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新浪微博辟謠為研究對象,分析2010年11月20日到2011年7月1日的新浪微博辟謠博文,通過分析博文總數量、內容分類和懲罰方式、轉發、評論前三名,得出新浪辟謠主要以發博文告知博友的方式進行,對于涉及人身攻擊、誹謗等惡劣影響的發布者,則注冊用戶進行懲罰。新浪辟謠微博在努力提高辟謠速度,成果雖多,但與網絡上、微博上流傳的大量謠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關鍵詞:微博;謠言;新浪辟謠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5-0061-02
一、文獻梳理
1.謠言
1951年,在《謠言與輿論》中,美國學者彼德遜(Peters on W)和蓋斯特(Gis N)給謠言做出了定義,他們認為謠言是人們私下之間流傳的,未經證實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事件或問題的闡述或詮釋。王國華,方付建和陳強(2011)認為謠言是一種真實性未經相關主體證實但得到廣泛傳播的有特定指向的信息。
這些定義讓謠言的性質逐漸明確,首先謠言是一種信息的形式,它讓閱讀者感興趣并且是敏感性話題;第二是謠言沒有得到官方證實;第三為謠言會獲得相當數量的受眾群體,得到廣泛流傳;第四是謠言的傳播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兩種。
2.網絡謠言
白樹亮(2010)認為在網絡環境中,謠言傳播有了新的變化。網絡謠言是指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傳播的未經證實的闡述和詮釋。網絡將謠言的傳播途徑由人際傳播、口頭傳播變為網絡信息傳播。王國華,方付建和陳強(2011)給網絡謠言下的定義是,在網上生成或發布并傳播的未經證實的特定信息。從以上兩個定義可以看出,網絡謠言是在網上發布的未經核實的信息。
3.新浪微博辟謠
2010年11月18日,新浪推出全新官方微博“微博辟謠”和不實信息曝光專區,用來發布辟謠類信息,其初衷意在提示網友對自己發布的信息要更加審慎負責,以免對其他網友造成誤導。
通過個人微博頁面右下方的“舉報不良信息”入口或者微博左下方“舉報”字樣進行舉報。對于故意發布虛假信息的用戶,新浪微博會和用戶溝通,刪除虛假消息,行為嚴重的,會直接注銷用戶ID。截至2011年7月4日,新浪辟謠微博共有粉絲289949人,微博總數122條。周詩妮(2011)通過對新浪辟謠微博的研究,認為微博辟謠路徑有兩個,如圖1。
二、新浪微博辟謠探析
通過對新浪辟謠微博2010年11月18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統計(見表1),辟謠博文總體數量呈上升趨勢,其中2011年3月是一個小高峰(以辟謠有關日本核輻射的內容最多,有7條,占2011年3月總數的31.8%)。
新浪微博辟謠對辟謠內容做了說明,分別是:虛假信息(不存在的事實或張冠李戴信息,尤其是災難、求助等方面);不準確信息(為了提高網友關注度,故意夸大、夸張事實真相);商家利用有獎活動騙取粉絲和轉發的信息,這類內容在筆者的統計中比重不大,但對其懲罰方式最嚴,一經查出直接注銷用戶ID。
轉發和評論數量可以作為衡量一條微博受關注度和是否討論熱點的依據,同時從表2中可以看出,轉發數量和評論數量最多的博文內容相同。張月萍(2010)認為在微博的技術平臺上,網民圍繞同樣的新聞話題,全方位提供新聞信息,積極參與討論分析。一旦新聞信息有了失誤,全民參與糾錯,這種全民參與信息傳播的方式改變了媒體單一作戰報道新聞信息的模式。在全民參與下,網民可以得到更加豐富的信息,更加多元的評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虛假信息即張冠李戴的信息最多,有103條;不準確信息13條;商家有獎活動只有1條。只通報哪些是謠言,不對轉發謠言的用戶采取懲罰方式的博文所占數量最大。在虛假新聞中,對注冊用戶進行懲罰的僅占19條,可以看出面對大量被新浪微博用戶轉發的虛假信息和不實信息,辟謠微博主要的對策是澄清事實,實行告知義務。
網絡時代,發布信息的門檻降低,會用電腦等新媒體的用戶都可以向網上發布信息。傳統媒體中把關人的弱化是信息流通變得難以控制。傳統媒體時代,媒體把關人決定受眾可以閱讀哪些內容,同時決定哪些內容不能被傳播。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媒體把關人的作用不再像傳統媒體中占據主要地位,甚至部分新媒體的信息沒有通過媒體把關人就自由流通,發信息的個體具有發布者和“把關人”的雙重身份,網絡輿論環境受公民的素質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虛假信息和不準確信息的發布更加難以在發布時得到控制。
陳虹和沈申奕(2011)在探討新媒體環境下謠言的應對策略中提出,不應該把網民作為遏制謠言傳播的對象或唯一對象,不能依靠硬性管制方式處理謠言的傳播,而是應該再維護公民發表正當言論的基礎上,對傳播謠言者進行懲罰。謠言的傳播往往是“一種協商性的傳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謠言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可以通過某種“集體交易過程”,提供“臨時湊成的信息”。在網絡謠言的傳播過程中,謠言從產生到不斷完善經過了網民的思考,“協商性”在此處表現的更明顯。例如,吃鹽能防日本核輻射的謠言就是在不斷傳播和完善過程中虛構了吃鹽能防輻射的假象。因為謠言是沒有被證實的消息,但是謠言也是民意與社會突出矛盾的體現,這種現象的本身也是社會群體認知和人民情緒的表現,如果只是針對轉發謠言的網民進行管制,不思考遏制謠言之根本,反而會和網民形成敵對態度。
三、小 結
通過對新浪辟謠微博的數量及內容分析,在其發展過程中,辟謠主要以發博文告知博友的方式進行,對于涉及人身攻擊、誹謗等惡劣影響的發布者,新浪辟謠微博通過一定懲罰方式對注冊用戶進行懲罰。辟謠總數量的總體上升趨勢看出,新浪辟謠微博在努力提高辟謠速度,成果雖多,但與網絡上、微博上流傳的大量謠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新浪辟謠微博發展中,個人、機構的逐漸聲明真相、揭穿謠言的方式初步體現出新浪辟謠微博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周詩妮.微博辟謠:公共突發事件中網絡謠言治理的新模式——以日本“3·11”地震事件為例[J].東南傳播,2011(4).
[2]白樹亮.網絡謠言成因及治理對策研究[J].新聞界,2010(4).
[3]李林堅.微博帶來謠言時代?[J].青年記者,2010(8).
[4]陳萬懷.謠言新聞的傳播辨析與考量[J].東南傳播,2010(8).
[5]王國華,方付建,陳強.網絡謠言傳導:過程、動因與根源——以地震謠言為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6]陳虹,沈申奕.新媒體環境下突發事件中謠言的傳播規律和應對策略[J].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11(3).
[7]張月萍.微博客對網絡新聞評論的影響[J].新聞大學,2010(3).
[8]田靜.微博評論集納的當代價值[J].青年記者,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