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受國家的整體控制,其管理以及利用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主導和監督管理,同時也受到全社會公民的監督,只有這樣在森林資源的培育、管理維護以及利用上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有效。本文通過對從培育、管理維護以及科學利用三方面入手,對如何在追尋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不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森林資源;培育;管護;合理利用
1 培育
1.1 生態建設是目前林業資源類型城市的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森林的培育以及如何全方位的對林木進行保護是回復森林系統的核心內容。這里不但要加大生態建設,還需要利用好城市轉型這一重大的歷史機遇銅鼓哦政策對替代產業進行發展,逐漸的降低對林木的采伐,以減少人為對自然生態的破壞。
我國為了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形成了一個以林產品的生產以及產品保護經營為基礎的產業性公益事業,即林業,對木材以及林產品進行管理。林事活動包括了采伐、更新、保護、再造、撫育、以及建立城市森林和管理。
1.1.1 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是以科技為基礎的戰略性發展,林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項目其要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必須依靠科技力量。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求資源以及環境在發展后還有再發展的可能性,并對此種能力進行保護,現代林業的要求就是經濟發展的同時對資源和環境的再發展力進行保護。以科技為基礎改變傳統粗獷式的發展模式,提高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新時代的要求。
1.1.2 林業的經濟結構的優化。對林業產業的促進和發展首先要從林業經濟的結構體系入手,發展可持續性的林業結構體系,保證林業的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物質保障。尤其是需要對第一產業進行調整,由于市場對短周期的工業原料木材需求較大,因此在培育時可以著重的加大此類原料林的數量,或者推進速生豐產林以及竹林等經濟林的建設。第二產業上要加大創新力度,隨著科技元素的加入應當轉變產業方向,想著精加工的綜合性加工方向發展。而作為第三產業的旅游業也逐漸成為了各地區的新的發展方向,森林旅游的發展對于林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對于結構的調整不但要發展工業產品的精加工,還需要延長產業鏈,開發新的產品和經濟途徑,以增高效益,并且還需要在競爭力上下工夫。外部的矛盾是客觀的,因此對于林業的產業調整還需要從企業的布局以及資產的結構上著手。在規模上應當實行大集團化,在戰略部署上應當實行大公司式的發展戰略,對新產品的研發應當共同開發,整合新技術,適應新市場,以提高產品的技術以及公司企業的專業程度,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1.1.3 對林業的經濟效益做出綜合性之的評價,加強林業生態保護。林業生產往往會帶來三種類型的效益,因為人們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經濟效益,因此往往人們更重視這方面的效益。但是隨著生態效益的價值顯現,其對于經濟效益的促進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人們對于生態價值的關注越來越多。
1.2 保護濕地刻不容緩
1.2.1 濕地對于人類生存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現代開發對于濕地的破壞已經影響到了氣候環境,因此一切對于濕地性質會進行改變以及對濕地環境會破壞的活動都必須停止,對于已經遭到破壞的部分濕地,視情況應當進行退耕還草以恢復濕地的原樣。除此之外應當對現有的濕地進行整編繪圖,綜合的評價分析,制定出合理的保護計劃。
1.2.2 濕地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其經濟功能上,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上其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就是對水源的涵養上和凈化上,其次就是對氣候的調節、蓄水防旱上,再次就是在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狀態健康良好的濕地,是保證一個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組成內容,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了保障。
1.2.3 保護濕地,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從維護濕地系統生態平衡,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出發,堅持“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把濕地保護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建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采取宣傳、行政、法律、經濟、科技、工程等各種手段和有力措施。實行統一管理.科學管理.依法管理,在保護中開發利用,在開發利用中保護,充分發揮濕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要有償使用濕地,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走旅游與科研相結合的路子。
2 森林資源的管護
2.1 強化森林資源檔案建設
堅持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把實現可持續經營作為森林資源管理的戰略目標,逐步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抓好森林資源檔案建設工作,檔案數據更新一定要真實地反映森林資源的變化情況,使之成為制定規劃和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
2.2 嚴格實行森林分類經營
把分類經營、分區施策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途徑,根據“三種林”劃分的原則,對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經營方針,重點生態公益林管嚴,一般生態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調查設計管理和調查設計檢查工作,解決好人為虛假設計問題,努力提高森調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好森調隊的提檔升級工作,滿足實際需求。
2.3 認真履行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
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保障,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的作用,認真履行職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對于征占林地嚴格履行申報審批程序,對亂占林地,特別是毀林開荒行為,實施嚴厲打擊。
2.4 建立“嚴管林”的長效機制
把建立“嚴管林”的長效機制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措施,從制度上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把限額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實處。抓好伐區管理和伐區檢查工作,堅決杜絕超證采伐、超量采伐、超強度采伐和界采伐。
3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能獲得木材和林產品,實現森林資源培育、管護的勞動報酬,體現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對森林資源的現狀、森林的恢復以及森林有益效能的發揮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為森林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繁殖條件,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
綜上所述,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決定了我們必須提高對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視程度,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既是一項產業,需要政府主管部門以及相關的企業進行創新性的經營,經營的過程需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經營管理中的先進經驗,試點專業化.企業化.產業化.市場化經營方式。同時,又是一項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經濟效益.生態保護.生態平衡效益的多重受益。
參考文獻
[1]孫向陽,何文彪.淺析加速森林資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01).
[2]吳來勝,葉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J].林業科技情報,2008,(04).
[3]杜天真,郭圣茂.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題[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5,(04).
[4]張鵬,楊玲,叢健,沈海龍.論森林培育技術的精準化[J].世界林業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