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部分大連政府機構微博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從發文數量、信息內容、信息來源、對評論是否有回復等多個指標對政府機構微博進行考察,了解大連地區政府機構微博運作情況,并就地方政府如何提高微博使用效果提出意見。
關鍵詞:大連;政府機構;微博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5-0033-03
一、研究背景
隨著微博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各級政府機構也開始重視微博輿論場,各級政府機構紛紛開設微博,借以發布信息、了解民情和引導輿論。目前,新浪微博注冊用戶突破4億,政務微博數量突破6萬,相比去年同期,新浪政務微博數凈增41932個,增長率達231%[1]。政務微博對于我國政府社會管理和行政運作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搭建政府與網民直接對話的平臺,有助于推進政務信息公開,提升政府的服務性職能,也有助于完善社會管理,提升政府及政務人員的公眾形象[2]。此前已有學者對國內一些有代表性的政府機構微博進行了研究,為本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積淀。本文將研究視角投放在大連地區政府機構微博,通過對有代表性政府機構微博進行研究,分析大連政府機構微博的實踐情況,在此基礎上尋求提升地方政府機構微博使用效果的策略。
作者通過新浪微博“名人堂”中的“政務廳”找到了部分大連政府機構微博。作者按照粉絲數量多少對大連市政務微博進行排序,其中粉絲數量前十名的機構分別是:大連市公安局、大連市公安局法制支隊、大連市公安局中山分局、莊河市公安局、大連公安局西崗分局、大連市氣象局、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大連刑偵警犬管理大隊、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及大連地震局。作者抽取了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7日共8天的微博內容進行統計研究。根據復旦大學學者鄭拓的研究成果(《中國政府機構微博內容與互動研究》)并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共設計了10項指標對所選取的微博內容進行分析。
二、大連政府機構微博實踐情況數據統計
1.發文數量。在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7日共8天的時間里,十家政府機構微博共發布343條信息。具體數量如表1所示。
前五名均為公安系統的微博,這五家機構微博所發信息數量占據所發信息的82.2%。
2.發布時段。為了解政府機構微博更新情況,作者將信息發布時段分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工作日內這些機構微博共發布324條信息,非工作日發布19條信息。其中,大連市公安局、大連市氣象局、大連刑偵警犬管理大隊以及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4家機構堅持在非工作日也更新微博,其他六家機構則只在工作日時段發布微博。
3.信息內容。根據信息內容不同,作者將信息分為四種類型:“政務信息”、“新聞報道”、“公共服務信息”以及“互動交流”。“政務信息”是指近期與政府機構內部有關的信息,例如政府工作事宜進展、政府重大舉措等;“新聞報道”是指近期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并不特指政府;“公共服務信息”是與社會公眾相關的信息,例如天氣預報、相關手續辦理等;“互動交流”是政府對解答澄清網民提問、對某些社會熱點事件的解釋等以及與網民在線展開的交流與互動。同一條信息可以涵蓋以上不同的方面。經統計結果如下:政務信息27條、新聞報道85條、公共服務信息240條、互動交流7條,如見圖1所示。由于公共服務類信息較多,作者將公共服務信息進一步分為“天氣預報”、“政策普及”、“安全警示”、“養生保健”、“人生哲理”五大項。其中“天氣預報”、“養生保健”和“人生哲理”三類應該占據全部信息總數的42.1%以上。雖然政府機構微博信息類別應該多樣化,但是這類信息不應該成為重要內容。畢竟網民關注政府機構微博,主要并不是想知道如何保健身體的。
