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體都報道過湖北黃石一位叫王琴的女士,她從2010年5月至今已經做了11次整容手術,其中高風險的全麻整容手術就有6次。但她樂此不疲,不顧親友的反對,一心想通過整容把自己“變成港星趙雅芝”。
那么,這位已是花甲的老嫗為何如此偏執地整容?整容背后折射的老年心理問題是否應該引起社會關注?
一
2001年,王琴從護士崗位上退休,她與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女兒王小燕也已經長大成人。閑暇下來,回想起自己三段不幸的婚姻,王琴覺得女兒跟著自己吃了太多的苦,也遭受了兩任繼父太多的白眼。因此,王琴越發心疼女兒。
2002年,女兒結婚了,王琴樂得合不攏嘴。2003年9月,女兒懷孕后,王琴隔三差五地把做好的富有營養的菜肴,用保溫瓶盛著給女兒送去。
2004年6月18日,王小燕預產期臨近在黃石市一家醫院待產。6月20日,王小燕出現臨產癥狀,被推進了產房。王琴拿來了早已縫好的嬰兒被褥、衣裳,和女婿及親家等滿懷期待地守候在產房門外,默默地祈求母子平安……
然而,醫生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王小燕因為難產出現大流血,不治身亡。在場的所有親屬都如遭雷擊般愣怔住了。半晌,王琴才緩過神來,大叫一聲:“我的女兒啊!”便瘋了似的往產房里面撲。看見女兒被白色被單蓋住,王琴一下子昏厥過去……
二
女兒的離去給王琴帶來了嚴重的心靈創傷。她將女兒的照片放到真人大小,掛在墻上,整日望著女兒的照片流淚。她與第二任丈夫所生的兒子趙進、與第三任丈夫所生的兒子李康忍住失去姐姐的悲傷,陪在母親身旁,勸說她要保重身體。但王琴依然整日沉浸在失去女兒的悲戚中。
在王琴的感覺里,女兒沒有死,而是去遠游了,也許有一天就會推門進來,喊她一聲媽。為照顧母親,李康搬過來和母親一起住。他每天除了上班哪都不去,只在家陪伴母親,和母親聊天,哄母親開心。然而,王琴臉上仍是少有笑模樣。
在女兒去世半年后的一天,王琴在整理女兒遺物時發現了一個日記本,里面夾著幾頁紙,是女兒生前寫給她的一封信:
媽媽,我深深地愛著你,我們母女就這樣相互依靠地活著。在深夜,我無助地祈禱,祈禱我的媽媽能一直和我在一起……媽媽你要堅強,無論將來發生什么情況,我都希望媽媽永遠美麗,美如趙雅芝……將來即使老了,也要在舞臺上找回過去的青春……
信還沒有讀完,王琴便淚如雨下。女兒從小跟著她吃了很多苦,可女兒非但沒有恨她,還希望她“永遠美麗,在舞臺上找回過去的青春”。她忽然想到,女兒正在天上看著她,而自己整日沉溺悲傷,女兒看到了是會心痛的。既然女兒希望自己美麗,那么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堅強起來,過好以后的日子呢?想到此,王琴的心似乎豁亮了,她心里默默地對女兒說:孩子,我答應你,媽媽從今天起不但要好好活著,還要活得漂漂亮亮的。
三
2010年春,王琴在報紙上看到武漢一家醫療整容機構主辦選美大賽,勝出者將成為該機構的形象代言人,享受30萬元免費整容待遇。王琴報名參賽。
參賽的都是年輕漂亮的姑娘,只有王琴一個年近半百的人。經過激烈角逐,王琴從一千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進入30強。她把自己參賽的照片和心得貼到網上,立刻引起了熱烈反響,被網友們稱為“勵志婆婆”。最終,王琴與這家整容機構簽訂了協議,成為該機構形象代言人。
2010年5月,王琴在武漢接受了第一次整容手術,該手術為雙側高顴骨矯正術,也就是將她高突的顴骨磨平,對整個面部結構進行改造。
看到臉上纏著繃帶的母親,李康一陣心痛:“媽,好好的整容干什么?”王琴勉強沖兒子做出一個微笑:“你姐希望我年輕快樂,我就要為她留住美麗。這就是我整容的目的。”
可是,李康沒有想到,隨后的一年里,母親又接連做了隆鼻術、下頦假體術、雙下頜矯正術、割雙眼皮、切眉術等十幾項美容整形手術。王琴整容的消息經媒體披露后,引起了很大反響。
2011年7月,王琴又要接受全麻整形手術了,李康出面阻攔:“媽,全麻整容手術風險太大了,你不能再做了。”王琴生氣了:“兒子,你不讓我做任何事都可以,但你不能不讓我整容。讓我年輕是你姐姐的愿望,不做整容,我活著就沒有意義了。”萬般無奈的李康只得求助媒體,幫母親走出整容的“泥沼”。
好心的媒體人請來了心理學專家王爾東為王琴做心理疏導。在王爾東的調動下,王琴終于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其實她一直沒有從女兒離世的悲痛中走出來,她對女兒除了思念,還有悔恨和愧疚。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王琴擔心女兒遭繼父虐待,每當丈夫生氣了,她就先動手打女兒。因為她下手知道輕重,若是繼父打孩子就沒輕沒重了,她是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保護女兒。再有,因為自己后面的兩段婚姻同樣不幸,王琴曾對女兒產生過厭惡感,認為是女兒拖累了她,把自己的不幸婚姻歸罪到了女兒頭上……女兒死后,王琴忽然意識到自己對女兒懷有歉意,而這種歉意她永遠無法轉述給女兒了。這樣,女兒留給她的那封信便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尤其是女兒信中希望她永遠美麗快樂那句話,總是縈繞在她的耳畔。于是,對女兒的思念和愧疚,讓她一次次在整容中尋求心理安慰。
聽完王琴的講述,王爾東認為,王琴沒有讓女兒從小過上幸福生活,等到她有能力補償女兒的時候,女兒卻離她而去了,沒有給她補償的機會。失意、愧悔的情緒一直糾結在她心里,無法釋懷,于是整容成為她宣泄情緒的途徑。在王琴看來,兌現女兒的一句祝福,是對女兒的另一種補償。
根據王琴的心理癥狀,王爾東讓她閉上眼睛在心里和女兒說話。隨后,他又找來女助手裝扮成王琴的女兒,以情景劇的形式讓她們“母女”對話……經過幾次心理治療,王琴的情緒平穩下來,表示不再去做整容了。李康輕松地舒了口氣。
2012年十一前夕,王琴告訴記者,她現在基本恢復了正常生活,將大部分精力用來網上寫作,與不同年齡的人進行交流,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李康也作出一個決定:放下工作,全程陪在母親身邊,照顧母親,讓母親享受健康生活。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