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園,古代是指官家的園林,而現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經營的作為自然觀賞區和供公眾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區域。具有著改善城市生態、防火、避難等作用。而現代的公園以其環境幽深和清涼避暑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成為情侶們,老人們,孩子們的共同圣地,以至于在公園中發生了無數個故事,成為人們喜怒哀樂的又一聚集地,也因此很多的書籍,電影,連續劇的背景都選在了公園。不言而喻,公園在城市公共地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園林種植設計方法和形式出發,闡述植物種植對公園各個方面的意義。
關鍵詞:園林;植物;設計
城市公園是一個休息游憩的場所,它擁有良好地觀賞環境會讓人們在公園中放松身心,完全融入于大自然里,享受自然帶給人們的愉快,會讓人們忘記壓力和疲勞,重新打起奮斗的精神,可以起到健康人們身心的作用。公園里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園林植物,園林植物的不同組合與設計不止能體現設計者的設計意圖還能將植物自身的特點展示出來,第三,還能增加公園內優美的意境。由于不同品種的樹木具有的特點是不同的,它們在大小形狀顏色結構方面存在著差異,不同的組合會對造就之物的美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應將不同種類的植物進行分類,對其不同劃分后進行設計組合,使之產生更好的韻律感和層次感,景觀效果也更加明顯。所以,怎樣科學合理的設計園林植物就成了研究首要問題所在,正確的設計不僅能使公園景物的觀賞效果得到充分展示,還可以充分發揮公園的各種功能。掌握各種園林植物的習性,加以正確組合,起作用也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提高空氣質量,構建公園的優美景觀。
1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原則
1.1 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原則
不管什么行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都要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視覺的景觀和大眾的想法這些因素,創造設計出一種植物融于大自然的美的意境,讓人覺得不是刻意為之,做到以人為本,遵照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
1.2 利用植物觀賞性原則
不同植物的特點是不同的,有的花適合觀賞,有的葉子很奇特,趣味性更強,而有的則是以它優美的姿態獲以目光,更有甚植物是通過氣味和聲音來引起游人注意的。所以對不同的植物我們要充分了解它的特性,從而進行不同的設計組合,使之趣味和觀賞性更強。
1.3 因地制宜、因氣候制宜的原則
我們都知道植物有周期性,花季都有一定的季節性,這就要求我們在不同的季節種不同的植物,不要出現空白季,即杜絕在一個季節沒有可以觀賞的景色。并且在這種植物栽種后點綴些其它不同的景物,使之不是很單一。
1.4 協調原則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在不同的建筑物前是不同的。建筑物周圍多選用規則式種植,即循規蹈矩的一般式種植,即采用對值等方式,對稱性布局。而在一些起伏不平的草坪中、自然的山水附近則多采用不對稱的種植設計布局,因為這種看起來更自然,更能與其景融合起來。不同的場景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會得到更好地觀賞效果。
1.5 園林植物配置和諧原則
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園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較高觀賞價值和鮮明特色植物的季相,能給人以時令的啟示,增強季節感,表現出園林景觀中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
2 園林植物配植的形式
2.1 關于喬木的配置
一般包括對行值、群值、孤值、叢植等的配置問題。
2.2 關于花卉配置的問題
花卉,以其絢麗多彩的色彩,給人以華麗、典雅、賞心悅目的感覺,在園林綠地中床在出五彩繽紛、花團錦簇、綠草如茵、香氣宜人的景觀;是環境輕松,氣氛活潑,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談論花卉配置一般指的是花卉色彩的配置。花卉配置中獎就補色對比原理,使之產生強烈色彩效果。
2.3 關于灌木的配置問題
灌木在園林植物群落中屬于中間層,起著喬木與地面、建筑物與地面之間的連貫和過渡作用。其平均高度基本與人平視高度一致,極易形成視覺焦點,在園林景觀營造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加上灌木種類繁多,既有觀花的,也有觀葉、觀果的,更有花果或果葉美兼之。
3 園林中植物的設計問題
3.1 選擇需要綠化的數種
園林綠化數種以其特有的生態平衡功能和環境保護作用,決定了它在現代文明社會建設中不可取代的重要\"肺腑\"地位。由于公園面積大,立地條件及生態環境復雜,活動項目多,所以選擇綠化樹種不僅要掌握一般規律,還要結合公園特殊要求,因地制宜,以鄉土樹種為主,以外地珍貴的馴化后生長穩定的樹種為輔;充分利用原有樹木和苗木,以大菌為主,適當密植;以速生樹種為主,速生樹種和長壽樹種相結合。要選擇具有觀賞價值,又有較強抗逆性、病蟲害少的樹種,不得選用有漿果和招引害蟲的樹種,以便于管理。
3.2 對綠化種植的布局
根據當地自然地理條件、城市特點、市民愛好等進行喬木、灌木、草坪的合理布局,創造優美的景觀。既要做到充分綠化、遮陽、防風,議要滿足游人對日光浴的需要。
選用2~3種樹,形成統一基調。一般來講,北方常綠樹占30%~50%,落葉樹占70%~50%南方常綠樹占70%~90%。在出人口、建筑物四周、兒童活動區以及園中園的綠化應該富于變化。
在娛樂區、兒童活動區,可選用紅、橙、黃等暖色調的植物花卉來營造熱烈的氣氛;在休息區或紀念區,可選用綠、紫、藍等冷色調的植物來保證自然肅穆的氣氛;在游覽休閑區,要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動態變化,春季觀花,夏季濃蔭,秋季觀葉,冬季有綠色的景觀效果,以吸引游客欣賞。
3.3 公園其他設施環境的設計
(1)公同出人口的綠化種植設計。大門為公園主要出人口,大都面向主干道。綠化時應注意豐富街景并與大門建筑相協調,同時還要突出公園特色。如果大門是規則式建筑,那就應該用對稱式布置綠化;如果大門是不對稱式建筑,則應采用自然式布置綠化。大門前的停車場,四周可用喬、灌木綠化,以便夏季遮陽及隔離四周環境;在大門內部可用花池、花壇、灌木與雕塑或導游圖相配合,也可鋪設草坪,種植花、灌木,但不應有礙視線,且須便利交通和游人集散。
(2)廣場綠化種植設計。廣場綠化既不能影響交通,又要形成景觀。如休息廣場,四周可植喬木、灌木;中間布置草坪、花壇,形成寧靜的氣氛。停車鋪裝廣場,應留有樹穴,種植落葉大喬木,利于夏季遮陽,但冠下分枝高應為4m,以便停車。如果與地形相結合種植花草、灌木、草坪,還可設計成山地、林間、臨水之類的活動草坪廣場。
(3)公園小品建筑周圍的綠化種植設計。公園小品建筑附近可設置花臺、花壇、花境等。建筑物室內可設置耐蔭花木,門前可種植濃陰大冠的落葉大喬木或布置花壇等。沿墻可利用各種花卉境域,成叢布置花灌木。所有樹木花草的布置都要和小品建筑相協調,與周圍環境相呼應,四季色彩變化要豐富,給游人以愉快的感覺。
總之。公園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要遵循園林植物的配置原則,按照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從公園的功能、環境質量、游人活動、庇蔭等要求出發來全面考慮,同時也要注意植物布局的藝術性;在景點建設時根據活動分區的不同,植物的配置要求也不相同。科學、合理的植物種植設計能夠提高公園的整體景觀藝術效果,給游人創造更加優美的觀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