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述了優質紅花標記雜交棉魯HB標雜-5的選育方法、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特有的紅花性狀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田間區分真假F1代雜交種子。
關鍵詞:雜交棉;魯HB標雜-5;紅花標記;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2.037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4-0109-02
魯HB標雜-5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選育的具有紅花性狀標記的轉基因抗蟲雜交棉新品種,2012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魯農審2012020號)。該品種纖維品質優,鈴大,出苗好,長勢較強,吐絮暢,易采摘。
1親本來源
魯HB標雜-5為紅花標記品種間F1代雜交抗蟲棉。母本為自育的優質轉基因抗蟲棉GK52系,是以海陸雜交優質品系魯原343為母本、GK19為父本雜交并經多年系統選育而成的優質、大鈴、抗蟲及高衣分新品系;父本為紅花標記抗蟲棉HBR26系,是本課題組以野生比克氏棉轉育而來的陸地棉紅花大基斑純合系B8為母本,以轉Bt基因抗蟲棉品種魯棉研29號為父本和輪回親本連續回交選育而成的HB紅花標記抗蟲棉新品系,該系株型稍緊,纖維品質優。
2選育方法與過程
針對轉基因雜交棉的纖維品質改良,我們在親本選育過程中重點加強了纖維品質的考察和利用。通過優勢測配篩選出高優勢雜交組合,成功地利用紅花性狀作為標記性狀,方便、快捷、直觀地鑒定F1代種子純度,并可在田間隨時剔除假雜種,最終將海島棉、陸地棉和比克氏棉三者的性狀結合在一起,育成了優質、抗蟲、抗病、具HB標記的雜交棉新品種。2004~2005年連續對雙親進行自交純化和回交轉育,2005年以GK52系為母本、HBR26系為父本配制一代雜交種,并同時進行品系比較和多點鑒定試驗。2009~2010年推薦參加山東省棉花新品種區域試驗,2011年參加山東省生產試驗,2012年審定命名為魯HB標雜-5。2010年獲得黃河流域棉區轉基因生產應用證書[農基安證字(2010)第130號]。
3特征特性
魯HB標雜-5屬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128 天。出苗好,苗壯,長勢強,全生育期長勢穩健。植株塔形,葉功能好,葉片中等大小,花冠粉紅色,基部有紫紅斑,鈴卵圓形、較大,吐絮暢,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株高121 cm,第一果枝節位77節,果枝數138個,單株結鈴219個,鈴重68 g,霜前衣分402%,籽指116 g,霜前花率935%。
該品種纖維品質突出。2009~2010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HVICC)測試:纖維主體長度310 mm,斷裂比強度330 cN/tex,馬克隆值45,整齊度862%,紡紗均勻性指數1638,適紡高支紗。
4產量表現
在2009~2010年山東省棉花中熟雜交品種區域試驗中,2009年平均公頃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4 4265、4 1790、1 7955 kg和1 7010 kg,分別比對照魯棉研15號增產119%、124%、110%和117%;2010年平均公頃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 8295、3 5520、1 5030 kg和1 4070 kg,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8號增產144%、164%、137%和156%。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 8565、3 5970、1 5915 kg和1 4925 kg,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8號增產104%、146%、86%和123%。連續三年的區試多點試驗表明,該品種為豐產、穩產、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的雜交棉新品種。
5栽培技術要點
51適時播種
黃河流域棉區3月底至4月初營養缽育苗,地膜覆蓋4月中旬播種,露地直播棉田4月20日前后播種。播前注意曬種,造好墑,力爭一播全苗。
52適當稀植
該雜交種植株較松散,豐產性好,個體增產潛力大,前期營養生長旺盛,架子大,應適當稀植,以充分發揮其單株的增產潛力。高肥水地塊24~30萬株/hm2,中等肥水地塊32~36萬株/hm2,旱薄地38萬株/hm2以上,具體視地力和管理水平等情況而定。
53簡化施肥
首先要重施有機肥作底肥,播種時在兩壟中間每公頃溝施氮磷鉀(23∶11∶6)緩控釋復混肥600~750 kg,同時每公頃增施75 kg硼肥、15 kg鋅肥。后期依據田間長勢,補施一定量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
54適度化控
該品種前期生長穩健,進入花鈴期后長勢明顯加快。應根據長勢現蕾時每公頃用縮節胺75~150 g,蕾期用225~300 g,初花期用300~375 g,打頂后7天左右用450 g,噴施植株中上部,抑制贅芽和無效蕾的生長,同時抑制頂部果枝因生長過快造成的遮陰郁閉,以達到封頂的目的。
55及時整枝
第一果枝明顯出生后,及時打掉果枝以下葉枝,保留全部真葉。6月10日以前的早蕾結合整枝去掉,7月15~20日打頂(要一葉一心)。為控制封行程度,中部果枝碰頭時,有條件的可在頂部果枝長到3~5個蕾時,及時打邊心,可促使棉株多結鈴、結大鈴。
56病蟲害防治
二代棉鈴蟲一般年份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鈴蟲當百株二齡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生育期應及時防治棉蚜、棉紅蜘蛛、棉薊馬、棉盲蝽和煙飛虱等非靶標害蟲。當蚜蟲(卷葉率5%)、棉盲蝽象(百株10頭)、紅蜘蛛(被害5%)等害蟲的數量達到防治標準時,使用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防治。該品種葉功能好,長勢較強,特別應加強棉盲蝽和煙飛虱的防治。根據其發生特點,應采取統防統治的策略,一般是多家棉農聯合統一防治,防止轉移,同時清除田間雜草也是減少發生幾率的有效措施。枯(黃)萎病重病地塊不宜種植。
57中后期其它管理
中后期以預防澇災為主,平整溝底,保證雨后能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及時去除下部老葉空枝,減少郁蔽。陰雨天要搶摘熟鈴和黃鈴。持續陰雨過后要及時松土和葉面噴肥。遇旱及時澆水直至9月上旬。
6適宜種植區域
該雜交種植株較松散,豐產性好,個體增產潛力大,品質優,耐病性較好。適宜在山東棉區高肥水純作棉田或棉麥(菜)間套棉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