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會計制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會計工作改革后,實行了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在這種體制的變革下,對于會計報表在編制的流程和內容方面也有所改革,本文對此作出闡述。
關鍵詞:會計;合并;集中;協同
1 合并報表概述
財務報表作為企業的領導層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報表的編制十分重要。所謂的合并報表指的是將子公司和總公司所有的財務運行狀況和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全面的總結匯總,合并報表也是相對而言的。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不斷的發展壯大,那么企業內各個分支部門的個體報表就越來越多,所發生的關聯交易也就越來越多,那么在合并報表編制的過程中也就越難。企業的發展需要詳實準確的財務報表,通過財務報表,企業的領導者才可以對企業的發展狀況有清晰的了解,然后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
1.1 合并報表編制范圍
對于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范圍,通常情況下我們是按照控制的關系來確定的。以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一般納入合并報表的情況有以下兩種:一是在資本上具有連帶關系的子母公司,有些企業的經營發展是依靠集團總公司的,在產權關系和領導班子的任命上都是由集團公司管理的,那么這些附屬公司就可以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內。二是具有一定的控制關系的公司,一般都是由股權的占有和資源調配權為表現形式,集團企業對附屬企業具有控制關系,那么附屬企業也可以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內。
1.2 合并報表編制程序
合并報表的編制程序主要包括幾個步驟:
1.2.1 會計政策的統一
實行合并報表首先需要會計政策的統一,在不同的經濟事項處理中,應該秉承統一的會計政策,以便對會計數據的集中處理。
1.2.2 關聯交易對賬
關聯交易是合并報表中比較繁雜的一項工作內容,它需要對企業內部各個發生關聯的主體進行賬務上的處理。在對賬抵消的過程中,需要得到雙方的共同確認才能夠生成抵消帳。對于大型的集團企業來講,里面的部門較多,那么在發生關聯交易時進行的對賬工作將會非常困難,會對合并報表的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1.2.3 編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實質是起到合并賬的作用,即合并報表的數據來源。先把各成員企業的個別報表按項目匯總,列出抵銷列,設置匯總數減去抵銷數后生成合并數公式,待抵銷數填列后得出合并數。
1.2.4 計算得出合并數據
把調整分錄和抵銷分錄數據填列到合并工作底稿,按公式自動計算得出合并數。這一步要注意抵銷數的借貸方向。
2 會計集中核算實施內容
2.1 數據集中模式
現代社會信息化的社會,信息網絡技術已經遍及各行各業,在對會計核算中也應該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實行集中核算,實現對數據的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將數據全部集中到省級公司,然后下面的市級和縣級公司通過遠程網絡將數據上傳到省公司,省公司對這些數據進行集中處理。這種數據的集中模式便于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降低了核算成本,并且在安全方面有所保障。
2.2 統一各項財務標準
實行一級部署,要對各項財務標準進行高度的統一,便于對數據的集中核算和處理。在會計政策方面要使用統一的標準,對于不同的經濟事項要實行同一個處理標準。在會計科目和供應商的票據結算上也要進行統一,只有將這些都統一按照一個標準執行,才能夠在以后的工作實行集中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2.3 賬務集中部署
對于財務處理的各種事項都實現了標準統一之后,要對硬件和軟件系統進行合理的選擇,開始對集團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部署。硬件的選擇非常重要,它是各項工作能夠有效運作的前提和基礎條件,只有硬件條件符合標準才能夠快速有效的完成各項工作,硬件的性能要優越,可以滿足大容量的數據存貯和數據的傳輸速度。軟件的選擇是處理各項財務數據的主要載體,軟件要具有高度的嚴密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礎上要能夠滿足客戶的各項個性化的需求。最后再對帳套進行設置以后就完成了初期的數據部署,企業的領導層就可以通過財務數據對企業的運轉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實現在線審核。
2.4 憑證協同設置
實行財務數據集中核算后,可以對賬務憑證進行協同平臺處理,只要是在同一數據中心的管控之下,就可以實現憑證協同規則。在進行關聯交易時,只要是關聯的雙方對于同一期關聯交易都進行了確認后,就可以在協同平臺上進行抵消帳的生成。這種工作方式可以將本該是時候才進行的抵消工作變成了事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抵消數據的準確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3 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報表的連續編制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報表不需要每年重新編制合并底稿。在期初抵銷數據錄入后,每年抵銷賬只反映變動部分。
3.1 股權抵銷的后期處理
本年對子公司新增股權投資,可以直接生成股權投資和實收資本的抵銷分錄。除新增投資外,需要在抵銷賬補錄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積抵銷憑證,因為按新準則合并報表編制規則,合并報表的盈余公積等于母公司盈余公積。
3.2 關聯交易后期處理
關聯交易的后期處理主要是指上期未實現利潤在本期的回沖。例如內部購建固定資產,在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反映的固定資產原值是不一樣的,在本年個別報表提取折舊需要在差額賬調整。該類調整需要建立抵銷固定資產卡片,在抵銷賬中按月運行折舊提取程序,生成紅字沖銷憑證。
4 合并報表編制新模式的成效和問題
4.1 提高了關聯交易對賬的時效性
關聯交易對賬是合并報表編制的重點和難點,在集中核算模式下通過協同平臺解決了該問題。協同平臺部署是一個復雜艱巨的工程,要逐項梳理關聯交易經濟事項,設定憑證模板。協同平臺難點主要集中在內部購建固定資產、內部金融服務、內部保險服務。大型集團企業實施協同平臺一般都要幾年的時間,視業務復雜程度而定。但一個成熟的協同平臺創造的績效也是可觀的。
4.2 提升了合并報表質量
由于關聯交易對賬工作量很大,尤其是會計主體超過500個,業務板塊較全,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的時候,對賬工作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加。傳統的合并報表編制往往采用重要性原則,對于雙方核對不一致的時候,抓大放小、以小抵賬。會計信息質量雖然不受大的影響,也不會造成錯誤決策,但作為會計信息反映的載體還是受到質疑的。協同平臺的實施使合并報表質量有了一個跨越式的提高。
4.3 引入合并賬概念
通常我們講會計信息質量的時候,要求賬表一致、賬證一致,賬是表的數據來源。而合并報表是根據合并底稿得來,雖然財政部后來要求合并底稿視同總賬作為會計檔案管理,但我國畢竟沒有統一的合并底稿格式。抵銷賬和實際賬構成的合并賬解決了合并報表的尷尬。
4.4 未實現利潤不能精確計算
協同平臺把合并報表的精確度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但并沒有解決未實現利潤精確計算的問題。一般的做法是根據毛利計算確定的,毛利是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相除所得,也已被會計行業和審計行業認可。毛利沒有考慮稅金、期間費用及機關本部的管理費用,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在集中核算模式下,會計信息更容易采集,應該采用更加科學準確的毛利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