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我開始追尋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找一個老伴。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過程并不容易:相親網,太過虛幻;婚介所,辦卡要錢;公園相親,少人問津。
正巧某電視臺有個“電視相親”節目,這檔節目比較側重中老年人,因此我也誤打誤撞地報名了,還參加了兩次。
那天,我收看完當天的節目,其中有一位女士特別令我動心。我馬上打通欄目組的熱線電話說:“我喜歡京劇,會拉京胡,我想找一位大青衣,剛才上鏡的那位女士,我就很喜歡,能把她介紹給我認識嗎?”接線員說,上節目免費,讓我等通知。
沒想到第二天有個編導打來電話約我到電視臺面談。我如約而至,拿出身份證,填了一份表格。那位編導就勸我:“叔叔,你的藝術特長是京胡,正巧下期節目里也有喜歡京劇的阿姨,你可趕上了。想參加這個節目的人可多了,現在報名至少要等半年,可是因為你有特長,我們決定讓你下期就出鏡。”
我聽了也感到幸運,可又有點抹不開面兒,就說:“我只想認識上期那位女士。”可是那位編導說必須參加節目后才能幫我介紹。我顧慮特大,一想到自己上了電視千人瞧萬人看,女方再看不上我,多丟面兒呀,直想打退堂鼓。
那位編導特別會說:“你自己找老伴兒是光明正大的事兒,有什么丟面子的。你怎么知道人家看不上你?就你這胡琴拉得這么好,我看得有好多人追你。你昨天打電話,3天之后就能出鏡,全市、全國的觀眾都能看到你在電視上露臉兒,你多幸運啊。到時候好多看上你的阿姨追你,你的選擇可多了。”我讓小編導一忽悠,于是答應參加3天后的錄制。
編導通知我下午1∶30之前到,我生怕晚了,1點就到了,結果一直等到到晚上7點才開始錄我們這組節目。編導向我們介紹幾位入選人的情況,這回有兩男三女,導演安排我第一個上場。
我帶著4位票友上場展示才藝,每人唱了一段京劇。現場的觀眾很歡迎,我又唱了一折《智斗》。我這一表演就撐了半個小時的場。接著我下場等候,通過分鏡頭看看第一位出場的女士的模樣。下一位女士六十歲出頭,又打把式又練劍,折騰了四十多分鐘。三男兩女都亮相后,再分組上臺交流,那天5個人折騰了3個多小時,一對兒也沒相中。
這次沒有選擇成功,過了兩天編導安排我參加下一期節目。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下午4點才去。這回我有心情觀察工作人員的錄制過程,深為他們的敬業感動。所以第二次我一上臺就說:“工作人員為了給單身朋友一個選擇自己喜歡的伴侶的平臺,每天都這么忙碌,我給你們鞠個躬!”
主持人聽了這話也很高興,在他們的引導下,我對3號女士印象不錯,那位女士的3個女兒也表示看好我和她們的媽媽交往。主持人問我:“如果你和3號女士相親成功,就一下多了3個女兒,你是什么感覺?”我痛快地回答:“那是我的福氣!”3個姑娘聽了開懷大笑。當場,我和3號女士配對成功,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后來因為其他原因,我和3號女士分手了。但是因為上電視相親,讓很多人認識了我,我成了“名人”了,在街上還聽到陌生人在一旁嘀咕:“這不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老頭嗎。”乘坐公交車還有人跟我搭訕:“你和那位老伴兒結婚了嗎?”
前不久,有個朋友找到我:“有一位女士通過電視看上你啦,托我跟你說和說和。”現在,我和這位女士正談著呢,這都是電視相親帶來的生活樂趣。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