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技術對出版行業整體的影響和推動出發,從內部管理層面引入新技術、利用新技術對出版產業進行調整和升級以及數字技術對傳統技術的重新整合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新技術對出版產業的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技術;出版產業;數字出版
1 內部管理層面引入新技術
出版公司內部管理層面引入新技術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其一是引進新管理技術本身。新型的管理技術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思想,使得現代企業的合理運營變得自動化和程式化。目前世界出版領域引入的新管理技術中最為顯著的就是ERP管理系統。
ERP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作為當今國際上一個最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ERP在體現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的同時,也為企業信息化集成提供了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智能系統讓美國出版公司暢通了生產流,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這種智能系統提高了美國出版公司編輯出版的現代化程度,提升了整體創新能力和獲利能力。”1995年,美國蘭登書屋投入巨額資金從德國SAP公司引進了ERP程序包,運用這種軟件程序來運作其資金、生產計劃、采購、庫存管理、客戶服務以及賬務業務。此外,蘭登書屋還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一種版權和版稅管理模塊。湯姆森出版集團、讀者文摘公司、麥格勞·希爾公司、培生出版集團等都引入了ERP管理系統。這一管理系統也展示出了極大的魅力。“湯姆森出版集團26億美元的業務全靠這種系統來實現。這種系統給讀者文摘公司帶來的是成本降低、集中管理和協調,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業務都可以瞬間完成。”
其二是提高管理的技術含量。優異的管理也是生產力。與新管理技術相比,這主要表現在管理的專業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的主體是制度。通過與技術系統相匹配,美國出版公司管理的技術含量極高,管理制度一旦確定在公司內部就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個人不得隨意僭越或者更改。只要熟悉了管理制度并按管理制度工作,則融入了公司的生產和經營中,就能夠保證公司的各項工作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之上。這種專業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技術含量極高的管理改變了陳舊了“人治”型管理模式,提高了公司的整體水平和運作效率,減少了人為的因素和對個別人的依賴,從而提高了公司的整體抗風險能力,減少了失誤的發生。
2 利用新技術對出版產業進行調整和升級
這集中表現在出版公司在數字出版上的努力和所獲得的成果。雖然經歷了網絡經濟的泡沫,但是歐美許多國家的出版公司依然堅信數字和網絡技術對出版產業的巨大拉動力,始終保持對數字出版的投入,并取得了許多成就。當然,這種堅持也是針對傳統的紙介質出版的發展出現了諸如高退貨高庫存、低利潤、緩慢發展等嚴重問題而做出的必然選擇。傳統出版的發展既然已經進入了瓶頸期,出版行業就必須通過調整和升級尋找新的利潤點與活力空間。數字出版適時地因為其在資源利用、出版流程、市場容量、閱讀習慣等方面的優勢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于是,曾經在傳統出版領域稱霸全球的出版巨頭開始紛紛將目光投入數字出版領域,且斬獲頗豐。
美國傳統出版商憑借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商業頭腦,看到了數字出版蘊含的巨大商機,把數字出版提升到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十多年來一直進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將數字技術應用到出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以提高出版的管理水平和資源整合能力。通過傳統產品數字化,傳播渠道網絡化等方式,美國出版商在數字領域不斷開展新業務,延伸出版產業鏈,努力挖掘新的發展空間和贏利方式。目前,美國80%以上的出版企業都開展了電子書業務。“美國擁有最新的技術以及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因此美國的數字出版并不是線性發展,而是立體性開發:在教育出版、科技出版、旅游圖書出版等領域,將出版與服務、培訓、資訊相結合,延伸在線教育、在線服務業務,將讀者的需求無限放大。”由美國出版商協會和美國圖書產業研究公司聯合完成的2011年度美國出版業統計數據顯示,總體上看,2011年大眾圖書電子書的銷量由2010年的8.69億美元激增至20.7億美元。而在紙質版圖書方面,精裝本和平裝本圖書的銷售分別出現了6.1%和3.4%的下滑。在2011年圖書零售市場上,網絡圖書零售商的銷售額增長了35%,約為50億美元。而實體書店的銷售額為85.9億美元,下滑了12.6%。
英國和法國也是傳統的出版強國。在數字出版浪潮下,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英國以版權為中心展開運作,不斷探索數字出版的新模式,積極進行“數字革命”。培生教育集團非常重視數字化轉型。過去5年中,該集團對數字化內容采集的長期投資高達40億英鎊,同時其還加大了數字出版新技術的投資,為下一輪競爭奠定了基礎。20l0年英國出版市場規模為31億英鎊,其中數字出版占6%,年銷售額為1.8億英鎊,同比增長38%。法國最重要的18家大型出版企業均參與了法國政府從2008年開始的數字圖書推廣資助計劃。阿歇特集團更是將旗下出版社所有書籍的數字化作為公司優先戰略,在法國將7000多冊圖書數字化并通過亞馬遜、蘋果、谷歌等平臺銷售。
3 產業融合——數字技術對傳統技術的重新整合
信息和網絡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出版產業,這種改變植根于建立在數字融合基礎上的電信、傳媒和出版之間的產業融合現象。產業融合的實質是數字技術對傳統技術的重新整合,是鏈接傳統與現代,科技與產業的重要橋梁。
產業融合首先表現為產品的融合。傳統的電視、電影、廣播、電信以及出版產業的不同產品之間在新技術的介入下出現了程度不一的融合,比如網絡教育、網絡游戲、數字出版、手機新聞、手機小說、博客、在電影電視廣播等。產品融合的基礎是技術融合,是借助一個共同的技術平臺將傳統產品進行統一編碼處理并廣泛傳播。其次,這種產品和技術的融合又會促使公司在產品、業務、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出現新的調整。原本屬于不同利益團體的產業融合也導致各大產業領域內的企業出現了擴展、合資、購并、合并、重組,使得原本屬于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現在出現了交叉競爭和合作競爭,從而形成了新的價值鏈和新的業務模式,更進一步地形成了新的產業發展平臺,也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活力。總之,產業融合使得電信、媒體、出版和網絡公司得以尋求交叉產品、交叉平臺以及收益共享的交叉部門,從而導致更大范圍內的融合配置,實現了不同產業間的共通。出版企業不再只能滿足于提供單一的產品,而應將目光轉向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務上去。基于此,一、我們可以認為,產業融合會導致傳統圖書出版產業的增值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即從簡單的知識傳播轉變為內容的生產和整合,或者提供在線的服務和交易。
參考文獻
[1]譚學余.美國數字出版見聞[M].現代出版,2011(3):45.
[2]楊貴山.他山之石:美國出版公司將ERP進行到底[J].中國圖書商報,2003-11-14:第六版.
[3]謝清風.美國出版產業技術化的表現特征[M].出版發行研究,200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