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我國當前公路運輸情況的分析,總結我國的超載狀況。然后分析了車輛超載時對瀝青路面的破壞,對水泥混凝土橋梁和道路的破壞。對當今汽車工業的影響,對汽車安全性能的影響。并分析了造成車輛超載的原因,總結出治理超載要從體制、法規、隊伍建設等方面來實施。
關鍵詞:超載;汽車運輸;治理
1 我國汽車超載的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公路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運輸車輛中大型貨運車輛的比重不斷增加,車輛超載的現象也變得十分普遍。某省干線公路運輸車輛調查結果表明,超載車輛占滿載車輛的80%左右,超載率(超載軸重與核定軸重的比)一般為60%-100%。某汽車超載調查結果表明,80kN以上載重車約占車輛總數為10%-30%,其中超載車約占重車的30%-70%,平均超載率為50%-70%,最大超載率達到了177%;調查中還發現,載重25kN以上貨運汽車超載的達80%-90%,尤其以運建材、煤、鋼材等重物的車輛超載最為嚴重。
2 運輸車輛超載產生的危害
2.1 超載時對瀝青路面的影響
我國是將各種車輛軸載作用次數換算為某種標準軸載作用次數,分析標準軸載對路面結構的損耗,以此來計算各種車輛軸載對路面結構總的損耗。有分析可得到當車輛軸載增加時,標準軸載作用次數不是按比例增加,而是按4.35次方增加。因此,當汽車超載時,其軸重對路面結構的損壞更為嚴重,其累計標準軸次顯著增加。而且具體表現為:根據現有的規范軸載換算公式,隨著超載率的增加,換算系數明顯增加,當超載30%時為滿載的3.131倍,超載60%時為滿載的7.725倍,超載100%時為滿載的20.393倍[1]。
2.2 超載對橋路等基礎設施的影響
不言而喻,超載運輸使車輛實際軸負荷大大超出規定限值,嚴重加速了路面磨損老化,超標過橋、過涵閘,更導致公路設施的破壞同時,導致交通事故劇增,使得本來就滯后并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公路運輸業效能下降,公路建設與營運出現了惡性循環趨勢。以標定載重10噸的貨車拉20噸,它對公路的損害相當于正常10噸時候的16倍,而拉30噸貨物則相當于81倍。核定載質量愈大的車輛,其超載對路面的損害就愈加嚴重。人們看到的很多的路面都壞掉,其原因很大一部分都在于車輛的超載。
2.3 對當今汽車工業的發展的影響
眾所周知,汽車工業的振興離不開市場培育與良性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等社會環境。如果汽車超載的話,為了適應這種畸形的市場,許多的小公司競相推出大噸位的改裝車,各種車輛五花八門,不可避免分散了汽車行業的注意力,影響了汽車企業的研發創新的投入,拉大了商用車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汽車企業這種“滿足”市場需求一定程度上的無奈短期行為長期下去對中國的汽車工業健康發展無疑是害處[2]。
3 汽車超載的部分原因
3.1 高昂的運輸成本
很多超載運輸之所以能夠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昂的運輸成本。汽車的運輸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燃油費和保養費,另部分是省市之間的過路(橋)費。在燃油費和保養費無法減少(可能增加)的情況下,高昂的過路費成為許多司機目前選擇超載的最重要的原因。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我國目前有九成以上的高速公路有收費站,過路費的收取占到汽車運輸總成本的八成左右,此外我國的亂收費現象非常嚴重,有些省市一條高速公路上竟然有30多個收費點,這也從無形中加重了汽車運輸的成本,高昂的過路費已經成為汽車超載的最主要的誘因[3]。
3.2 對超載危險性的認識不足
許多的司機沒有認識到車輛超載的危害,缺少必要的安全培訓,導致他們在駕駛的時候存在僥幸心理,以為只要穩當的開肯定就沒問題,恰恰是這種心理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3.3 交管部門的管理力度不夠
