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環境、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尋求平衡的今天,豐富與發展績效審計,仍為審計同仁努力的方向。歷經人民銀行績效審計意義、必要性、基礎、內容和方法的理論研討,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方向,提出了“由傳統財務、業務合規性審計向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績效審計模型轉變”的總體目標。人民銀行各級內審部門圍繞制度、人員、流程、資金和財產,結合各自實力,遍地開花式地努力實現績效審計從認識到實踐的第一次飛躍。本文以基層央行發行機具、車輛管理績效審計為例,描述做法,總結特征,提出個人淺顯建議,試以推動績效審計從實踐到認識的第二次質的飛躍。
一、主要做法介紹
發行機具、運鈔車輛管理績效審計依據《人民銀行財務制度》、《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和《集中采購管理辦法》等,對發行機具、運鈔車輛配置,采購流程,入賬價值,日常管理和處置進行審核,掌握存量真實數據。依據成本性態,將隨業務量變動而變動的運鈔調運費和押運人員費用列為變動成本,將不隨業務量變動的折舊費、保險費、維護費、養路等費用列入固定成本,建立成本回歸線性方程,對發行機具、運鈔車輛運轉成本的合理性、節約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評估,具體做法:
一是實物存量勾對。核對“賬、表、簿、證、實”,確認核算。將確認結果與年初預算、年終決算、采購合同和驗收報告比對,掌握數量、價格、質量和日常管理等評估所需的基礎數據。
二是業務量統計分析。結合市場貨幣流通調查,現金投放與回籠計劃、執行情況,統計年度淡、旺季發行基金調撥筆數,現金提款(繳款)筆數,計算年度平均業務筆數。分析發行機具和車輛配置數量與旺季業務總量匹配性,分析能引起成本變動的業務量和不能引起成本變動的業務量。
三是確定低耗定貨點。自購自管的低耗,通常有采購成本(價格加其它費用),無倉儲費、保管費和保險費,通過簡易地分析實際采購次數,根據定貨手續與貨物送達時間確定定貨提前天數,計算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安全用量和預計每天最大耗用量,確定定貨點。定貨點就是安全存量加上提前期內正常耗用量,用公式表示為:安全用量=(預計每天最大耗用量-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天數;定貨點=(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期天數)+安全存量。定貨點確定之后,從實際耗用量和采購時間,分析積壓或脫節現象,分析內部管理。
四是方案選擇與機會成本分析。對列入本級負責組織的大宗物品采購的發行機具和運鈔車輛,就要面對“貨比三家,價廉物美”的要求,三個以上備選方案的選擇勢必出現機會成本。通過可供查閱、妥為保管的文字記錄,分析已放棄的次優方案中的可計量價值,能否從已選方案中得到補償或報酬,判斷決策的正確性。
五是對發行機具和車輛使用現狀分析。將原值、折舊、使用年限、保養費、保險費、修理費及日常維護登記與使用率結合起來,分析質量和狀況,區分自然磨損、技術磨損、人為毀損和意外毀損,區分在用、停用、自然報廢和提前報廢各情形,進一步證明采購決策執行流程獲得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再將設備現狀與業務發展和已取得的業務管理技術等級水平認證比對,分析設備更新空間和上升通道。
六是管理制度完整性和各部門執行銜接性分析。發行機具和運鈔車輛的添置、驗收、入賬、使用和管理分布于財務部門、財產管理部門和財產使用部門。從部門間的銜接和協調,崗位人員的配備和制約,分析是否有一個機制和一套制度予以運作,分析制度和行為,資格和權限,培訓和需求間的符合、一致,分析制度流程操作過程中應予以留存的手續,判斷制度的嚴密性和有效性。
七是框算分值,統一評估基準。整理數量、價格、質量、成本和日常管理指導性評估指標,擺布權重,計算分值,界定等級區間,框出評估用語、程度詞,排除人為不當用語,同時,建立回歸趨勢分析數據表,對總成本的發展走勢做出預測。
二、呈現的幾個主要特征
發行機具、運鈔車輛管理績效審計試點是一次“小作坊”向“大作坊”挺進的有益嘗試,它集結“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從結果出發,分析控制過程,遵循內審操作流程和常規審計方法,在審計目標確定和項目立項上,考慮內審整體水平與客戶需求相適應的業務要求,較常規審計呈現如下幾個特征:
一是以客戶實際結構指標為評估基準。以數量、質量、價格、成本和日常管理為內容的結構性指標,體現了指標的可獲性、關聯性、簡易適用和可驗證性,排除客戶內部管理水平帶來的阻力,從內審查實的事實出發,統一評估標準,簡略了向客戶商議指標的過程。在考慮審計成本與效益的前提下,適當建立時間序列指標,結合歷史評估結論和成績,對單一客戶的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開展趨勢分析與判斷,能有效控制審計質量。
