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時間風起云涌的除了有關房產稅的話題,莫過于就是鐵道部并入交通部,重新起名為“中國鐵路公司”了。
兩會圓滿結束的同時,相關政策也都塵埃落定。一時間風起云涌的除了有關房產稅的話題外,莫過于就是鐵道部并入交通部,重新起名為“中國鐵路總公司”了。
張三說,這一改革無非就是鐵路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市場化的開始,也許基本不會有大的影響,但李四又說,鐵路事業開始市場化,實行政企分開,怎么可能沒有影響呢?改革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有新氣象,新面貌,新發展,新挑戰嗎?鐵道部被撤,其內部必有大的波動,不可能風平浪靜,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與我們有千絲萬縷之關系的火車票價問題,它會不會漲?會不會漲到我們以后都回不起家了呢?聽到李四的分析,張三“掩面而泣”,陷入無限的思索中。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聽到火車的鳴笛聲心中便會升起無限的暢想。那時,總覺得能夠離開家遠走他鄉闖蕩的大人們是多么地幸福啊,他們可以自由的出入由許多車廂組成的“長龍”,心中的漣漪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是暗自發誓:長大后一定也要像他們一樣。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轉眼間我們成為了自己小時候所羨慕的對象,但卻沒有感受到那時所憧憬的幸福心境,相反的卻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悵然。于是“每逢佳節”時,總希望能夠回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土地,感受家的溫暖,“火車”便成為我們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因為它相對于汽車來說既舒服又便捷,相對于飛機來說既經濟又實惠。應該有好多人都有這種“火車情結”,不管是商務人士還是學生,是旅游還是出差,想到的第一代步工具應該都是它。
但是,近幾年,城鎮化的加速,外出人口的增多,使得每逢假期時都是“一票難求”。投入巨資創建的網上訂票系統更顯無力,“百毒不侵”,除非你有矢志不渝的耐力以及“擠到頭破血流”也不回頭的勇氣,才會有希望得到“一絲希冀”,不然也只能仰天長嘆一聲“我在長江頭,票在長江尾”了。與普通列車相比,動車、高鐵票稍微容易搶到,但是它高額的票價,實在讓普通民眾無福消受,譬如北京到廣州的高鐵票價,經濟的都達到一千左右,有誰會舍得呢?而相比之下,動輒幾折的機票卻非常劃算,開始備受青睞,這對鐵路來說無疑是一種沖擊。
現在,市場化開始,負債2.6億的鐵道部搖身一變成為了“總公司”,那么這巨額的債款由誰去背負,票價是漲還是泰然處之,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昔日的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說到,目前的鐵路平均票價偏低,今后的火車票價要按市場規律辦,按照企業化經營的模式來定票價。這段話傳達了一種什么訊息?是否嗅到了一種“火藥味”?如果火車票價普漲,你會顧念兒時的“列車情愫”依舊做火車站的“老上帝”嗎?如果擁有一張“漫步云端”的火車票依舊是艱難險阻,依舊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你會依舊一如既往地信奉它嗎?還是淚眼婆娑的道一句:“別了,童年的記憶,成年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