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在看報紙或者看直郵目錄,還是在路邊廣告中看到心儀的商品,用手機掃描一下旁邊相應的黑白相間的圖形,馬上就能完成支付,然后就可以等著商品送到家。在北京、石家莊、成都等城市,用手機里的掃描軟件對準公交站牌上黑白相間的圖形一掃,市民隨即就可以輕松得到出行路線。這樣是不是一種很時尚很輕松的生活消費方式?
小二維碼蘊藏大商機,迎來“第二春”
2012年是二維碼推廣應用的元年。
無論是央視倫敦奧運會轉播,還是歐洲杯豪門盛宴,或是十八大安檢,二維碼都大肆其道,而各種的戶外廣告、印刷品上十分醒目的二維碼更是隨處可見。可以說,國內二維碼在沉默多年之后,終于在2012年爆發了,迎來“第二春”。
而今電信運營商、電商企業、二維碼的創業公司、軟件企業紛紛共同加入到推動二維碼的市場應用中,促成了今年二維碼的全面潮涌。2012年9月11日,馬化騰在互聯網大會上以一句“二維碼是連接線上線下的關鍵入口”,宣告騰訊全面角逐二維碼的開始;9月24日,新浪微博也宣布正式上線二維碼功能;緊接著,搜狗輸入法、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劃算和支付寶、大眾點評網、UC瀏覽器等一眾軟件也已先后開通二維碼功能,似乎誰都不想落伍,爭搶蛋糕。根據研究機構Queaar的數據,從2011年第1季度到2012年第2季度,全球二維碼掃描數飆漲了20倍,其中中國增速最高。目前世界財富前50名的公司中已有15家將它作為市場策略之一,二維碼市場凸顯巨大“錢景”。
物聯網的發展也助推國內二維碼應用的井噴。二維碼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十二五”期間,將分羹物聯網帶來的5000億市場。2012年,二維碼市場規模將增長到300億左右,明年將達到700億。因此在物聯網的推動下,屆時二維碼應用將更為火紅。
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其最早發明于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應用了。它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用于記錄數據符號的信息,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各種信息自動處理。同時二維碼還具有對不同行業的信息自動識別功能和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經過改良的二維碼,具有信息容量大(可容納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字節或500多個漢字)、編碼范圍廣(圖像、聲音、文字、指紋等都可以編碼)、容錯糾錯能力強(毀損面積達50%仍可恢復信息)、保密防偽性好、成本低易制作等優點。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整合營銷傳播的活動中大量使用二維碼,利用二維碼將報紙、雜志、海報以及廣播電視和數字廣告牌轉化成了真正的互動媒體,為企業實現跨媒體營銷提供了上好的機會。
時下二維碼業務模式大致有三種:一是,收費識別——用戶網購后,手機將收到附有付款信息的二維碼,他們憑此到線下便利店內掃碼支付,從中享受優惠并付款;二是,促銷信息——企業將含有商品打折信息的網站網址制成二維碼,放置于各類媒體、交通工具上,它根據用戶手機掃碼后打開網站,并決定是否購買,而服務商根據產生的實際消費進行分成;三是,代理商管理——開發商給每個增值業務代理商不同的二維碼,用戶單位申請這些二維碼申請業務時,代理商可以抽成,并借此有效管理增值業務的歸屬點。而中國移動對二維碼業務模式的規劃分為主讀和被讀兩類。前者指用戶通過手機軟件掃描物品上二維碼,并獲取其中內容,主要適用于防偽溯源、拍碼上網、購物等領域。后者指二維碼通過短信發送至用戶手機,用戶持手機到達現場,再通過掃碼機進行內容識別,適用于移動訂票、積分兌換、自助值機等領域。
時下,二維碼之所以能大面積地加速推廣,專家認為,在于其對于個人和企業的“雙三角價值”,即對于個人而言,二維碼是繼搜索和菜單之后移動互聯網的三大入口之一,而對企業而言,二維碼是繼電話和網址之后企業營銷的三大出口之一。借助二維碼,企業可以引導用戶訪問企業網站,而電商企業則可利用二維碼來提供移動支付,讓二維碼成為與消費者溝通互動、支付消費的新通道。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開始加大力度推廣應用二維碼,二維碼營銷在企業營銷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重要。
可以說,當前掃描二維碼、收發信息已給整個媒體傳播行業和營銷廣告行業帶來了創造性的新變革,成為精準營銷時代的重大推動力量,并成為80后、90后年輕群體日常生活和消費中不可或缺的便捷方式。