4.信息類別。信息類別分為日常信息和應急信息。日常信息為非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公告、安全提示等。應急信息指的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所發布的信息,例如重大公共事件的通告、自然災害的提示等。根據觀察,屬于日常類的信息為334條,應急信息為9條,具體如表2所示。
5.信息形式。微博信息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形式:文字、圖片、視頻、鏈接、表情。一條信息可以包括文字、圖片等多種樣式。343條信息均以文字配合其他表現形式呈現。其中264條信息中包含圖片,8條信息使用了視頻,15條信息中包括鏈接,還有7條信息使用了表情。總的來說,大連政府機構微博的表現形式比較單一。
6.語言風格。根據信息的語氣,將語言風格分為正式語言和個性化語言。使用正式語言的微博讀起來比較嚴肅,個性化語言的信息則是在交流中摻雜了網絡流行語等因素,讀起來親切、活潑。經統計,316條微博信息的語言比較正式,只有27條信息讀起來比較生動活潑,使用了像“蜀黍”、“賣萌”等網絡用語。其中“大連刑偵警犬管理大隊”的微博語言風格是最為生動活潑,加之信息形式多樣,因此得到了網民比較積極的回復。總的來說,政府機構的微博語言比較正式化,例如大連市公安局發布的“新交通法規”微博信息中有這樣表述:“不要再動歪腦筋!”,讀起來顯得很生硬,如表3所示。
7.信息來源。信息來源指的是所發信息是政府機構自行編輯發布還是轉發其他微博信息。為了進一步了解該機構在轉發過程中的態度和立場,作者將轉發信息進一步確定為轉發并同時評論以及轉發無評論兩種。其中轉發無評論的信息最多,達到274條,自發信息和轉發無評論信息分別為47條和22條。總的來說,政府機構微博信息原創較少,轉發信息占到了所有信息的86.3%。其中,莊河市公安局、大連市公安局中山分局、大連公安局西崗分局的微博全部為轉發信息,主要來自上級機構@平安遼寧和@大連市公安局的微博,有時還出現一周之內多次轉發同一條信息。如圖2所示。
8.信息相關群體。就信息內容相關性分為與政府有關、與企業有關、與社會組織有關、與個人有關以及與社會相關幾類,一條信息可以同時涵蓋上述幾個方面。其中與個人相關的信息內容最多,達到了289條,值得注意的是與個人相關的信息中相當一部分是人生感悟和養生保健。如圖3所示:
9.信息相關層級。根據政府機構微博發布的信息所涉及的轄區層級的不同,將其分為“上級地區政府或部門”、“本地區、政府或部門信息”、“同級其他地區和部門”、“下級地區、政府或部門”以及“泛指全國”。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涉及“上級地區政府或部門”的信息為6條、涉及“本地區、政府或部門信息”為94條、“同級其他地區和部門”的信息為47條、涉及“下級地區、政府或部門”的信息為1條、“泛指全國”的信息為185條。公共類服務信息中的養生保健、安全提示、人生哲理沒有明確指向性都被劃入泛指全國類,因此泛指全國類信息比較多,如圖4所示。
10.網民評論及態度。在全部343條信息中有113條得到了網民的回復,占信息總量的33%。一條消息可以得到多個網民的評論,作者將所有的評論綜合考量,觀察網民評論屬于何種立場。在回復時,對政府機構微博信息持積極認可態度的有81條,持負面評價、表示不認可的有8條,中間立場的有24條,如表4所示。
11.評論回復。在網民參與評論的113條信息中,其中相應機構有回應的有9條,其余104條沒有回應,如圖5所示。
十家政府機構微博對網民評價回復最積極的是“大連刑偵警犬管理大隊”和“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其他機構微博對于網民的評論基本不回復。
三、大連地區政府機構微博實踐中的特點
(一)發文數量不少,但質量不高,有效信息不多
復旦大學學者鄭拓對全國10個政府機構微博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在這一周內10家機構共發布信息206條,而大連市10家機構在一周之內共發布信息343條,可以說大連市政府機構發文數量并不少,特別是公安系統微博顯得更為勤奮。但是,樣本機構的信息質量并不高。從目前統計結果來看,“公共服務類信息”最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應該看作是政府機構服務意識較高的體現,不過這類信息中的“人生感悟”、“養生保健”類信息占據相當比例。網民對這類信息基本沒有回應,可見這類信息并不是網民所需要的。相當一部分“新聞報道”類信息是關于政府業績的宣傳報道,缺乏實質性的有效信息。“政務信息”主要關于政府運作,有利于網民了解政府近期的工作,“互動交流”則是政府對解答澄清網民提問、對某些社會熱點事件的解釋等。這兩類是網民最想得到的,但在目前的微博中數量比較少,僅占9.9%。
(二)原創信息較少,沒有體現本地特色
