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是一個企業對于市場變化所需要獲取的重要因素,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而企業的決策者獲得市場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市場調查和預測。而市場預測是需要建立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的,企業通過實地調研或者其他的方式方法對市場狀態進行調查,對市場的發展內在規律進行總結,以此對企業生產進行合理的安排,以合理的配置各方面的資源,防止浪費。越來越多的現代企業開始重視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并為之設立的專門的部門,企業的決策者通過對于這些部門分析和決策結果更好的為企業制定戰略決策。
關鍵詞:企業管理;市場調查;戰略決策;市場預測
1 市場調查
一個企業的產品好壞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其在市場上的銷量,而決定銷量的就是事先所作出的經營決策以及計劃和目標。企業的決策者做出目標的基礎就是需要可靠的市場預測,而合理可靠的市場預測的基礎就是信息。獲得可靠準確的信息就是市場調查的目的。通過一定的程序對市場上有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合理分析。
市場調查作為營銷的重要手段,將營銷者和消費者緊密的聯系起來,使得營銷者可以直觀的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機會進行定義識別,或者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先的預測。并且對于營銷組合的效果可以進行優化評估。
市場調查的主要工作內容主要是:(1)確定要進行調查的信息。(2)對信息的收集方法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3)對整個收集過程要進行檢測并保證執行的有效性。(4)對于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5)得出需要的調查結果后將結果反饋給客戶。
市場調查的種類繁多,主要有一下幾種:民意調查,定性調查,商戶以及工業品調查,定量調查,特殊群體調查以及案例調研。
1.1 產生和發展
市場調查是伴隨著商品的生產流通出現的,它可以說是一種經營經商的手段,而其作為管理學科發展起來并為人們所重視則是從資本主義社會開始的。由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市場調查的重要性凸顯,并在逐步的利用和發展中得到改善成為了一個系統的學科。
市場調查成為獨立學科的歷史最早應當追溯到上世紀,美國經濟學家帕林的《銷售機會》推進了市場調查學科的形成。為二戰后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戰以后,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這也為市場調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我國經濟體制有了巨大的轉變,商品化的市場成為了經濟的主流,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性,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調查理論技術方法在此發展起來。企業中大多現在都有相關從事此類工作的部門,而大多數的大中型企業對市場調查活動更為重視,會成立專門的調查部門進行調查。
1.2 研究對象
市場調查的研究對象涉及了整個市場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可以是學術性的,也可以是商業性的,也可以根據需要提出其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內容包含了所需要調查群體的習慣、觀念或者是思想,可是是抽象的理想,人生觀,也可以是具體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比如,對于接觸媒介的日常習慣等。當然,在商業調研中也可以是品牌的個人喜好還有購物習慣等。
1.3 調查步驟
1.3.1 預備階段:在預備階段,需要對市場的概況進行簡要的分析,首先需要做的就明確市場調查的目的以及范圍;其次,對如何調查制定有效的計劃。主要需要進行計劃的內容是,調查的時間地點、主體對象、預算費用以及調查方法。
1.3.2 正式階段:在正式階段需要做的就是對預備階段做出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進行確定,并開始著手施行進行調查。在收集資料后,將所得信息進行歸納,并將資料整理歸類,進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并對所得的初步結果進行簡單的處理,即匯總市場信息并對此作出相應研究,并將研究結果寫出報告。且應當繼續對調研的結果進行后續追蹤。
1.4 市場調查的三種方法
1.4.1 詢問法:即調查人員通過各種方式向調查者發問或征求意見來搜集所需的市場信息,這種方法一般要對所要了解的問題列出調查表或問卷。該方法在我國生產消費品的企業。
該方法的優點是調查人員與被調查者之間可以直接進行溝通,信息直接來于被調查者,消除了調查人員的主觀因素的影響。缺點是當調查者不愿配合時,調查效果較差。
1.4.2 觀察法:即調查人員到調查現場,直接或間接觀察記錄被調查者的行為和表情,從而獲得有關市場信息的一種調查方法。這種方法通常不單獨采用,而是與詢問結合起來使用。
該方法的特點是不直接向被調查者發問,在其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進行觀察,其優點是被調查者的意見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收集的信息客觀實際,準確性較高;缺點是觀察到的只是一些現象,了解不到被調查者內在因素的變化;調查人員的判斷會受到其主觀因素影響。
1.4.3 實驗法:即通過實際的、小規模的營銷活動來調查關于某一產品等市場信息的一種調查方法。
2 市場預測
所謂市場預測,就是借助歷史統計資料和市場調查,運用科學的預測技術,對未來一定時期內市場供需變化及其發展變化趨勢,進行預算分析和推斷的一種經濟活動。
2.1 市場預測的產生和發展。市場的預測活動發展以及生產是建立在商品的教皇和生產上的,過去社會分工不明確并且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時候,預測僅僅需要使用簡單的判斷法就可以進行,即在很狹小的范圍內通過對商品銷售速度進行觀察判斷就可以了,方法簡單技術性低。
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后,生產力有了巨大的變革,社會分工開始明確,市場也想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范圍不斷擴大,并且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我國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徐素,各個部門聯系日益密切,市場化的影響使得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就需要企業主對市場的變化進行準確的把握,信息資料的重要性凸顯,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是對未來市場進行分析預測以及企業政策制定的除保證。反之,企業就猶如失去眼睛,盲目經營生產,就會影響整個運行狀況,更甚者阻礙社會的發展。
2.2 市場預測的步驟
2.2.1 確定預測目標:確定預測的對象和目的,并要求具體、準確、清楚,是短期預測還是中、長期預測;是需求預測還是銷售預測;是對一種產品或幾種產品的社會需求量進行預測,或是預測市場占有率等等。
2.2.2 收集分析資料:根據預測目標的要求,對已占有的資料進行整理,同時,還要調查收集尚未占有而又必需的資料。一般資料來源有: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綜合管理部門公布的以及企業內部積累的歷史資料和市場信息資料,直接調查搜集市場的現實資料。
2.2.3 選擇預測方法:根據預測目標,市場供求形態和掌握資料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預測方法。
2.2.4 分析預測誤差,評價預測結果
2.2.5 選擇預測方案,用于決策計劃
2.3 市場預測的方法
2.3.1 經驗意見綜合法:也稱定性預測方法,它是憑人們在市場活動中,實踐中獲得的經驗、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對有關資料的分析推斷,對未來市場發展趨勢作出性質和程度的判斷、估計和測算。它分為人員意見綜合預測法和專家意見法。
2.3.2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是由美國的蘭德公司于1946年首創和使用的。
3 結論
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對于市場信息的獲取以及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必不可少的手段,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企業管理者在生產經營中充分的對二者進行利用可以有效的掌握企業的發展方向,良好的開展管理和運營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并且市場的變化也可以具體的表現在調查結果中,令企業管理層按照市場供需關系變化調整生產,且通過預測活動可以輔助營銷計劃的制定,以增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桂榮.市場調查與預測[M].經濟管理出版社.
[2]郭鳳蘭.市場調查與預測[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3]朱冰靜,朱憲辰.預測原理與方法[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