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知道七婆家門前有一棵龍眼樹,也知道七婆與龍眼樹的故事。
年輕時的七婆水靈俊俏,是附近一帶有名的美人兒。人給七婆介紹了好些個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但七婆一個也沒相中。而見到了勤勞樸實的七叔,她一下子就愛上了,不顧一切地嫁給了他。
成親那天,身著大紅嫁衣的七婆和丈夫一起在家門前種下了一棵龍眼樹苗,象征著他們的愛情像這棵樹那樣開花結果,生命長青。七婆人不僅漂亮,也很勤快,對公公婆婆十分孝順。她包攬下所有家務活兒,忙里又忙外。老人多病,七婆抓藥、熬湯,給老人換衣擦身,悉心地照料,無半句怨言。七婆再累,卻不忘給門前那棵龍眼樹澆點水,有空還給它培土,撒點肥,抓小蟲。
在七婆的汗水澆灌下,小龍眼樹長勢很快,枝葉越發茂盛,綠傘越開越寬,翠綠悅目。七婆看到眼里,喜在心里,越發地精心愛護這樹了。第二年,龍眼樹長了一人高,七婆的孩子也哇哇地降臨了。這是一個白胖小子,一雙眼睛明澈如山泉,十分惹人喜愛。七婆給孩子起名為山,希望他長大了能像大山一般偉岸。此后,孩子和龍眼樹成為了七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晚飯后,七婆拉過一張條凳,和丈夫相依在龍眼樹下,教孩子咿呀學語和唱歌,給他講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小日子甜美安然地過著,七婆非常的幸福快樂。
可是有一天,一支被解放軍打敗的國民黨軍隊潰退至此,要從這里逃到海邊,乘船逃往臺灣。國民黨軍隊進村抓壯丁,要抓七叔充軍,老父老母哭喊哀求,根本不濟事。七婆追了上去,拽住丈夫衣襟不放,被兵丁狠狠一腳踹翻于地。丈夫朝她喊道:“好好地照顧爸媽和孩子,等我回來!”就這樣,七叔被押上大卡車,隨軍去了臺灣島,從此杳無音信。
男人被抓壯丁后,老人小孩全家靠著七婆一個婦道人家苦撐著。七婆給人做針線活、洗衣、打短工,艱苦可知,家里常常缺衣少食。老人思兒過度,思憂成疾,臥床不起,相繼離世,剩下七婆母子倆相依為命。每日,七婆背著孩子站在門前已婆娑成蔭的龍眼樹下,撫著樹流著淚,為遠方的丈夫祈禱,盼全家早日團圓。七婆想:現在日子雖然艱苦,但是丈夫回來后就好了,丈夫說過要等他回來的。
日子在等待中一天天過去。轉眼,孩子上了學,家庭開支更大了。七婆一個人拉扯著孩子,養家糊口不容易。好在有這棵長大的龍眼樹,挺會理解主人家困難似的,每年都結了滿樹的果實,果大肉厚,清甜無比,為龍眼果中上品,能給七婆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靠著它,七婆就有錢供孩子上學,還能買些油鹽醬醋的來補貼家用。
一年,公社里來人,說七婆這棵龍眼樹是資本主義的尾巴,要砍掉。七婆不肯,來人拿了刀斧,要砍樹,七婆便上前攔阻,奪來人手中的斧子。拉扯中,鋒利的斧子劃破了七婆的手腕,鮮血直流。奪不下斧子,七婆死死地抱住樹不放。“樹是我栽的,我的龍眼樹礙著你們什么了?你們這些沒良心的,要砍樹把我也砍了吧!沒它我活不成了!”哭喊聲撕心裂肺,村民們見狀紛紛指責來人不是,砍樹的人只好作罷,牙癢癢地走了。那一次,村里面的果樹都被砍了,而七婆這棵龍眼樹得以幸存了下來,繼續為七婆一家遮風擋雨,幫助這可憐的母子倆度過了一段又一段艱難的歲月。
兒子山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城里,家里只剩七婆形單影只。兒子要接母親進城享福,七婆卻說:“一天見不到這龍眼樹,心里不舒坦呢!還是留在村里吧!”見說服不了老人,兒子只好時常抽空攜著妻兒回來看望,幫她給龍眼樹松土、澆水、施肥、噴蟲,每當這會兒,七婆樂呵呵的,少見地舒開了滿是皺紋的臉。
終于,隔絕了數十年后,村里當年被抓壯丁的有人從臺灣返鄉探親了,同時也帶回了噩耗。由于臺灣當局的封鎖,遠在海峽那邊的親人們,有不少人等不到回家團聚的時刻,已老卒于異鄉,其中就有七叔。確認消息后,七婆在龍眼樹下燃了三炷香,粗糙的手摩挲著樹干,兩行渾濁的老淚潸然而下。一夜之間,七婆的頭發全白了,一向硬朗的身子也從此垮了下來,變得弱不禁風。她病倒了,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最后不行了。臨走前,七婆流淚對床前的兒子喃喃地說:“龍眼樹……樹……”未說完就咽了氣,帶著未了的心愿和遺憾走了。
知道母親離不開這棵樹,兒子讓人把門前的龍眼樹砍下,做成一副好棺木,讓這棵陪伴了老人無數載風雨的龍眼樹和她永遠相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