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與學過程是一種“交流、溝通、理解、創新”,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教學不僅是把知識融入學生的頭腦中,重要的是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思考,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思想”。讓新課標理念下開放式教學走進數學課堂,融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問題能力。本文論述了如何組織開放式數學教學模式,并且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全面闡述。
關鍵詞:新課標;開放;數學;教學
1 增進民主教學環境,促進師生關系平等化
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氣息。理想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必須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民主化師生關系的建立;二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與教師組織、幫助、鼓勵、引導、促進的角色轉變;三是教師要學會傾聽、溝通、尊重,學會向學生學習。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這時,教師才真真正正地成為學生的良朋知己。
2 應用網絡教學手段,開展網絡化課堂教學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傳統教學手段和簡單的教學技術在當今世界的多層次教學、演示教學、實驗教學等現代化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力不從心。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景;使得教學情趣盈然、豐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需要。現代教育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在獲取知識時僅依靠聽覺,那么三小時后能保持70%,三天后僅能保持10%;若僅依靠視覺,則三小時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綜合依靠視覺和聽覺,則三小時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可見,運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使學習者以交互方式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和嘗試,對數學對象進行多重表征,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3 改善探究教學方法,引導自主合作化學習
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3.2 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在教學備課時,我們先要分析學生的周圍生活,從他們的生活中找到與新知識相關聯的事物,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出發,利用知識遷移手段,讓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掌握新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將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具體化。
在學習《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使用》時,創設這樣的情景:李先生有一個小工廠,管理人員由李先生、他的弟弟、六個親戚組成,工作人員由5個領工和10個工人組成。小張去應聘時,李先生說:“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小張工作幾天后找到李先生說:“我已經問過其他的工人,沒有一個工人的工資超過每周100元的,平均工資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李先生說:“你看這張工資表。”
問題:(1)李先生說每周平均工資300元是否欺騙了小張?平均工資300元能否反映工人的平均收入?若不能,你認為應該用什么工資反映比較合適?
(2)小張找工作時,你認為應該了解什么工資?
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提出一個真實的問題,造成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原有的“平均數”的經驗有點行不通了)。形成學生欲罷不能的態勢,很快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去探索和發現,這樣將抽象的“中位數、眾數”的概念簡單化、具體化,對它們的應用就有了親身的感受。
3.3 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的熱情;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在七年級下《等腰三角形》的教學時,我創設了這樣的動手實踐平臺:將學生按每組4人分組,以組為單位按要求動手實踐:1、制作等腰三角形紙片,并標上頂角、底角、腰、底邊。2、把紙片對折,讓兩腰重疊在一起。3、提出問題;你們能發現什么?4、討論你們的發現,寫出結論。此要求提出后,學生有做紙片的、折紙片的、度量的、議論的等等匯集成一片,整個課堂的教學都呈現出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熱烈氣氛。他們紛紛展示各自的成果:1、兩個底角相等,2、兩腰相等,3、折痕是對稱軸,4、折痕是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的平分線,5、折痕把底邊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但對“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的知識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都積極參與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來,親身獲得數學知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數學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也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4 用活教材教學內容,力求教學內容社會化
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解決課本中的習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能夠在社會生活中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適當增加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5 結語
總之,當前教學實踐逐步證明了開放式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并已經形成研究熱潮。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教學,是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中學數學如何邁向開放式的教學,將會對當前教育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任志鴻.新課程標準優秀教案[M].海南:南方出版社,2003,46-49.
[2]馬小為.初中數學應用開放題演練[M].西安:未來出版社,2001,153-157.
[3]貢永生.精心建構問題,培養創新意識[J].中小學數學,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