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消防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媒體競爭愈演愈烈,宣傳報道復雜多變,中央和境外媒體關注基層,這都給我們做好消防突發事件的新聞處置帶來挑戰與困難。下面我們將重點分析消防突發事件宣傳報道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消防;突發事件;宣傳報道;重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5-0116-02
當前,各級消防部隊不斷壯大宣傳隊伍,強化業務培訓,及時對各類眾多消防突發事件進行新聞發布,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總結基本的經驗教訓,一是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各級部門領導態度認真,主動面對媒體;二是制定完善消防突發事件新聞處置的方案,形成快速響應機制;三是建立覆蓋全國的新聞發言人和新聞聯絡員隊伍,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四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一、基層消防突發事件新聞處置面臨的新挑戰
(一)傳統媒體的深入報道
一發生消防突發事件就會云集各級眾多媒體前來,各家媒體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場進行報道,激烈競爭使得媒體熱衷深度挖掘形成獨家報道,甚至有的媒體進行輿論炒作。我們之前采取的發布新聞通稿的做法,往往是語焉不詳,缺乏新聞核心元素,不正面回答熱點問題,還停留在“是否發生”的初級水平,而媒體已經深入到“為什么發生”、“政府部門是否失職”的新階段。
(二)網絡媒體的搶先報道
在互聯網時代,消防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報道的大多是網絡媒體,報紙、電臺、電視等傳統媒體往往是從互聯網獲知信息后再去報道。網絡徹底改變消防突發事件的傳播規律。一是傳播速度大大加快;二是傳播工具為社會大眾所掌握,人人都可以當記者,簡單上網就可以發布消息,封鎖消息是不可能的;三是傳播過程網民參與互動,網民會發表評論,好事者會開展人肉搜索,使得一個簡單事件深度發酵最終不可收拾;四是傳播范圍擴散,本地發生的消防突發事件經過網絡傳播全國人民都會知道。
(三)中央媒體的廣泛報道
本地發生的消防突發事件完全可能會吸引中央媒體的廣泛報道,這會產生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影響面幾何性放大,有損對外美譽度;二是高度考驗當地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
(四)境外媒體的國際報道
境外媒體報道本地發生的消防突發事件,將會產生兩方面的情況,一是影響擴散到國際,給事件處理施加壓力;二是不排除某些媒體別有用心據此攻擊污蔑我方。
二、基層消防突發事件新聞處置的應對策略
制定應對策略,強化輿論引導 消防突發事件的新聞處置工作,實際上是爭奪“話語權”的過程,媒體充當“話筒”成為信息的放大裝置,黨政機關和各利益方在爭奪話筒發出自己的心聲。成功的新聞處置是要讓新聞媒體發出黨政部門的聲音,主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穩定。
(一)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整合各種傳媒手段,形成輿論引導合力
社會消防突發事件發生后,往往多種傳播媒介同時介入,我們進行輿論引導時,也要利用多種傳播工具如報刊、雜志、電視、網絡、手機信息等公布事實真相,事件進展情況,搶占輿論陣地。
(二)開展輿情搜集與研判
古語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輿情搜集與研判是開展有效輿論引導的前提。一是平時注意研究不同類型的消防突發事件傳播規律,分析走向和影響,形成不同的處置預案;研究不同媒體特別是都市類報紙的報道特點,掌握側重點與喜好。二是發生后搜集掌握媒體、網絡、群眾三個輿論場的信息,分析研判輿論焦點和發展趨勢。從現時情況看,媒體輿論場的可信度較高,易受宣傳部門的引導;網絡輿論場可信度較低,虛假消息流行;群眾輿論場傳播能力較強,易受主流媒體的影響。
我們有針對性地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約見記者、發布新聞稿等多種形式靈活發布消息,用主流媒體的聲音去消除網絡和群眾中的各類謠言。
(三)全程主動提供全面信息
消防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國內外媒體前往現場采訪,目的是獲取信息,及時提供信息就有可能引導輿論。但是,要改變“我提供信息媒體就會客觀全面報道”的簡單認識,做好全程的新聞發布,主動提供全面信息,以滿足新聞媒體的更高要求。從時間上來看,可將消防突發事件的新聞處置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消防突發事件剛發生情況并不明朗,新聞發布的重點是搶時間,要在一個半小時內簡明扼要地講清事態狀況,消除公眾的困惑和恐慌。第二階段是消防突發事件的處理階段,新聞發布的重點是與各類謠言做斗爭,要動態跟進及時進行新聞發布,平息社會質疑。第三階段是消防突發事件的善后階段,新聞發布的重點是講清各項善后措施,爭取群眾支持。在這三個階段,可靈活采用發布新聞通稿、召開新聞發布會、組織媒體專訪等形式,主動詳盡將政府想講的、媒體關注的和群眾想知道的說出來,修復和樹立政府形象,爭取群眾支持理解。
(四)加強記者服務與媒體管理
