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概括的說明了城市園林綠化的概念及作用, 通過對園林綠化現狀進行分析, 研究城市園林綠化與城市建設同步協調發展如何進行。從當前城市園林綠化設計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緊密結合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分析城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措施及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趨勢。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協調發展;持續發展
1 城市園林綠化的概念及作用
城市綠化是以生態效益為主, 并且擁有美化的功能。和城市園林相比, 其形式簡單, 功能單一,美學價值一般,管理不嚴密。城市園林綠化是園林和綠化的統一。城市園林綠化以生態學和環境學原理為指導,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體,以藝術手法構成具有生態、景觀、休閑等綜合功能的城市綠色空間系統。它通過在城市建造一定規模的綠地生態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減輕人對自然的破壞,促進城市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城市園林綠化應用生態恢復和重建的理論與技術,汲取園林精華,從傳統的游憩、觀賞功能發展到維持城市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再現自然景觀的新階段。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基礎建設,主要作用有:①保護環境資源。城市園林綠化通過人工重建生態系統和模擬自然的設計手段,不僅對城市原有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維護,更要對自然環境進行再創造,使園林植被這種能夠塑造自然空間的資源在城市人工環境中合理再生、擴大積蓄和持續利用;②提高生物多樣性。城郊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園林綠地,可為植物、動物、鳥類、微生物等提供適生的棲息地,為生物多樣性創造有利條件;③綜合功能。園林植物綜合功能是城市生態系統中其它生態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過其生理活動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產生的生態效益,通過植物景觀創造的良好城市環境和為人們提供游憩空間的社會效益,創造減災條件(如火災)和提供避災場(如地震)產生的城市安全效,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和促進旅游發展派生的經濟效益等;④促進城市文明。城市園林綠化可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及城市文明建設,這不僅體現于優化環境質量和促進人類身心健康,也充分體現于繼承和弘揚本國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們文化修養、藝術審美和行為道德。
2 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趨勢
2.1 改善城市生活環境,加強城市綠化管理
園林城市是由各類形態各類功能的公園、綠地構成的總體,各類形態各類功能的公園、綠地都應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作用。它應該擁有很高的園林綠地率,其標準應以能夠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為準。要加快園林綠地的建設步伐,以適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需要。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區和郊區同時發展公園、綠地、風景區和生態林地。在建造各類公園、綠地時,都應堅持以使用植物種類為主,以復層種植結構為主,以種植常綠高大喬木為主,減少硬質鋪裝和大面積的純草坪,以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在植保方面要嚴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藥物,大力推廣無污染的綜合防治辦法。還要特別注意保護生物多樣性。
2.2 美化居住環境和提高城市形象
以人為本是園林綠化的落腳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希望生活和工作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中。城市里高樓林立,工作節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產生疲勞感,所以城市居民都希望回歸自然,這已經是城市居民的一項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花草樹木引進城市,按照園林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環境。中國園林的一大特點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導思想是人與自然相結合。美好的園林景色,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正是由于園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場所和學習工作場所綠化美化得更好。美好的市容風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資金,利于經濟、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展。道路立交橋的綠化搞好了,會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風貌,是映入來到該市所有人眼簾的第一印象,而且會長記在心,影響很大。為能創造美好的人居環境和美好的市容,僅僅依靠有限的公園是很不夠的,必須把居住區綠地、單位庭院綠地、道路河道綠地以及隔離防護綠地等處都加以園林化。
2.3 園林綠地與防災避災等社會公益事業相結合
現代城市里一旦出現大地震、大火災之類的災害,由于人口密集,必須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災場所,否則,將會造成更加嚴重后果。這是城市管理經營中一個大問題。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為預防余震造成的危害,大量的公園、廣場綠地顯現出了防災避災的功能,很多城市地區都把公園、廣場綠地作為人們躲避的場所。很多城市都明確表明公園、廣場綠地為群眾法定躲避災害場所,并出臺相應管理法規。城市中的公園和廣場綠地,非常時期就是理想的避災場所,平時供人們休息游覽。
2.4 城市綠化與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緊密結合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豐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現在,不少公園僅進園晨練的就數以萬計。每天都有大量居民進入公園、綠地,進行各種休閑和鍛煉活動。在其他時間里進入公園休息娛樂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特別是老人和康復中的人竟把公園和綠地視為每天必到之處,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處場地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要求,現有的公園的數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動項目都已不能滿足。相關部門應該要盡快增建新的公園,并且要在居住小區綠地、單位庭院綠地中適當增加些健身設施,還要適應群眾需要,建設如體育公園、音樂繪畫公園、科技公園等主題公園。
2.5 提高農民對綠化的認識,發展城郊地區園林
城市生態環境包括城區和近郊,園林建設勢必要擴展到城區以外的郊區,僅僅在城市中心地區發展園林力度還不夠,不能很好地解決城市生態問題,也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郊區的農田和山地歸農民所有,是農民生活的基礎,想將農民的經濟收入由種糧改為種樹種草是不現實,可以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等綠色產業,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之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走城鄉共贏的綠色生態之路。
2.6 園林綠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城市中包括用大量物質材料資源,使之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起重大作用,應該想辦法使之能夠永續利用。一個城市能否永續利用,環境的好壞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而園林綠化的數量和質量又是環境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一個城市如果能擁有足夠的公園和綠地,創造出優美、富有特色的景觀,不僅能起到凈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質的作用,起到激發群眾熱愛家園、共建美好家園的作用,還能使城市房地產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檔次,這些有形和無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續利用所必不可或缺的。
3 結論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應突破傳統意義的植樹造林、建園增綠,應賦予它以人為本,美化人居環境和市容;建設園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拓展園林綠化內涵,與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緊密結合;發展城郊園林,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統籌安排,園林綠地與防災避災等社會公益事業緊密結合;落實科學發展觀,園林綠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等新的內涵。
參考文獻
[1]溫化,卓麗環. 基于層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區園林景觀評價及應用[J]. 森林工程,2010,03:14-17.
[2]劉雙欠,于伸. 紙漿模塑板在景觀環境中的應用與開發研究[J]. 森林工程,2012,0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