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城市是當代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潮流。建設智慧城市,是新一輪信息技術應用和知識經濟的產物,是工業化、城市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是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作為廣州市的中心城區---H區,必須站在世界先進城市的高度,以世界眼光、全球視野來審視和看待智慧城市建設對于廣州的意義,深刻認識其對于廣州進一步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城區;建設;發展
1 智慧城區建設的現狀和發展機遇
1.1 目前現狀
1.1.1 建成高速政務光纖網絡。基本建成全光纖政務網絡,全區60個處級單位、18個街道、257個居委會通過租賃裸光纖的方式進行光纖聯通,實現“萬兆核心網、千兆到街局、百兆到居委”。
1.1.2 建成全區機關網絡中心和數據中心。機關網絡中心是政務網絡運行的核心,現有數據服務器42臺,托管運行10個部門共11個應用系統,互聯網出口帶寬150兆,為全區提供7×24小時的網絡服務。區數據中心與市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對接,并在計生和出租屋管理部門建立了雙向數據交換機制,實現跨部門業務數據的交換,提高了數據共享利用率。現有人口數據信息203.7萬條、企業法人信息6.9萬條。
1.1.3 機關辦公自動化應用不斷深入。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共有注冊單位96個、注冊用戶4485人。登錄系統27.4萬人次、發送通知1.6萬份、擬文、收文、辦理4789份。76個部門申請了數字證書,注冊電子公章146個。
1.2 發展機遇
一是廣州市高度重視智慧廣州建設。廣州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低碳廣州、智慧廣州、幸福廣州。
二是智慧社區建設是社區服務管理創新的內在需求。推進社區服務管理創新是當前重要任務,信息化手段是社區服務管理創新的重要支撐,智慧社區建設包含社區服務管理創新信息化提升內容。
三是我區后發優勢明顯。H區信息化發展一直處于完善基礎設施和基礎應用的低投入階段,在全市十區中位于中等水平。從發展現狀來看,H區已具備推進大型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條件,若能抓住智慧城區建設機遇,集中資金和力量,將有力推動H區信息化跨越式發展,使信息化工作走在各區前列。
2 智慧城區建設的基本思路和目標
結合H區常住人口多、社區樓盤分布廣的特點,H區智慧城區定位為:以提升社區管理、服務創新能力為重點,以高度智能的電子政務體系為支撐,采取“試點先行、以點推面、以面覆區”的方式,用三年時間,建成“智慧設施完善、智慧社區普及、智慧政務高效、智慧應用惠民”的低碳、智慧城區模式。
目前,該區科信局已啟動智慧城區實施規劃編制前期工作,搭建智慧城區框架,計劃用三年時間推進實施:2012年:完善基礎設施;完成試點街道智慧社區建設;
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選取一批條件成熟、積極性高的街道推廣;2013年:完成10個街道智慧社區建設任務;啟動一批“一街一特色”的特色智慧社區建設;2014 年:全面推廣,推動H區社區服務管理、政務服務水平上新臺階,智慧城區建設成果普惠居民。
3 智慧城區建設的主要內容
3.1 完善智慧基礎設施
一是推進光纖網絡建設。加大政務光纖覆蓋率,實現區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居委、社區工作站100%全覆蓋;推動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光纖聯網建設;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推動社區光纖入戶工程,爭取完成30 萬戶光纖入戶。二是推進區內無線網絡建設,推廣WLAN+3G無線應用,形成覆蓋全區的無線高速網絡。三是推動云計算應用。云計算是智慧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建設區級電子政務云計算系統,支撐我區電子政務大型應用系統運作;與電信服務商世界級云計算中心合作,推動企業公有云建設和應用,鼓勵企業投資建設我區企業公有云平臺,鼓勵區內企業廣泛應用云計算減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建立云存儲平臺,能夠實現海量的視頻圖像存儲、圖像識別、智能分析,數據災備等強大的功能,能夠為“平安城市”、“數字執法”等智慧政務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3.2.1 實施社區服務管理創新信息化提升工程。在總結試點街道推進經驗的基礎上,按照示范街道模式,進一步擴大提升工程實施面和受惠面。選取一批積極性高、符合相應條件的街道實施社區服務管理創新信息化提升工程,做到實施一個街道,受惠一片社區。主要內容包括:整合、統一街道行政服務辦事、辦證窗口,實施街道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收件系統,實現一個窗口受理多項業務的綜合窗口受理模式;引入電信等通訊服務商,建立街道“呼叫中心”,開通統一的服務號碼,提供街道辦事、辦證、社區服務的電話查詢、咨詢、預約,實現社區綜合服務一號通;建立區府服務熱線平臺,引入電信服務商先進的呼叫中心系統,采用了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使用統一號碼、統一形象、統一調度,7×24小時不間斷接聽市民咨詢和投訴,迅速響應市民需求,實現對區域的城市部件的實時管理,為老百姓提供了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智慧城市”服務。
引入電子地圖GIS平臺技術,與出租屋、外來人口等數據庫結合,實現街道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建立基層數據采集系統,引入身份證、暫住證讀卡技術,實現基層辦事快捷高效;深化街道內部OA收發文和短信平臺使用,提高基層運作效率;建立全區和街道內部OA移動辦公應用,利用翼辦公云服務技術,發揮3G無線網絡和智能手機終端優勢,將辦公電腦延伸到手機終端,提高街道政務辦公效率。
3.2.2 實施“數字惠民”工程。一是進一步推進社保卡(市民卡)的登記發放工作。區信息辦統籌協調,各街道負責做好轄內社區的居民領卡登記受理和發放工作。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社保卡(市民卡)受理窗口,負責后期居民申領工作。二是推動社區醫療衛生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三是推動市民網頁的應用,通過試點探索將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居民社區辦事狀態和結果納入市民網頁應用。四是推動市民在移動互聯網的數字惠民應用,提供如實時查詢公共交通信息應用、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的預約掛號服務、以及在線預訂影院等惠民服務。
3.3 推進智慧政務建設
3.3.1 建成電子政務云計算系統。H區電子政務云計算系統定位為政務外網私有云,遠期規劃能支撐H區電子政務大型應用系統運作,支持海量數據處理及大規模并發訪問,可提供高效、穩定、安全、智能的網絡計算、存儲、備份及遷移功能。電子政務云計算系統是建設智慧社區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解決硬件資源瓶頸,統籌硬件資源投入,實現信息資源高度集中,提高資源共享利用率,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應用上新臺階的重要措施。首期電子政務云計算系統主要解決社區管理系統支撐問題,包括數據集中存儲、單點登錄、虛擬桌面并發訪問、外網遠程安全訪問等應用。
3.3.2 推進移動政務應用。一是推進移動辦公應用,實現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跨平臺、跨硬件,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獲取公文信息,進一步提高辦公效率。二是建立遠程數據采集網絡,利用傳感技術、無線技術,推動環保、物價、水文等信息的遠程采集應用。三是建立人口信息遠程采集系統,裝備基層一線人員使用,提高采集效率和信息時效性。
3.3.3 建設電子地圖平臺。利用區地理信息系統(GIS)平臺,推動城市建設管理應用、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應用、社區網格化管理應用等。通過對街道、社區居委的管轄區域進行定義,結合人口信息庫、出租屋信息庫等數據的加載,開放后臺給社區一線管理人員對管轄區域的樓盤、宿舍、重點場所等圖層內容進行自定義信息標注,利用GPS 定位、移動網絡定位技術,為社區網格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