景巨大,挑戰尚存
不過盡管二維碼市場前景巨大,商機無限,但是毋庸諱言的是,與日韓等國家相比,當前國內二維碼行業尚未出現成熟的商業模式或成規模的商業應用,行業的參與者仍處于學步階段,各相關企業也正努力尋找自己的盈利點。
二維碼在國內產業鏈盈利模式亟待完善。二維碼市場表面看似簡易,實則由三級企業構成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產業鏈。第一類企業為硬件制造商,如研發、制造及提供二維碼解碼設備的企業;第二類是拍碼應用,如為商家提供手機生碼和解碼工具(用戶掃描后登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購買)的IT企業;第三類是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如為客戶提供從票證檢驗到物品信息二維碼化及二維碼營銷的一整套運營解決方案。不過在產業鏈上,這三個環節的利益點不盡相同,各方的訴求也不完全統一,經常造成各自為政、效率低下、利益沖突的情況。如此,完善產業鏈的構建顯得十分重要。但由于二維碼是開源的,技術門檻較低,僅是一個工具而已,難于獨立生存,而且目前碼制不統一,二維碼購物開發推廣的成本較高,回報率低,只有多方互相合作才能共贏。因此如何協作賺錢,仍然是橫亙在二維碼產業面前的一座大山。
移動互聯網的安全性對二維碼應用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據《2012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安全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查殺到手機惡意軟件17676款,相比去年下半年增長42%,感染手機1283萬部,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7%。數據同時顯示,中國內地以25.7%的感染比例拿下了一項頗不光彩的“惡意軟件全球第一”,而其中二維碼技術成為手機病毒、釣魚網站傳播的新渠道。在2011年就被頻繁爆出二維碼火車購票時泄露個人身份信息的事件。目前通過二維碼掃描購物的大多都是以網頁的形式,需要通過手機瀏覽器打開,而手機瀏覽器又常常不支持安裝安全插件。因此,相比PC,移動互聯網在安全性上較差。而為保證付款的安全,整個操作流程顯得繁瑣,有70%以上的用戶都被卡在了付款這個環節上。另外,國內手機終端的安全、智能級別不夠高,也常難以實現手機平臺的身份識別。
制約手機二維碼規模發展的有技術上的差距,在國內多數手機上仍然沒有內置的二維碼讀取軟件,手機存在攝像頭的變焦功能和像素不高等問題,很多手機還不能正確識別二維碼。同時,制約手機二維碼規模發展的還有運營商支持力度不夠因素。目前,國內運營商對二維碼的支持力度不大,對手機終端的掌控力也不足。在西方國家,運營商有自己的手機終端定制部門,運營商可以直接向手機廠商下達指令,在清單中羅列手機要用的物料、設計的樣式,甚至是里面的安裝軟件,如掃描二維碼的軟件。因此能使被預裝的二維碼識別軟件很快流行起來。而中國運營商對手機廠商不可能有如此的管控力。因此二維碼這塊業務在國內的產業鏈還不完善,需要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傳統行業巨頭的聯合大力推廣。
二維碼推廣應用的一大瓶頸是其應用群體規模仍偏小。只有年輕人才知道、喜歡嘗試怎么運用二維碼這種新鮮事物,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泡吧、網游、聊Q,已經越來越少地去看二維碼主要依附體之一的傳統紙媒(一些時尚雜志除外),而且報刊讀者的開始越來越大齡話,這令二維碼的消費群體開始出現年齡斷層的危機。YOHO!有貨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二維碼掃描購物的顧慮在于部分用戶已經習慣閱讀雜志、掃描后去網站購買商品,但這部分消費群體仍然太少了,如果重新培養不同年齡階層的更多用戶來使用二維碼,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推廣過程,也需要用實際效果來驗證這種購物方式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
還有,目前的信用體系仍然不是很健全、相關金融立法缺失,導致手機支付成為二維碼市場令人費解的瓶頸,制約了二維碼的發展。另外,雖然二維碼能夠打通電商與線下的界限,但目前二維碼購物的物流配送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也致使許多廠商駐足觀望,不肯發力二維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