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聯系,對大學公共體育課增設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及其發展對策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將生命安全教育完美的融入大學公共體育課堂,在對學生進行運動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同時進行生命安全教育。
關鍵詞:大學;公共體育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1 生命安全教育的內涵
生命安全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改善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
大學生生命安全隱患有:自然災害、交通安全、生產事故、攻擊、傷害、受騙、家居事故、突發事件、溺水、中毒、毒品危害、傳染病等等,而且,社會進步帶來的巨大壓力導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
2 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聯系
通過對各高校管理人員、學生的訪談調查得出:大部分人認可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應該由大學體育教師在公共體育課的教學中進行。相比其他學科教師或者高校輔導員,體育教師與大學生有更多的戶外交流時間,教育的形式不拘于理論,可以更加貼近實際,有利于對生命安全教育的灌輸及操練。而且,體育教師具有生命安全教育所需的生理、保健、養生、解剖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使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課堂更科學、合理的開展。
2.1 本質聯系
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其本質在于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而大學體育教育的本質在于深入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大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不斷進取的精神,促進大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意識的形成。
生命安全教育和體育教育都是基于身體操作,通過身體運動來完成的,二者在動態演繹中獲得身體健康和生命尊嚴,在團結協作及不斷拼搏中實現生命的價值。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和大學體育教育在價值觀、開展形式、學科要求及教學教法等方面都存在共性。
2.2 目標聯系
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提高生命保護的意識、知識和技能技巧,掌握調適心理狀態的方法,增強避險自救、互助技能和珍惜愛護生命的能力。
大學體育教育的課程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全面發展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器官及各機能系統的發育與成熟,改善大腦與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均衡性,提高反應能力,形成健康的體魄,促進基本活動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與大學體育教育的部分內容標準及領域目標存在一致性,體育教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命安全教育增設于大學公共體育課的合理性、科學性。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環境也能為生命安全教育更好的開展提供支持和保證,通過體育的情境教學模擬鍛煉各種應急避險技能,讓教育目標更容易達成,大學體育師資將成為大學生命安全教育的中堅力量。
2.3 大學公共體育課中增設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
2.3.1 身體安全教育
身體安全教育的內容包括:運動安全教育、運動損傷教育和急救教育等。科學、合理、安全的進行運動,認識及了解運動損傷的類別并能及時進行急救處理等,是身體安全教育的主要部分。
大學生日常活動中常見傷害主要有:皮膚擦傷或裂傷、肌肉拉傷、韌帶損傷以及骨折等。體育教師將結合自身所具備的生理、保健、養生、解剖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運動損傷知識的培訓,增加學生對運動損傷的應急知識儲備。
2.3.2 公共事件安全教育
公共事件安全教育包括:災害的逃生技能教育、自救互助教育等。
近年來,地震、火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及交通事故的頻發,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校體育教育中增設大學生緊急疏散、逃生避險、應急自救的演練,可以讓學生能夠準確判斷周圍情況,冷靜、安全、迅速地展開行動,鍛煉學生對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2.3.3 心理安全教育
心理安全教育包括:珍愛生命教育、心理疏導與預防教育等。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復雜使大學生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他們的思想困惑、心理脆弱、行為失控以致于大學校園里無視生命、傷害生命等事件時有發生:誤入歧途沾染毒品、行為失控傷害他人、心理不成熟輕易被騙、無視生命自殺身亡等等。心理安全教育是生命安全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內容。
3 大學公共體育課增設生命安全教育的發展策略
為了更好的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大學公共體育課,讓學生能更好的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改善生命質量,提出如下發展策略:
3.1改革體育理念,拓寬教育空間
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條件,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想要將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內容在學校體育領域中常態化開展和實施,實現運動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必須對現行的體育教育理念進行改革,進一步拓寬大學體育教育的空間,將生命安全教育有組織、有計劃的加入大學公共體育教學中來。
3.2 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目標
大學公共體育課增設生命安全教育必須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將身體安全教育、公共事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內容加入體育課堂,這些內容應該與運動教育、健康教育并重。
完善課程目標,為學生制定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等四個課程目標。使學生端正體育學習態度,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使學生體會到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掌握一定的健身運動技能與方法,學會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與方法;明確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在遭遇突發事件時對生命的重要意義;了解險情自救與競技體育之間的關系;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團隊意識、溝通技巧與人際交往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等等,達到體育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的完美融合。
3.3 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模式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根本不會適應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入,我們必須進一步創新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在貼近生活、貼近生命安全教育所需的情景下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理論或實際操作教學。
3.4 重構教師素質,強化自身能力
結合大學體育教師本身所具備的生理、保健、養生、解剖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注重業務學習,重構教師素質,強化教師自身能力,將生命安全教育的職后培訓放在首要地位,強化生命安全教育的認知及實際操作能力訓練,通過教師的不斷提高來促進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學體育課堂的鞏固和發展,使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課堂的正常開展形成常態。
總之,在大學公共體育課中增設生命安全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所必須要重視并付諸行動的大事,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健康的增進、生命的認知及面臨災害的應急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廣大高校體育工作者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實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體育課堂,從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等方面對學生予以傳授,讓學生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帆,楊雪芹,牟少華,路丁.學校體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J].2011,(4)
[2]曹湘.生命安全教育初探.體育世界.學術[J].2011,(1)
[3]陽際華·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7
[4]馬忠利.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增設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體育成人教育學刊[J].2011,(6)
[5]王曉萍.大學生生命安全和生命安全教育現狀分析.黑河學刊[J].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