近年來部分的省道或者是縣級市的道路管理不嚴格,查處力度不夠,導致很多車輛繼續在路上超載行駛,很多的司機就希望能夠通過罰款來放行我國在治理超載中存在著亂收費現象。超載可以說是利益驅動,但往更深層表述,甚至可以說是生存驅動。運方獲得超載收益,執法人員通過罰款分享了超載帶來的收益,甚至還有“車托”通過幫助二者達成交易獲得好處,這些人圍繞超載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共同體。沒有超載必定會砍掉許多人每年數萬元的灰色收入。因此,在治超過程中,出現很多超載車輛和“治超”工作捉迷藏的情況不足為奇。一些超載車一路上遇到檢查,只要交了罰款,不用卸載就可以放行,而且罰款金額可以討價還價。
4 汽車超載的治理
4.1 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專業管理治理
一是理順交通系統內部體制。組建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綜合行使運管、路政、規費稽查等行政執法權力,加大對超限運輸專項治理力度。二是理順車輛牌照管理和公路運輸管理之間的關系。要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責權統一原則,把車輛牌照管理職能移交交通部門,由交通部門對人、車、路等運輸要素統一管理,實現基礎設施、設備、執法權力的有機結合。三是理順車輛生產與使用的關系。要加強汽車生產企業與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認真解決車輛技術標準和公路技術標準相協調的問題,使車輛技術狀況與公路技術狀況相對吻合。
4.2 健全法律法規
構建綜合治理體系運輸車輛從生產廠家經營銷售、掛牌落戶、發證經營、按標噸納稅,涉及到汽車制造業、質檢、銷售、公安交警、工商、財政、稅務、規費征收等多個行業和部門。國務院應盡快制定頒布治超專門法律法規,明確各部門在治超工作中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時,地方政府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出臺地方性治超法規和具體的實施細則,使超限超載治理工作操作性更強、法律依據更充分。構筑綜合治理體系,加強高速公路與普通公路的整治銜接。地方政府要負責牽頭,協調有關部門綜合治超,徹底改變現在交通部門手段匱乏、力不從心的被動局面,要召集交通、公安、宣傳等多部門組成綜合執法大隊,統一政令,聯合行動,齊抓共管,開展一場跨區域的全國性的超限超載專項治理斗爭,嚴厲打擊違章超限行為。
4.3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治超濃厚氛圍
治超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卸載,不卸載,超限超載運輸就不會得到有效的遏制,交通安全也不會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為此,應堅持“科學檢測,卸載放行”原則,在例行罰款的同時堅決卸載,徹底消除違章行為后方可放行,決不能“以罰代卸”, 否則會“水漲船高”,越罰越超。
4.4 實行全國聯動,堅持源頭遏止超限重點抓好三個源頭,一是車的源頭,不符合要求的車輛一律不許上牌,禁止超過公路限載標準的車輛出廠;取締各種私自改裝車輛的小作坊、小企業;從源頭上縮小車輛超限超載的空間。二是貨物裝載的源頭,加大對貨物集散地運輸源頭的監督力度,確保運輸源頭裝載符合要求;路政、運管部門在貨物集散地出口進行檢查,發現違規車輛,禁止上路運輸,責令立即卸載;同時加大公路巡查力度,發現超限運輸車輛,立即進行糾正或指定地點卸貨,對情節嚴重或屢禁不止者,可吊銷其營運證。三是運輸市場的源頭,對違法運輸的經營者及為其違法行為提供便利條件的相關業務經營者,加大監管、處罰力度,把超限運輸記錄與駕駛執照年審掛起鉤來。從人、車、貨的源頭上治理超限。
參考文獻
[1]李德才,曲洪亮,孫振先. 基于林區道路交通安全的資源救援策略探討[J].森林工程,2010,06:50-52.
[2]張淑芬,邢艷秋,吳紅波,王月秋.基于GIS和RS技術的木材運輸線路優化研究—以吉林省汪清林區為例[J].森林工程,2011,02:48-51+60.
[3]李亭亭,王立海.物聯網在林產品物流中的應用[J].森林工程,2011,0
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