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課程模式是當前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對高職教學團隊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對項目課程模式下雙師教學團隊現狀分析,結合本學院實際,闡述了項目課程模式下雙師教學團隊建設思路并建立了相關保障機制。經過實踐,本專業雙師教學團隊建設已初具成效。
關鍵詞:項目課程;模式;雙師素質;教學團隊
在高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普遍存在著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離,培養目標與傳統課程模式相沖突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項目課程模式成為高職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構建一支適應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數量充足、梯隊合理、素質優良,“雙師”素質高,“雙師”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是項目課程模式教學開展和實施的重要保障。
1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現狀
其一,宏觀政策制度層面現狀。首先雙師教師保障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重視雙師素質教師,沒有在職稱評定時優先考慮雙師教師,沒有在工資待遇方面體現“雙師”教師的價值。其次雙師教師培養動力機制不夠完善。政府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學校、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產學結合。但是,在國家沒有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出臺之前,由于缺乏合作動力機制,企業積極性不高,參與力度不夠,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其二,微觀操作層面現狀。一是教學團隊結構不合理。教師團隊大都存在青年教師多,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少,雙師素質教師少,兼職教師比例低的現象。二是教學團隊管理體制不健全。高職院校科學的教師實踐能力考評體系尚未建立,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三是教學團隊培養不全面。目前高職教師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進行學歷深造或者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企業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四是教學團隊校企合作不深入。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真正有行業實踐經歷的很少。而國家沒有出現相關優惠政策,企業考慮的是經濟效益,不可能主動接納高職教師到企業鍛煉。
2 項目課程模式的特點
項目課程模式是指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中心,合理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項目任務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項目課程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2.1 項目主線,任務驅動
從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出發,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技能為目的,將課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個項目,按主次組成若干個與就業崗位緊密相關的工作任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主體地位在完成一個個具體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識,獲得技能。項目課程模式的這一特征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相關企業實踐經驗。
2.2 能力為本,強化技能
項目課程模式擯棄“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設置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項目課程開發過程中,項目設計以工作任務為基點,弱化理論內容,強化實踐技能。項目課程模式的這一特征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和持續創新能力。
2.3 理實一體,易樂易學
在項目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一邊講授理論知識,學生一邊進行實踐操作,在做中教,在做中學,做到“教”、“學”和“做”一體。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通過完成具體的項目任務,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實踐操作技能,促使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專業素養。項目課程模式的這一特征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實踐的遷移能力。
3 項目課程模式下雙師教學團隊建設思路
在項目課程模式下,高職雙師教學團隊應該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專任教師群體和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專家組成。高職應采取各種措施優化雙師教學團隊,做到工學交替、專兼結合。
3.1 拓寬渠道,提升素質,培養專任雙師教師
我院以“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低年齡”為宗旨,以公開招聘和擇優錄取為原則多渠道的廣納賢才。綜合選拔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加盟團隊,以此來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
專業帶頭人是高職雙師教學團隊中的領軍人物。遴選好的專業帶頭人顯得更加重要。作為專業帶頭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學術成就,了解本專業的前沿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其次要有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有創新的研究成果;第三應當能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開發方案并組織實施;最后還應該具有吸引人、團結人、凝聚人的個人魅力,將本團隊各個成員緊緊團結在一起。骨干教師是高職雙師教學團隊中的主體,把骨干教師作為優秀人才選聘到相關教學崗位上,擴大師資力量,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采用多渠道,多舉措培養專任雙師教學團隊,具體做法如下:
(1)2010年到2012年有計劃的選派1名專業帶頭人到國外高校做訪問學者,2名骨干教師參加職業研討會及教師培訓、1名骨干教師和2名青年教師到企業鍛煉1年。通過進修,團隊成員學習先進的職教理念,掌握前沿技術。
(2)鼓勵和支持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參加研究生或博士深造和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取得專業任職資格。
(3)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通過參加實踐技能培訓、到本行業有代表性的企業頂崗實踐等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4)對青年教師實行導師培養制,以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作為導師,指導中青年教師,定期對中青年教師進行實習、實訓、課程建設、學術等方面地培訓,以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5)軟件工作室成為搭建學校與企業的橋梁,專任教師通過軟件工作室平臺參加企業橫向課題,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實現教研促科研、科研助教研,豐富實踐經驗,提高科研能力。
3.2 推進產學研、加深合作,聘請兼職雙師教師
兼任教師隊伍是專業教學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聘請企業人員到學院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指導和監督工作,不僅有利于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更能突出高職院校的職業性和實踐性。
在我院聘任的兼職教師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專任兼職教師。此類教師具有企業多年工作背景,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企業專家。他們可以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講授實踐性較強的項目課程及以及編寫項目教材等。
第二類是專聘兼職教師。一是以協議方式定期聘用企事業專家作為外聘教師。二是從校企合作協議的企業中,根據教學計劃,選出該企業工作人員作為相關課程教師。
第三類是臨聘兼職教師。根據每學期課程教學的需要,請相關企業人員來院作學術講座,指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開展學術交流、參加教學研討等活動。此類教師主要是工作室開發團隊中的來自企業的成員。
4 項目課程模式下雙師教學團隊保障機制
為了更好實施項目課程模式下雙師教學團隊建設,我院出臺了相關保障機制:
4.1 建立雙師教學團隊穩定機制。考慮團隊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和學歷層次結構等因素,培養專任教師,更新企業教師,優化雙師師資庫,逐步形成以學校專任教師為團隊核心,兼顧企業兼職教師比例的專兼結合的穩定的“金字塔”狀教學梯隊。
4.2 建立雙師教學團隊評價機制。學院建立從團隊成員準入、建設到團隊建設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和兼職教師準入標準;以教師個體為對象的教學質量考核標準;以教學團隊為對象的團隊建設評價標準。
4.3 建立雙師教學團隊激勵機制。整合優勢資源,實行多維度、立體化的激勵機制。對于專任教師,教師基本工作量不再只有單一的教學工作量,而是由教學、實踐、科研工作量組成。以是否參與課題,是否有教學科研成果作為職稱評定和業績考核的重要因素。對教學科研等創新成果進行薪酬獎勵。吸引企業能人作為兼職教師納入教學團隊雙師師資庫,學校給予相應薪酬。對優秀教學團隊給予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表彰獎勵。
4.4 建立雙師教學團隊監督機制。學院成立了由院、系、企業組成的三級督導小組。通過聽課、作業抽查、教學檢查、企業調研等多種手段對教學團隊的成員建設、教學質量、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全程質量監控。
5 結束語
依托項目課程建設,多措并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雙師教學團隊初具規模,團隊成員基本具備先進的職業教育觀念、高水平的教學設計、實踐技能及創新能力,已初步形成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
參考文獻
[1]趙淑英,余運英.新建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個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5).
[2]徐平利.工學互動組合:重構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學團隊的新思路[J].教育發展研究,2007(2A).
[3]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教論壇, 2007(3).
[4]楊洪剛.項目課程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圈,2007(7).
[5]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內涵、原理與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 2008(19).
作者簡介:董學樞(1981-),女,江蘇省揚州市人,講師,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研究方向:圖像處理,數據挖掘,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