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泛資管”大潮下,信托業規模近期有快速放大趨勢。據用益信托統計,僅3月10日當周成立的信托產品中,以證券投資方式運行的產品融資規模為23.72億元,占總成立規模的36.31%,位列各類產品之首。
“信托業資管規模的快速增長及證券投資類產品近期的突起,主要是基于各種政策利好、A股市場的回暖。”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曹紅輝接受《金融理財》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畢竟不同于一般信托產品,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做足功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異軍突起
在國內A股回暖的背景下,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發行規模不斷壯大。據用益信托統計,僅在3月4日至3月10日一周募集的產品中,證券投資類產品是規模最大的一類,其中,僅一個五礦信托成立的“艾億新融證券投資18號信托計劃”募集資金就高達20億元。
縱觀2月份的信托產品發行,盡管權益投資占比超過證券投資占比位居第一,但從歷史數據上看,證券投資類信托所占份額自2012年持續下降后開始回升。
而自去年11月開始,股票市場持續回暖也讓投資者對該類產品重拾信心,促進了證券投資類信托的發行。
風險凸顯
信托業的規模高速增長會長期持續下去嗎?“預計會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會相對放緩不太可能延續近幾年的增速,同時結構化現象會更加明顯。比如在證信合作等通道業務下,單一資金信托計劃規模可能持續增長,但集合資金類信托增速會相對較小。”國投信托相關負責人坦言。但他提醒,信托規模急速增加,風險因素仍不可小視。
《金融理財》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券商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對于行業及個案的點評隨之相對多起來。如海通證券報告認為,短期來看,伴隨前期信托產品逐步進入給付階段,部分產品或將遭遇短期現金流給付風險;不過由于資產抵押物較為充足,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無需過度悲觀。
眾多業內人士表示,一些投資類證券產品的收益高,風險自然不小,而對于浮動收益類的定向增發信托產品,受市場影響很大。
《金融理財》提醒,從當下的市場形勢來看,投資者在選擇具體信托產品時應把握自身風險偏好,細致衡量風險收益配比,全面考察信托公司、交易對手以及具體項目的投資質地。
對于定增類產品,某券商研究信托的一位分析師強調,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一定要注意產品投資顧問公司的能力和具體投資的定增上市公司的情況,投資者一定要定期主動索要產品進展書,持續跟蹤投資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