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和“元芳”都是最新網絡流行詞語,但究竟什么是“屌絲”呢?
據百度的有關解釋,乃指自稱是又窮又矮又多挫折為特點的苦B青年。“屌絲”蘊含著無奈與自嘲的意味,它起源于百度“雷霆三巨頭”吧對李毅球迷的惡搞稱謂。百度“李毅吧”吧友本著自嘲的精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將此作為自稱,雖是自稱,亦可用于稱呼別人。
“屌絲”,一般的成長歷程是小時家中貧窮,忍得寒窗苦考上大學,工作類似搬磚或是無業游民,以自由職業者自居。相親、遷就、結婚、隱忍、流淚就是“屌絲”的感情軌跡,“屌絲”都是蓬頭垢面、雙眼無光、形容枯槁、恍若就死之人,儼然行尸走肉。他們的性格一無是處,心中根本沒有純潔的感情,他們以己度人,認為世間一切都是險惡丑陋骯臟的……
“元芳體”是網絡流行語言風格,其句式為前面陳述一件事情,在最后會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體”來源于《神探狄仁杰》中狄大人常說的一句話。
網友注意到,這是繼“給力”“拼爹”之后,再次登陸黨中央機關報的網絡熱詞。11月3日,《人民日報》十八大特刊評論《激發中國前行的最大力量》寫道:市場經濟的沖擊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疊加。分配焦慮、環境恐慌,拼爹時代、屌絲心態,極端事件、群體抗議,百姓、社會、市場、政府的關系進入“敏感期”。11月5日,《人民日報》在《“回應”:互動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中使用了“元芳,你怎么看”的網絡熱詞。這種突破或求變早在2010年就已出現,《人民日報》曾在頭版頭條標題里使用“給力”一詞。
有評論指出,“屌絲”“元芳”和“給力”屬于一脈相承,都是發軔于草根,被官方話語系統所接納,從而讓天天將這些詞匯掛在嘴邊的網民感到親切,感到距離被拉近,而不是游離在外,不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種感覺,在《人民日報》微博上體現得更為明顯,自一開始說的就都是冒著熱氣、滴著露珠的平視語言,而不是俯視語言,放下身段這一動作本身就能夠引發共鳴和強化說服力。
“屌絲”登上了《人民日報》,有評論認為,“當淘寶體、元芳體等各種造詞風起云涌的時候,互聯網作為一種仍在發展中的參與性最強的大眾表達平臺,在不斷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網絡歌曲”“網絡熱詞”作為普通大眾的語言表達,或者新媒體傳播的一種形式,得到黨報的認可,無疑有著重大意義。它在很大程度上修補了公眾語言與官僚姿態的話語斷裂。《人民日報》率先改變這種文風,親近百姓,從中讀出更多的公民訴求來,難能可貴。
不羈的時代精神,讓社會更開放。這些網絡流行詞緊貼流行文化,重構話語體系,意思倒是不錯,但是否有污染漢語的可能?事實上,網上的一些流行詞,一生,一死,產生和消失的隨意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