二是目的多重,工作量顯得偏重。發行機具、運鈔車輛管理績效審計是“三E”緊密結合的一項小型審計項目,項目自身攜帶多重目的,加之試點期,一種新理念,新思維在嘗試、在萌生、在升華,審計意在舉一反三,從一項審計實踐,為人力、財產、資金、信息、制度建設和組織治理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梳理并歸納出共性和個性指標,也就是先進性指標、行業代表性指標和普遍性指標的形成,提供實踐總結。由此,既要完成審計目標,又要驗證試點方案、指標設計、權重分布的可行性是該項審計的工作任務和最終目的。
三是審計目標以真實性為下限。準確、完整和真實的信息資料,適當的審計方法,應有的審計面和不可省略的審計步聚決定評估結論的代表性和說服性。該項目體現了緊緊圍繞指標所需的信息,運用快而準的統計技巧,敏捷的思維和恰當的分析方法,以取得與客觀事實相一致,客戶滿意和前瞻的預期效果的運作過程。
四是審計方法從常規走向管理分析。基于問卷調查、審核、監盤、計算和分析性復核,打破財務審計遵循制度、規定、流程順(逆)查找問題,揭示隱患的方式,打破財務會計按成本項目進行核算的流程。從管理角度,就資金、財產、人力資源、信息、技術、時間、業務量和目標值,將成本劃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分析評估制度、計劃、授權等控制活動駕馭具體業務以及行為人執業過程對目標影響程度,提取管理分析指標,做出綜合分析,得出優劣,提出建議,審計思維、審計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三、幾點建議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并盡可能全盤定量化,以囊括審計內容,是該項審計最顯著的特征,它量化了操作,帶來了便利,但在審計過程中,需考慮內審績效和咨詢服務利益最大化的問題,不因追求審計方式,而達不到價值增值之目的。
一是關注數據,而不拘泥數據。與問題事實相關的數據分析,不應是財務分析,更不應是指標數據的堆砌,這通常在審計報告中得到反映。數據應融于查實問題、原因分析,發揮一目了然,清晰地肯定成績,枚舉問題,分析原因并為管理決策服務的作用。發行機具、運鈔車輛管理績效審計所列數據應側重維修與重置的抉擇,不當保管、護理所造成的毀損和延長設備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以及滿足業務需求的重復采購和實物閑置的原因分析上。
二是指導性指標框架下的本地特色。保持本地特色就是遵循客戶實際并充分發揮內審人員才智。才智的發揮不能脫離實際情況,要將適合當地的做法與標準,加以推薦和傳播,也要善于總結當地的習慣性做法,充實內審實務,豐富內審人員認知,完善指標體系,逐步形成先進性、行業代表性比對指標。正確處理繼承和發揚,不拘一格地發揮好內審宣傳車和播種機的作用。
三是多種分析方法的靈活結合。指標的定基和環比,主客因素分析,是財務分析常用方法,也是內審慣用的分析方法。發行機具、運鈔車輛管理績效審計中的成本性態分析跳出了財務分析的框框,融合了管理學、統計學和邏輯學原理與技能,是內審方法的一次新突破。此外,我們可結合風險導向審計中的流程分析,借鑒我們并不陌生的魚骨圖分析法,對人員、設備、環境、質量、技術、時間等歸集影響因素,以問題為主線,討論主次因素,討論應對步聚,提出切合實際的建議。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我們可嘗試行為——目標邏輯分析法,運用細膩的邏輯推理,細分管理目標與行為,分析中間目標、最終目標和行為效應,細細分析一種管理方式新穎何處,效應何在,而不是一概而論,這將對我們內審結論最終的推斷大有裨益。
四是注意充實并規范工作底稿內容的撰寫。工作底稿習慣用來載明查實問題、依據、執行程序和問題定性,客戶的成績與做法通常采用復印原件取證,內審分析評價過程和結論在工作底稿上并不多見。績效審計涉及數據演算,包括數據的來龍去脈、運算公式和方法,涉及小組集體分析、推斷和應對步聚的設計等,這類工作底稿與數據操作表間的對應關系可能被疏忽。對內審流程執行過程予以詳實記載、保留,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內審工作底稿的撰寫,一可體現審計質量控制程序,二可便于日后查閱和分析。
五是建議的建設性應努力達到革新要求和發展方向。績效審計起點是讓一定層級了解管理真實狀況,以推動更高管理目標和水平的實現。在排除內審整體水平和客戶業務復雜性影響建設性程度的因素外,內審建議應更多體現在流程和行為人的監督和制度完善方面,投入和產出最大成效方面。如:增減人員、增減設備、增減流程環節,強化日常管理的具體舉措和步聚。從效益出發,通過內審建議將先進管理推薦到具體工作中。
六是績效審計成果需要一定的流程予以控制。內審建議的可行性和科學性需提交一定層級討論和保證實施。對績效審計的關注度,需要內審部門作進一步宣傳,在增強對內審關注的組織機制建設方面,尚需內審部門提出中肯建議,以確保績效審計成果的兌現。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江西上饒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