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紫薇岱宗2號品種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和木質化枝條為試材,研究了扦插時期對插穗生根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半木質化枝條優(yōu)于木質化枝條。通過對半木質化枝插穗生根過程進行形態(tài)學和解剖觀察,表明插穗莖內無根原基, 不定根原基為誘發(fā)型的,起源于維管形成層與初生射線的交叉處。
關鍵詞:紫薇;扦插;不定根;解剖學
中圖分類號:S685.99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2-0066-03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又名百日紅,千屈菜科落葉小喬木。紫薇樹姿優(yōu)美,樹干光潔古樸,花色艷麗,開花時正值少花的盛夏,觀賞價值很高,花期6至9月,花期較長,是我國常見的園林綠化樹種,分布于華東、華中與西南地區(qū)。紫薇以種子繁殖為主,但是種苗遺傳穩(wěn)定性較差,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不易保存,而扦插繁殖是有效的快繁途徑。有關紫薇扦插生根形態(tài)解剖學研究很少見報道。本試驗從不同扦插時期的紫薇生根情況以及扦插生根的形態(tài)解剖學觀察入手,以期對紫薇扦插繁殖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選取泰安市泰山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紫薇岱宗2號品種為試材。分別在2012年3月20日、6月9日和8月9日剪取當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木質化枝條和半木質化枝條,插穗長度 6~15 cm, 保留2~3片完整的葉片,且枝條上保證有2~3個完整且飽滿的側芽。插穗上切口平剪,下切口呈馬蹄形。采集插穗后用萘乙酸(NAA, 1 000 mg/L 水溶液) 速蘸處理。
1.2試驗方法
1.2.1扦插處理扦插試驗在泰山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溫室扦插棚內進行,采用新河沙作為扦插基質,河沙過篩后待用。棚內空氣相對濕度75%~ 90%, 溫度25~35℃。扦插池厚度為20 cm。扦插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消毒扦插基質,用清水沖洗后再用甲醛消毒,后用塑料薄膜覆蓋,24 h后用清水沖洗。扦插后,利用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交替噴施滅菌,以后每15天復噴1次。棚內采用全光照自動噴霧設備,扦插后開啟自動噴水霧裝置,每天從8時開始到18時結束,間隔噴灌時間為30 min,夜間自動噴霧設備停止。
扦插后以30枝插穗為1個小區(qū),重復3次 ,25天后,每小區(qū)隨機取10枝插穗統(tǒng)計不同取材時間的平均根長、平均生根數(shù)和全部插穗生根率。
1.2.2形態(tài)觀察方法以8月9日扦插的插穗為試材,扦插后5天開始采樣,以后每隔5天采樣1次,采樣經(jīng)清洗后,從插穗切口上端1~2 cm 處剪成小段,每個小莖段長約0.5 cm,每次5個樣品,以FAA 固定液固定,用石蠟包埋盒包埋,用切片機切片,厚為12 μm,利用番紅固綠染色,用Nikone 200顯微鏡觀察并照相,利用Sige USB 2.0 Camera Application軟件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扦插時期紫薇插穗生根情況
紫薇插穗發(fā)根能力與紫薇的木質化程度以及不同的扦插時期密切相關。從表1可以看出,扦插時期和枝條的種類對插穗的平均根長、平均生根數(shù)和生根率有直接的影響,嫩枝扦插效果明顯好于硬枝扦插。紫薇嫩枝扦插以8月9日生根情況最好,優(yōu)于6月9日的嫩枝扦插和3月20日的硬枝扦插的生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