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風險日漸增加,監管如何發力?被視為金融業未來發展“不二路徑”的綜合化經營怎么推?“國五條”及其細則相繼出臺,房貸政策怎么調整?這三大金融業懸念,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金融風險如何管?
“什么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我認為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金融。”在兩會期間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憂心忡忡地說。厲以寧對地方融資平臺風險提出警告,認為“這是要預防的一個風險”。他表示,城鎮化不能走老路,不能一窩蜂而起,大量花錢,這些都會促成金融方面危機的發生。
不可回避的是,在連續多年的強勁增長后,銀行業已經進入風險高發期,理財業務、信托產品等表外資產帶來的流動性和信用風險面臨嚴峻挑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如何應對這些逐漸暴露出的風險?
“必須加快金融立法、修法工作的進度和步伐。”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看來,法律制度的健全,是金融業保持穩定、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石。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建議,各級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設規模要和地方財力相適應。同時,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重視和管理。
東方資產顧問梅興保委員建議,要注意防范影子銀行和不規范理財業務的風險。銀監會副主席蔡鍔生委員則表示,未來銀監會對銀行理財等業務的監管強度將進一步升級,會盡快出臺金融機構破產條例,規范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
綜合經營怎么推?
關于下一步金融業如何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隨著我國金融業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機構已經步入“大資產管理”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綜合化經營趨勢取代原有的“銀證保”界限分明格局。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金融業改革將不再是一個金融部門的“單兵獨進”,而是同時涉及銀行、證券、基金、信托等多行業乃至全領域。“實際上,已經有多家銀行都投資設立了保險、基金和金融租賃公司。”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看來,銀行申請基金、信托、租賃、保險等一系列牌照與信貸業務形成合力,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推進,綜合化經營已經被視為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不二路徑,但風險也可能緊隨而至。“在大資管和開放大格局的情況下,我們特別要注意完善風險防控體制,也要加強和完善兼容監管。”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
房貸政策怎么調?
“新國五條”細則一出臺,立即引起社會關注。接下來,各地以及各大銀行房貸政策具體將如何進一步調整成為社會各界以及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將繼續運用結構性的信貸政策控制房價,部分措施將加大力度。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則表示:“對于房價來講,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運用一些結構性的政策,比如說首付款比例和專門針對房貸的利率,還有專門針對房地產的一些價格調整措施等。”證監會主席(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對此持贊同態度,中行今年將進一步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房貸政策需要觀察一、二、三線城市房價變化以及居民收入等因素來綜合考慮,在房地產信貸政策上,今年不會比去年寬松。但根據不同需求者的情況會有不同調控的幅度和范圍。”
而全國政協委員梅興保則建議,有關房地產信貸新政策、房產稅以及商品房預售制等政策應和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一并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