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燈飾設計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不再僅僅滿足于室內照明的需要,更多的是將其當成是室內裝飾的一部分,其審美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無形之中提高了對燈飾設計的要求。而隨著環保理念的流行,人們對于環保型的燈飾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這使得自然形態成了許多燈飾設計者追求的重要理念。本文將主要對如何將自然形態應用于現代化的燈飾設計中進行探討,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燈飾設計;環保理念;自然形態
一、前言
燈具是室內不可缺少的照明設備。在過去,人們對燈具的追求主要在于滿足生活的需要,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審美能力的加強,人們對燈具的要求開始突破傳統的要求,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照明的要求上,開始把燈具作為美化居住環境的重要工具,甚至將其作為衡量生活品質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另外,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使得人們對自身生活的環境頗有危機感,環保理念開始在人們的生活中流行,這使得許多以自然形態為設計理念的燈具開始受到大眾的喜愛,這使得現代燈具設計者也開始慢慢以自然形態作為設計的源泉。一般而言自然形態主要就是指事物本來就具備的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統一。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自然可以說是一切設計的基石,是設計靈感活的源泉,可以為設計者開啟想像的思維,為設計者提供充分的設計素材。[1]本文將主要對自然形態在現代化設計的作用以及在燈飾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希望能為相關的研究提供思路。
二、自然形態在設計中的作用
自然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之一。現代設計藝術的審美標準也都主要是以自然為美,以最接近自然的創作為佳品,筆者根據相關的創作經驗,認為自然形態在設計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啟發設計者的靈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生活是藝術創作者的重要創作來源之一。自然物是藝術模仿的重要對象。自然界中形態的存在是各式各樣的,正如馬克思說的,世界上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自然的形態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會給與設計者不同的靈感啟發,例如,陡峭的高山呈現出的是給人鬼斧神工的感覺,而移動的沙丘給人的卻是一種舒緩的感覺,這給燈飾設計者的思維提供了重要的感情支撐,水給人柔柔的感覺,森林給人神秘的感覺,這些形態單靠人的憑空想象相信是很難想出來的,因此無形中不斷激發設計者的靈感,使得設計出來的燈飾品充滿靈性。
(二)發散設計者的思維空間
德國設計師路易奇·克拉尼(LuigiCliani)就曾經說過“自然界本身是最優秀的設計師,在幾乎所有的設計中,大自然都已賦予了人類最強有力的信息”,[2]一般而言,人的思維比較直觀,容易接受的是一些平面的東西,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立體思維,人很難憑空創作出許多逼真的帶有真實感的多維作品。自然形態正好彌補了人類思維的這種缺陷,它為燈飾設計者的設計提供許多有價值的模型,使得設計者能夠更好的處理幾何形體中點、線、面之間的關系以及物體形態和情感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設計者的抽象思維空間。
三、自然形態應用于現代化燈飾設計中的方法探討
自然形態為燈飾設計者提供了形態語義、色彩關系、材料使用等多方面的原型,使燈飾設計者能更好地實現直觀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要實現這樣的結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直接模仿法
模仿是創作的基礎,在燈具的設計中,對自然形態的直接模仿是最基本的方法,通過對自然的模仿,容易使得燈具呈現出原始的自然味道,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但是模仿也不是單純的模仿,燈飾設計者應該在探索自然美,模仿自然形態的基礎上,通過抽象的思維將其藝術化,用設計語言的符號將作品所承載的意義表現出來。
(二)間接模仿或抽象模仿法
間接模仿法在形態學中又被稱為“模擬”,具體而言就是要在直接模仿的基礎上對自然形態進行加工整理,使具體的東西抽象化,或者將其轉化為更加能夠反映人的情感、符合人的審美要求的各種形態。間接模仿(抽象模仿法)是使得設計高于生活的重要手段,當然其設計的前提還是以自然形態為參照物。這種模擬方法相對于上一種而言,更能夠表現出所設計出來的燈飾的生命力,是創作者創作思維靈動性的反映。
(三)結構重組法
結構重組法又可以細分為結構分析法和形體拆解組合法,這兩種方法主要都是通過在對自然形態的抽象加工的基礎上,改變其結構的構成。[3]當然結構的重組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必須要根據形式美學的相關法則,對燈飾的結構、形態、色彩以及整體的造型進行調整,使其既顯得與眾不同,又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滿足人們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自然形態是燈飾設計的重要的素材來源之一,將其運用于燈飾的設計中,既符合創作的最高要求,同時又符合人們審美的要求以及對于高品味生活的追求,更加迎合了時代對于環保的要求。
【作者單位: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
【參考文獻】
[1]金鵬.自然形態在現代燈具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2012.3:229-230
[2]張健.對室內燈飾設計的幾點思考[J].教學園地.2012.9:83-84
[3]鐘春琛.淺論燈飾設計中的審美因考[J].科技風.2011.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