一是做好信息服務,明確告知記者新聞發布的人員、時間和地點,持續時間較長的消防突發事件還要成立新聞發布小組,設立新聞中心,滿足記者合理的采訪要求,讓記者遠離謠言。二是做好采訪服務。對于重點媒體的記者,要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的環境,爭取記者的理解和支持,實現報道的客觀公正。三是加強現場媒體管理。一起消防突發事件發生后,通常有多個現場,以火災新聞為例:烈火升騰是第一現場,火起之后人員疏散是第二現場,傷員在醫院是第三現場。在每個現場媒體都可能到,要安排人員引導媒體采訪。
(五)高度重視網絡輿論引導
網絡輿論遠比其他輿論復雜和多變,具有傳播快、影響大、互動性強、管理困難的特點。在消防突發事件的新聞處置中,一定要高度重視網絡輿論引導。一是及時搶占主導權。以往新聞發布的順序是先在傳統媒體發,后在網絡媒體發。現在要改變順序,新聞通稿形成后應立即在新華網、中新網等網站刊載,然后再在報紙、電臺、電視臺進行報道。二是開展言論引導。發揮網絡評論員隊伍的作用,及時在主流網站在運用“網言” “網語”進行引導,正面回應社會質疑和錯誤信息。三是聯合信息、公安部門,及時刪除各種歪曲事實、煽動矛盾、影響消防突發事件處置的有害信息。
(六)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的培訓
新聞發言人是新聞發布的執行者,水平與能力直接決定消防突發事件新聞處置的效果。一是定期邀請專家學習對新聞發言人進行培訓;二是組織新聞發言人召開新聞發布會,提高實戰能力,爭取讓更多的新聞發言人走上講臺;三是主動減壓,宣傳部門提前掌握熱點問題商定回答口徑,鼓勵新聞發言人勇敢面對媒體。
(七)加強媒體建設,健全引導機制
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必須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下大力氣加強軟硬件建設,花心思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才能夠全面提升輿論引導力,才能夠適應新時期突發性公共事件宣傳報道的需要,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消阻除淤。
加強新興主流媒體建設。在繼續抓住黨刊黨報等主流媒體不放松的同時,整合宣傳途徑,重視網絡,短信,電子音像制品等引導,形成以黨報黨刊為主,互聯網,音像制品,移動通訊等為輔新傳媒的立體引導網絡。
第一,創新報道方式,建立輿論引導預警機制,促進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黨報黨刊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是我們輿論引導的主戰場,必須緊抓不放。
第二,加快政府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等主流新興媒體建設。在緊抓黨報黨刊等主流媒體建設的同時,必須重視以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和音像制品新興主流媒體的建設。此外,依法加強對互聯網信息進行監管。堅持以管理促發展,立足我國實際,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進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管理機制,規范和優化信息傳播秩序。對惡意在互聯網上散布擾亂社會生活、經濟秩序的要嚴厲打擊。
(八)保持與新聞媒體的良好關系
我們國家實行黨管媒體制度,新聞媒體并不是天生的站在基層黨政部門的對立面,而是一種質疑者與合作者的雙重關系。這在消防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既想從政府部門拿到權威信息,又想找出政府部門是否存在問題過失。因此,要保持與各級新聞媒體的良好關系,平時加強溝通與合作,贏得媒體的信賴,這樣消防突發事件發生后,新聞媒體就會主動聯系,進行客觀全面的報道。
三、結 語
綜上所述,消防突發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引起了社會上和境外的輿論,因此最好對消防突發事件宣傳報道工作是相關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和義務這對消防突發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也減輕了人們輿論混亂,對穩定社會和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大大發展消防突發事件的宣傳報道工作,減少社會輿論,保證人們生活的和諧與穩定。
參考文獻:
[1]何敏,胡晟.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消防大隊;增強消防宣傳教育的生命力[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5.
[2]張自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道中的媒體策略[J].中國記者,2005(10).
[3]肖峰.淺析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A].安全責任 重在落實——第四屆吉林安全生產論壇論文集[C],2011.
[4]唐林,熊遠樹.消防突發事件中的快速抉擇[J].中國記者,2008(6).
[5]樊榮聲,陳志昂.高速公路災害事故現狀及搶險救援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7).
湯湘江.淺談如何做好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A].安全責任 重在落實——第四屆吉林安全生產論壇論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