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見皇嘉貴金屬公司總經理陳玄,平和而安靜,讓人感覺不到一絲商場老總的氣勢,倒更像是一個儒雅的學者。看見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人,很難讓人想到他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與人“拼殺。”于是記者便帶著心中的諸多疑問展開了對其創業史的探究。
讓客戶成為理財專家
一個孩子日后的成功無疑需要父母的嚴格管教與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當下這個“拼爹”的時代,如果能得到家里更多的經濟支持當然更是成功路上的捷徑。然而于陳玄,一沒有嚴格的學習氛圍,二沒有“富二代”用錢鋪出來的捷徑。但他卻慶幸于自己這樣的成長環境:“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們從沒有怎么管過我。但我卻恰恰得益于此,因為父母給我了寬松的環境,使我更加自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干的事以及自己想要的發展方向。”
當談到化學專業出身的他怎么會走上金融這條路,又是怎么與貴金屬結緣時,陳玄將自己如何畢業后到北京,一步步謀求發展的經過娓娓道來。 2000年時,他一人來到北京,首站選擇了在中關村做一個初級的銷售員。由于一次成功的銷售,五萬元從天而降。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富,大多數人選擇謹慎地用最保險的方式來守住這筆來之不易的財富。
而對于陳玄,則有著另外一種思維:“我當時已經習慣了沒什么錢的普通生活,突然得到五萬塊,反而覺得即使沒有了也無所謂。”正是抱著這種輕松豁然的心態,他選擇了炒股。 2002年正好趕上了一波大的股票行情再加上他自己對股票的鉆研,僅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他手里的五萬一下子變成了二十萬。成功會促使一個人更加自信大膽,有了這次經驗后,陳玄決定繼續投資。當時正巧一個朋友給他介紹了期貨,在初步了解后他覺得期貨是最為“公平”的一種投資方式,但自己沒有在這個領域的實操經驗。看似大膽的他在投資之前仍不失謹慎,于是他選擇在一家期貨公司工作。陳玄坦言,在試用期中,公司對內部員工進行了系統詳細的專業知識培訓,而自己的期貨等相關知識也在這個時候快速找補回來。兩個月后,他對期貨的認識已達到相當專業的程度。
提及自己兩個月的期貨工作與學習,陳玄多次流露出對當時兩位有著十多年期貨經驗的老師的感激。是他們全力的幫扶才讓他真正理解了投資的精髓。陳玄講到“‘資金管理’這一理念對自己日后在工作和創業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來他成立了期貨工作室。記者多次聽他說著“感謝”,似乎他還是將自己看成一個學生。他那時時感恩的心想必也是在成功之后仍不為利祿所束縛的法寶。
從銷售到股票,又進而到期貨,似乎他與貴金屬的邂逅已經不遠了。已在期貨游刃有余的他為何會選擇一條完全摸不清方向的新路——貴金屬呢?“喜歡金融與交易”,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理由,他毅然放棄了已有成就而投身于自己全然不知的領域。這一次,他仍然選擇了到一家貴金屬公司去邊工作邊學習。“貴金屬投資在當時剛剛起步,大多都是工作室,就是幾個人去帶客戶。”
安心的學習與努力的工作,使他逐步從一個普通員工成長為經理再到后來的總監。最終他成立了自己的皇嘉貴金屬公司。這一切在外人看來的風光,其中的艱辛與冷暖只有親歷者才能體會。
投資像是一種運動
在諸多金融公司宣稱自己是專家,號召客戶跟隨自己的的時候,陳玄卻帶領團隊想盡辦法使客戶自己成為金融專家。對這一想法的提出,陳玄笑道“客戶自己成為專家了,我們的員工當然得更強,即成為專家的老師。”一句話,既說出了他對員工的高要求,更體現了他對員工的那份信心。談及對員工的期許時,陳玄表示:“他們就算離開這個公司,我也希望無論在哪兒,他們今天在公司學到的東西都能讓他們成為那里最優秀的員工。”而轉瞬,他又溫和地說道,希望盡快壯大公司,使員工的福利能成為同行中的 No.1。“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與付出。”而談到管理秘笈時,他笑言,其實公司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辦法。公司從幾個人成長到幾十人,又發展到今天的兩百多人,不是簡單用一個方法可以貫徹始終的。方法總得隨著現91實情況而改變。
十多年的獨特經歷儼然使年輕的陳玄成為了一位跨領域的投資專家。投資必然有失敗,面對失敗時,陳玄淡定從容。他坦言自己在業余時間喜歡讀書,喜歡散步。這緣于一次大的挫折,當時他去了桂林,一待就是半個月。沒有了任何干擾,也正是在這里他做好了再次出發的準備。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投資中的變幻莫測,他感觸頗多,“很多時候,我們遠離了才能看得更清楚。”
現在很多金融公司都在交易手續費上打“價格戰”,盡管貴金屬領域因統一價格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但他還是提醒到:不要糾結在手續費用上,在“價格戰”上糾纏著的都不會是值得信任的公司。
談到對所經營的項目——“天通銀”陳玄表示,盡管短期來看有下跌的可能,但長期而言,仍然會出現令人振奮的上漲。至于如何投資,還要依照投資者自身的實際情況。“投資就像是一項運動,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