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觀眾已經漸漸遠離春晚和電視的情況下,本山辭別春晚未必是雪上加霜,郭德綱火線加盟也未必一定能雪中送炭。
蛇年春晚,郭德綱的節目被安排在零點鐘聲敲響之前,是歷年春晚壓軸趙本山的固定時段,如此,郭德綱替代趙本山的意義便再明顯不過。春晚首秀能否一炮打響,不但直接影響郭德綱和“德云社”的未來,也很大程度上決定整臺春晚的成敗。
對于趙本山的退出,廣大觀眾在表示遺憾的同時也有著諸多猜測,沒有讓本山滿意本子的說法無疑最令人信服。縱橫春晚二十多年的趙本山,的確在除夕夜里給億萬觀眾帶來了無數歡樂,也把自己逼到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懸崖邊上。應當承認,近年的本山春晚小品,不可避免地呈加速下滑態勢,從早年的針砭時弊到后來的自娛自樂,再到近年來的強作歡顏,缺少生活體驗和社會看點的小品吸引力日漸衰微。即便本山熬得白發滿頭,也無法掩蓋江郎才盡的無奈。此次退出春晚,對趙本山本人、對廣大觀眾,甚至對春晚來說,都不啻一種心照不宣的和平分手。
畢竟是億萬觀眾除夕夜一道很難替代的精神大餐,對于承載巨大使命的春晚來說,必須要有足夠分量的節目來替代本山留下的位置。在南方小品不成規模、京派小品難以為繼的情況下,郭德綱便成為不二之選。與本山先靠春晚成名,再用名氣發展的道路不同,郭德綱走得完全相反。靠挖掘傳統相聲起家的“德云社”如今已生機勃勃,與用肢體動作和場景設置彌補語言不足的小品相比,單純靠語言魅力立身的郭派相聲無疑有著更深厚的內涵和旺盛生命力。已是老江湖的郭德綱應該明白,春晚節目道道是大餐,但也是快餐,更需要的是那種一出場就能博得滿堂彩的低笑點節目,趙本山小品無疑迎合了這一需求。而相聲首先在形式和氣場上就先遜了一籌,單靠語言包袱很難在極有限時間內達到預期“笑果”。
在不少人看來,趙本山辭別春晚已有些遲,郭德綱春晚上位則有些不合時宜。因為即便本山小品已神奇不再,但觀眾還有著強烈的心理預期和情愫延續,一旦郭德綱的這次首秀滿足不了這種需求,對郭德綱和他的“德云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趙本山另外不同的,是趙本山在小品界已經確定了尊者地位,近年力推的眾弟子也開始嶄露頭角。而郭德綱在相聲界卻地位尷尬,加上幾起事件掀起的風波,使他的目前處境頗為微妙。如果此次亮相春晚一炮打響,對于他在相聲界的定位和分量,都將直接而深遠。
在不少觀眾已經漸漸遠離春晚和電視的情況下,本山辭別春晚未必是雪上加霜,郭德綱火線加盟也未必一定能雪中送炭。畢竟,春晚成敗與否不能寄希望于某一、兩位明星,給億萬觀眾送去歡樂也不能完全靠一臺晚會。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正如春晚資深主持倪萍說的:“上不了春晚,咱就上村晚。”只要有歡樂,處處是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