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語: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公眾的新聞信息來源不再局限于權威媒體的報道。眾多的信息渠道滿足了公眾對事件的知情權,與此同時,網絡的迅速普及和使用,也致使了一些虛假新聞不斷滋生,這大大影響了相關媒介的公信力。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社會深刻轉型、矛盾凸顯的發展階段,重大突發事件多發頻發,直接威脅著社會的安全與穩定。重大突發事件突然爆發,不確定性高、涉及面廣、轟動性強。網絡媒體傳播、報道重大突發事件,雖然能夠迅速地挖掘新聞背后的整個背景,但是網絡新聞往往是因為某一知情網民的爆料而引起的廣泛關注,這就造成了網絡消息具有不可靠性,很容易造成虛假新聞的大肆傳播。對政府方面而言,很難把握網絡信息發布、信息來源、信息影響,使得政府對網上信息的流動很難監控,黨和政府對傳統媒體的強大導向力在網絡上失去了優勢,增加了輿論導向的難度。因此,密切關注網絡輿情,做好網絡輿論導向工作,創造有利于解決事件的輿論氛圍,是正確使用網絡輿論這把“雙刃劍”以及政府和新聞媒體進行危機公關的重要課題。
本期“傳媒大講壇”首先特約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美籍華人劉鴻英教授撰文《“和平新聞”與新聞真實性》,旨在對“戰爭新聞”的“和平新聞”報道方式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及其新聞的真實性進行探究。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李異平教授等的文章是以“十八大”報告中的修辭特點為基點進行探討,以尋求更合理的政治傳播方式。《突發公共事件中網絡輿論生成機制與新特征》這篇文章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突發公共事件中網絡輿論表達與規范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文章從突發性公共事件中網絡輿論的形成機制方面探討,結合手機、微博等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分析網絡輿論的形成原因,以期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中正確引導網絡輿論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