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資源,它的存在不僅為我們貢獻著非常豐富的林業資源,同時還能夠帶來顯著的生態效益,比如涵養水源,以及凈化空氣等等的一些功效。而其常會發生各種病蟲害問題。所以當今的工作重點是如何應對其病蟲害現象,只有合理的應對其中的問題,才可以確保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問題;主要對策措施
黑龍江省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活動目前受到國家機構以及相關組織和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而且也獲取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在綜合層面上看,它的抗災性能非常的好,不過,因為有許多制約要素的存在,導致現今階段的治理活動仍然面臨許多的不利現象。
1 目前活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不利現象
1.1 病蟲害的規模持續的變大,而且不易開展治理活動
由于目前普遍的實行人造林,尤其是純林面積的上升,導致面臨非常多的病害問題。因為最近幾年的旱情非常嚴重,而且在冬天的時候出現氣溫偏高的狀況,導致害蟲的發生規模持續的擴大、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之下,要想開展防治活動,非常的不易。
1.2 病害的種類不斷的變多,而且帶來的危害非常的巨大
現在,危害比較嚴重的呢還從已經比二十年前增加了二十多種,目前共有五十類,有一部分是從別的地方進入的,而剩余的一部分是在本省從未遇到過的。在早些時候危害就十分惡劣的像是,天牛等到目前仍然沒有獲取非常好的效果,其對部分地區帶來的危害是非常惡劣的。
1.3 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
上個世紀的中后期開始,有非常多的害蟲陸續的進入本省,比如美國白蛾等,因為在發病的時候就已經開展了有效的應對方法,所以其并未導致非常惡劣的后果,不過存在的威脅非常的大。尤其是線蟲病,如果發生的話,就會導致大面積的油松林遭受到嚴重的影響。
1.4 不易于治理,而且常會突發
在早些時間非常惡劣的松毛蟲等到目前為止發生的仍然非常的嚴重,而且具有顯著的一旦發生就會成災的狀況,而一些差不多是每年都會出現的,給所在區域帶來的危害十分的惡劣。假如不能合理的開展監測活動,在其出現的早些時候如果無法有效地治理的話,就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局面。
2 影響防治工作正常開展的問題分析
首先,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發布預報和指導防治。其次,當今的科技水平有限,治理方法缺乏先進性色彩。目前的新工藝等并沒有得到非常有利的應用,而且在開展活動的時候由于大規模的噴施農藥而使得害蟲出現惡劣的抗藥性特征,并且帶來非常大的環境污染現象,而生物方法由于工藝以及費用等的限制條件不能得到廣泛的使用。第三,各個林業機構并沒有合理的溝通,導致不同的生產環節發生脫鉤現象,目前營林的單管營林,種植的單管種植的現象非常的普遍,還有一些地區出現了在營林的時候忽略病害應對的問題,沒有高效的預防體系,導致防治活動無法正常有序的進行。第四,檢疫活動無法有效地開展,很多區域的檢疫活動力度不夠,而且沒有專門的檢查機構,導致活動嚴重的不協調。最后,沒有充足的防治資金,整體的抗災水平不強,比如基礎裝置匱乏,沒有合理的預測以及應對設備等。
3 應對問題的方法
病蟲害的存在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活動來講非常不利,而且其帶來的生態影響也非常惡劣。所以,要想確保生態以及經濟等的和諧,就要做好如下的一些內容:
3.1 確保意識正確,認真開展領導活動。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病蟲害問題的存在,對于林業資源的使用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認真地開展防治活動,不但能夠減輕損失,而且可以確保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地使用,進而促進經濟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3.2 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從發展看,全省要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以省、市重點測報點為骨干,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省的、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
3.3 將先進的工藝應用到工作中,切實提升其科技含量
針對黑龍江省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不相適應的現狀,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進。一是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林的基礎上,開展營林活動的時候要確保地域和樹木能夠有機的協調,盡量的使用粗壯的苗木,避免出現單一品種,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過程),認真開展早期的應對方法探索活動,增強林分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二是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對硫磷、久效磷、氧化樂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殺蠟醇、甲拌磷、乙拌磷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BT乳劑和病毒等)、仿生農藥藥(滅幼脈>、動物源農藥、植物性農藥、礦物性農藥,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
3.4 加強林木檢疫,嚴防危險性病蟲傳人
森林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預防性工作。根據檢疫工作政策性強、技術性強和涉及面廣的特點,根據本省的具體問題,目前要開展好如下的一些活動:一是加強《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切實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確保群眾能夠理解各項檢疫活動。其次,從根源上開展治理活動,特別是要做好產地檢疫活動,特別是在高速公路難以設站檢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檢疫檢查站的情況下,產地檢疫必須加強。要加強對城鎮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集貿市場、倉儲、加工、銷售單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產單位的管理,堵塞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渠道。最后,禁止從國外存在病害的區域運輸產品等。凡是從國外引入的都要進行非常細致的檢查,而且運輸到所在區域之后,還要開展檢查活動,確保不會存在病害。
3.5 確保費用充足
保證充足的資金是確保治理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必要基礎保證。目前由于費用不充分,使得大面積的病害現象得不到有效地應對,針對這種情況應該開展認真地治理,做好費用投入活動。首先,將國家以及單位和個體結合到一起來獲取費用。其次,相關國家機構要認真地把病害應對問題分析到所在區域的防災活動中,增加防治、測報、檢疫對象普查和基本建設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