下即為母質或母巖層。從土壤顏色看,一般偏淺偏淡,有的與母巖風化物的顏色幾無區別。土壤發育處于幼齡階段。
1.2.2 土壤養分含量 耕層土壤多呈酸性、微酸性,pH 4.8~6.3,平均5.6。有機質含量為10~20 g/kg;堿解氮含量32.6~75.9 mg/kg;速效鉀含量35.5~102.8 mg/kg;速效磷含量為2.93~13.52 mg/kg,平均7.28 mg/kg,其中潮沙土最高,為10.95 mg/kg;烏砂土次之,為9.62 mg/kg;泥砂土、砂土分別為7.61和6.45 mg/kg;硅砂土、硅麻骨土含量最低。
2 花生高產地的土壤肥力特征
花生高產土壤是指具備同時不斷地滿足花生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肥、氣、熱諸因素能力的一類土壤。
2.1 土層深厚松泡、爽水濕潤是高產土壤的首要條件
花生是惟一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開花結莢習性農作物,在地上開花、受精,子房隨子房柄下曲鉆入土中一定深度之后才開始膨大形成莢果。由于花生要在地下結莢,因此土層特別是耕層是否深厚松泡,物理性狀是否優良就成為花生高產土壤的首要條件。
據對單產3 000 kg/hm2以上的花生旱地的調查,土層平均厚度為70.4 cm,其中>60 cm的土層占53.7%;耕層平均厚度為18.9 cm,其中>17 cm的占75.7%。耕層質地均為輕壤和砂壤。從調查結果還可看出,花生產量的高低與土層和耕層的厚度呈正相關(表1)。輕壤和砂壤土層深厚松泡,不但有利于子房柄入土,同時由于其通氣利水,能充分滿足莢果膨大對氧氣和水分的要求,因而果大而整齊,果殼薄、顏色淺且有光澤,果仁飽滿,收獲易、損失小,花生品質好且產量高。
由于花生地土壤疏松,又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區,地表起伏較大,所以水土流失頗為嚴重;另外,由于土壤保水力差,紅安縣伏秋干旱頻繁,往往因土壤水分不足而影響莢果發育。因此,必須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才能保持深厚的土層;只有解決灌溉問題,才能保持既松泡通氣又爽水濕潤的土壤環境。針對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耕層淺、質地以粗砂為主并含有各種粒徑的石礫,常年單產低于1 500 kg/hm2的坡耕地宜改為水平梯地,土層厚度增加,土壤含水率有效提高,將有效提高產量。
從調查結果看,凡是高產穩產的花生地都有灌溉水源,干旱能灌,雨多能排,保持土壤爽水濕潤。在地勢平緩的緩坡地和地勢高、無灌溉水源的平地、梯地,由于有噴灌設施,當花生生長和莢果發育的關鍵時刻遇到干旱時能噴灌2~3次,使土壤保持濕潤,同樣可獲較高的產量。
2.2 磷、鉀、鈣素豐富是高產地土壤養分含量的主要指標
花生是豆科作物,根瘤有固氮作用,構成生物學產量的氮素有一半以上靠其供給;特別是花生始花后,根瘤菌日趨活躍,生物固氮更成為氮素的主要補給源。所以,花生對土壤養分的要求以磷、鉀、鈣最為重要。
從調查來看,花生產量與土壤速效氮含量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一般而言,土壤堿解氮含量以60~90 mg/kg較為合適?;ㄉ弋a地土壤磷、鉀含量一般較高。據單產3 000 kg/hm2以上高產地的土樣化驗資料,耕層速效磷含量為6.3~26.6 mg/kg,平均11.8 mg/kg;速效鉀為60~225 mg/kg,平均108 mg/kg。同時,隨著土壤磷、鉀含量的增加,花生產量也明顯上升。單產4 500 kg/hm2以上的比單產3 750~4 500 kg/hm2的和3 000~3 750 kg/hm2的土壤,速效磷分別高1.6和4.7 mg/kg,速效鉀分別高18和34 mg/kg(表2)。
除磷、鉀外,花生對鈣素也有特殊的嗜好。鈣是花生莢果子實膨大的一個關鍵性因素?;ㄉ皇峭ㄟ^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鈣向莢果運轉,而是通過子房柄和莢果殼直接從土壤中吸收。土壤鈣素的豐缺直接影響莢果的肥實飽滿,影響單株生產力和單位面積產量。據試驗,對單產3 000 kg/hm2以上的高產地進行分析,土壤代換性鈣平均為0.26%。其中單產4 500 kg/hm2以上的為0.35%,單產3 750~4 500 kg/hm2的為0.25%,單產3 000~3 750 kg/hm2的為0.18%。這些高產地除土壤本身含鈣量高以外,還普遍施用了石膏。從高產地施用石膏與否的對照試驗結果可知,鈣素充足的花生根系發育好,根瘤形成多,莢果充實飽滿,空秕粒減少,增產9%~17%,平均11%。
3 紅安花生土壤改良利用意見
紅安縣旱地絕大多數都適于種植花生。但與花生高產穩產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土層淺薄、土壤磷素缺乏,部分土壤鉀、鈣素不足;坡地多,平地、梯地少,水土流失嚴重等障礙因素。為此,提出以下改良利用意見。
3.1 深翻改土,加厚耕層
實踐證明,凡土層淺薄的花生地一經深翻[3],土壤性狀就會明顯改善,產量顯著增加。凡是土層、耕層沒有達到高產地標準,而耕層以下又不是基巖層的花生地都應進行深翻、深耕。
鑒于花生的根系群70%~85%分布在0~31 cm的土層內,對土層太淺的地首先要通過深翻把土層加厚;對土層較厚的地,則應視土壤質地、土體構造情況進行,深度宜控制在25 cm左右。深翻、深耕的時間應根據前茬情況搶早進行。麥茬地前茬一收獲即應及時深耕,爭取深耕后有較多的時間炕土冬凌,促使土壤熟化。深翻、深耕時均要注意不攪亂土層。
3.2 坡地改梯地
坡改梯是培育高產穩產花生土壤的根本途徑,也是實行其他改造措施的先決條件。應先按等高線砌石岸或筑土埂,然后分塊平整。地塊的大小視坡度而定,坡度大的地塊要小。在坡度小于10°的情況下,梯地的長以50~60 m、寬10 m左右為宜。對新改的梯地和肥力低的梯地應進行客土和增施有機肥料,苗期看苗補施氮肥。
從增產效果看,等高水平梯地優于等高耕作坡地,等高耕作坡地又優于順坡耕作坡地。所以,在一時還沒有條件改為梯地的坡耕地,則應首先實行等高耕作。