如上文所述,樣本中的原創信息僅有47條,其余信息均為轉發信息,轉發信息多來自上級機構微博和同級其他機構的微博。這類信息內容多為其他地區發生的新聞、上級機構的政策指令,與本地區聯系并不十分緊密。從理論上判斷,大連政府機構微博的個人粉絲應該以大連地區的使用者為主。傳播學認為,受眾對媒體信息之所以關注,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該信息在地理上和心理上與受眾比較接近。轉發與本地關系不大的信息,顯然不符合信息傳播的接近性原則。例如,莊河市公安局轉發湖北地區的某個案件,顯然不如通報與本地有關案件能夠吸引網民的注意力。
(三)部分微博處于自言自語狀態,網民互動不頻繁
在調查期間,莊河市公安局共發布了69條信息,僅有3條得到網民的回復,大連公安局中山分局發布了32條信息,僅有2條得到了網民的評論,而西崗分局發布的73條信息沒任何網民評論。可以說,這三個政府機構的微博處在自言自語的狀態。同時,在得到網民評論的113條信息中僅有9條得到了相應政府機構回答,回復率僅為8%左右,其它評論無任何回應。總的來說,大連地區政府機構微博與網民互動水平不高。
四、對大連政府機構提升微博效果的意見兼議地方政府機構微博使用策略
大連政府機構微博的使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方級政府機構微博的使用情況。地方政府機構微博與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機構定位都不同,如何提升微博使用效果,真正發揮政府機構微博的作用,是值得地方政府深入思考的問題。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真正將微博視為網絡時代政府社會管理的常規手段
政府如果僅僅將開通微博視為“趕潮流”、“做秀”,當作一種信息制度的擺設,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在研究中有些機構的微博一周平均發布微博不到一條,甚至沒有,可以說這些微博完全成為了擺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與政府機構對微博作用的認識局限有關。在微博的輿論場中,政府機構經常身處被質疑被監督的境地,語言稍有不慎,即會招致網民的各種“吐槽”和“拍磚”。因此,政府機構要么盡量少發信息,要么就轉發信息且不發表任何評論,要么發表一些無關利益的生活服務類信息,以此來避免“因言獲罪”的惡果。
但從長遠看,微博的出現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傳播發展規律。中國已經進入了微博時代,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微博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事實上,像深圳、杭州、北京等城市的部分政府機構微博已經與廣大網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地方政府和官員應當重視微博、研究微博,真正地將微博視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將微博傳播力看作是政府執政能力的體現。
(二)地方政府機構微博定位要準確,提升信息的有效性
地方政府機構微博的粉絲多為本地區網民,他們將政府機構微博視為獲取本地信息、特別是政治、社會方面信息的有效途徑,但是從大連地區的實踐情況來看,本地化的特點并不明顯。地方政府機構應該根據機構特點并結合本地實際,發布有效信息。
(三)提升地方政府與網民互動溝通水平
政府機構微博能為政民互動提供新渠道,公民可直接通過微博向政府咨詢問政,政府可通過微博即時回復和答疑,降低公民問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和政民互動效果。相比照中央和省級政府機構的微博,地方政府機構微博與網民的關系更加密切。地方政府要通過微博了解民眾意愿,對于微博中的評論應該及時回復。
(四)適應網絡環境,做到有效溝通
政府機構微博所存在的網絡環境不同于現實工作的社會環境,有獨特的文化傳播特點。質疑不斷、娛樂至死是網絡環境的特點。政府機構微博應該適應網絡時代的特點,在發布微博時少用官腔、套話,多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對于質疑也不要沉默不語,面對危機要做到智慧傳播。
參考文獻:
[1]人民網輿情監察室.2012新浪政務微博報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6ecb78e8762caaedd33d468.html.
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報告[J].新聞界,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