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催化了中國藝術設計領域的快速進步。平面設計的國際化趨勢日益凸顯,如何避免平面設計因國際化而出現的趨同化,則是逐漸凸顯的問題。本文僅從傳統圖案、漢字書法、水墨丹青等元素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其表層形式特征和深層的美學意蘊,探討其在現代平面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的深刻含義。
關鍵詞: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現代平面設計;內涵
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國平面設計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興起至今,在短暫的時間內取得了進步。但是,我們的平面設計無論從視覺傳達設計形式以及意境表現內涵上,均或多或少去追逐西方或日韓等設計領先國家的風格。這種狀況致使我們的平面設計始終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當今,現代藝術設計發展向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回歸,已然成為一種新的思潮。而我們更要思索如何避免僅停留于表面的融合,更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元素中吸取內涵進行再創造。
一、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在某種意義上是過去的東西在現在的遺留。但我們不能一言及傳統文化,就聯想到落后與陳舊。淵源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內含著如此豐富多彩的藝術源泉。
(一)傳統圖案之意
中國傳統圖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 中國傳統圖案以特有的藝術風格和民族言語,體現了民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從新石器時期出現的幾何紋、魚紋,到商周時期的饕餮紋、龍紋、鳳鳥紋,再到漢代的瓦當紋、唐代的卷草紋……傳統圖案在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練后,逐步形成各種具有典型的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不同的圖案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意境和含義,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審美情趣,凝聚了鮮明的民族特征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并且憑借其獨特的藝術裝飾效果為世人所喜愛。中國傳統圖案還具有著較強的抽象化特征。豐富多彩的傳統圖案一方面可以為現代平面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素材,同時在素材的構建過程之中,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意識形態,激發平面設計工作者的設計靈感。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則可以創造出具有著深厚中國特色、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
(二)水墨丹青之韻
探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精髓,必不可少的要涉及到我國傳統繪畫。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是描繪在宣紙上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畫中以墨色為主,以丹青色彩為輔,這樣的中國畫也稱為“水墨丹青畫”。 不但是東方文化的代表,而且具有獨特的意象和意境的繪畫形式。關于中國畫美學的魅力,我們可以舉出意境、氣象、氣韻、氣息、品格、筆墨、形象、色彩、色韻等等很多個角度來闡述。中國畫強調“意”,中國文化本質就是寫意。東方的文化特別是中國的文化都是向內耳含蓄的。
(三)漢字書法之美
中國的文字與書法無論是在中國大地,抑或在世界舞臺上均占有著重要地位。臺灣美學大師蔣勛說,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與藝術的靈魂,其于形態、神韻、意境中所體現出來的特點,東方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體現在漢字的書寫中。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形式,現代設計不斷從漢字的形體構成中汲取靈感,應用到各種藝術形式中。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舞動的北京”,其設計思路直接來源于傳統文化元素——書法篆刻。它不但借中國書法之靈感,將北京的“京”字演化為具有中國太極意蘊的人形,巧妙地體現了漢字的魅力與韻味,一經問世就受到一致好評。另外北京奧運會運動項目圖標——“篆書之美”也是書法形象元素之一。以篆書筆畫結構為基本形式,結合現代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既融合了中國古代甲骨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的簡化特征,又符合體育圖標易識別、易記憶、易使用的要求,使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顯示出了鮮明的運動特征、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
北京奧運的設計思路,一方面展現了平面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時,也充分地體現了傳統文化元素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的現代,仍然具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因此,在運用中國書法進行平面設計時,要注重其外型構造與演化歷史,進而不斷進行創新,使傳統漢字不僅僅作為裝飾性美術字而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更要作為平面設計的依托,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增強平面設計的藝術感染力。
二、結束語——傳統也是現代的創新
悠久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歷史,如何真正實現傳承,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成為設計師們重新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僅要承繼傳統更要創造新的傳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要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內在品質和精神能量。因為,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對文化的重視只會不斷加強,設計中帶有的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們求得歸屬感的基礎。在當今充滿浮躁與喧囂的社會,我們惟有潛心研究、挖掘、融合傳統文化的內涵,才能使現代設計富有生命力。但成功的設計師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不是呆板的固守過去的觀念與形式,要牢牢把握時代的特征與追求 ,創造中國現代的東西,使傳統有更深刻的意義,也使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永遠富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紅華.留白技法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映射[J].美與時代.2006(02)
[2]王寶光,郝玉明著.現代廣告平面設計[M].河北美術出版社,1998
[3]畢思軍.淺析傳統動畫中水墨元素在現當代的發展思考[D].曲阜師范大學,2012
[4]王健.中國畫色彩表現手段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5]張蓼蓼.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