3.3 增加灌溉設施,積極發展噴灌
紅安縣花生地一般都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坡地上,解決灌溉[4]問題應以增加灌溉設施,特別是以各類提水機械為主。噴灌對土壤結構破壞性小,能保持土壤疏松,因而特別適用于花生的抗旱,應積極發展。
2009年遇到前期干苗、中期干花的特大干旱,據試驗,種植鄂花6號品種,噴灌一次比未噴灌的增產20.2%,噴灌了兩次的比未噴灌的增產32.0%。
3.4 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
旱地施入有機肥[5]后,經過土壤中微生物和物理化學的作用,形成腐殖質,促進土壤水穩性團粒結構的形成,使黏性土變得疏松易耕,沙性土變得有團粒結構。這樣,土壤結構的改善使土壤的透水性和持水性增強,容易接納和保蓄水分,不易受干旱威脅。使土壤中的空氣和水分的比例協調起來,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長發育和對養分的吸收利用。土壤中的腐殖質有吸附溶解多種離子的能力,避免養分的流失,提高了土壤溶液濃度,從而影響花生根系的生長。
3.5 增施磷、鉀、鈣及微肥,大力推廣配方施肥
磷、鉀、鈣肥及某些微量元素對花生的增產效果已為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所肯定,特別是在這些元素供應缺乏的土壤上,增產效果更為顯著。
據紅安縣2009年在熊家畈農場配方施肥[6]試驗,每公頃施375 kg普鈣作底肥,每0.5 kg磷肥平均增產花生0.42~0.72 kg,作追肥時增產0.33 kg。試驗結果表明,每公頃施用氯化鉀75.0~112.5 kg,每千克鉀肥增產0.95~2.90 kg。施用石膏[7],用作拌種的增產11.0%~16.2%,作底肥每千克石膏增產0.5~1.6 kg,作追肥增產0.7~1.3 kg。用不同濃度的磷酸二氫鉀(0.2%~0.5%)在花生不同生育期(苗期、花期和結果期)噴施,均比對照增產,其中以0.4%濃度在結果期噴施最好。磷、鉀、鈣肥配合施用,增產效果更好。微量元素硼[8]的效果主要表現在果數和果重的增加以及出仁率的提高上,2010年全縣多點試驗平均增產13.5%。10個鉬肥試驗點的實打驗收結果,施鉬的單產1 162.5~3 460.5 kg/hm2,平均2 058.0 kg/hm2;拌鉬平均每公頃增產2 985.0 kg,增產幅度為17.0%。
另外,花生苗期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較弱,對氮素缺乏十分敏感。在氮素缺乏的土壤上,氮肥的施用也不能忽視,初花期前適量補施氮肥同樣可收到較明顯的增產效果。
3.6 菊芋—花生合理輪作
菊芋[9]地下形成塊莖,其根系特別發達,抗旱、耐寒、耐旱、適應性廣,幾乎沒有蟲害,抗病性強,非常適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種植,是保持水土和防風固沙的優良作物。
菊芋每株根系有上百根長達0.5~2.0 m的根系,可深深地扎在土中。由于根系對土壤的影響,使土壤物理性質發生了變化,改善土壤結構,無需精耕細作,適合在荒漠、灘涂、低丘緩坡地等花生低產量區的土壤上推廣輪作種植,從而大大提高土壤生產力。
3.7 推廣花生地膜覆蓋栽培
旱地花生采用地膜覆蓋[10]栽培新技術,具有提早播種,增溫保濕,保墑抗旱,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抑制雜草,防御春寒低溫危害,促進早苗齊苗、早花多花、多果增產等優點,有力地協調了旱地花生種植水、肥、氣、熱諸多因素。
參考文獻:
[1] 龔子同.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理論方法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黃昌勇. 土壤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 陳 雪,蔡強國,王學強.典型黑土區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分析[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8(5):44-49.
[4] 李巖蕾. 節水灌溉現狀分析和發展措施探討[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0(4):94-96.
[5] 殷本華. 有機肥對新墾茶園土壤的改良與應用模式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08,14(7):164-165.
[6]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花生測土配方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7] 李向東,周錄英,王麗麗,等.鈣肥不同用量對花生生理特性及產量品質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花生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青島:山東省花生研究所,2007.
[8] 周可金,馬成澤. 微肥配施對花生產量與效益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3,25(3):76-78.
[9] 錢壽福,孟好軍.菊芋種植對沙化土地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12(1):22-24,38.
[10] 李高科,胡建廣,劉建華,等. 超甜玉米“粵甜13號”早春地膜覆蓋栽培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4):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