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萬人,占總人口的13.7%。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四千三百多萬,達到2.21億。如此龐大的“銀發族”要想安度晚年,除了豐衣足食和精神慰藉,還有生活上的真正便利。
說明書“說而不明”
難題:“說明書的字太小,我眼睛又有點花,看不清楚啊……”遼寧省沈陽市70歲的老張血壓高,常年服用降壓藥,可最近老朋友送的幾盒降壓藥讓他犯了難。他說,藥盒上面寫的服用劑量不是“幾片”,而是“幾毫克”。再想仔細看看藥品說明書,結果一張小紙片上密密麻麻全是小字,根本看不清楚。
被藥品說明書整迷糊的事例在老年人群中太習以為常了。一家藥店的銷售人員說,現在有的藥品說明書確實字太小,藥店為此特意準備了老花鏡和放大鏡,即使有時把字看清楚了,內容也不好理解。“有的藥寫著‘頓服’,不少顧客以為是每頓飯服一次藥”,結果一咨詢醫生,才知道“頓服”其實是“單位時間內將藥一次性服用”。
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透露,2006年施行的《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和其他法律法規,對藥品說明書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要求,并明確指出藥品說明書的具體格式、內容和書寫要求,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并發布,有關字體大小尚無明確規定。現實情況是,部分藥品的說明書內容繁雜且不知所云,用量單位不能一目了然。個別藥企出于各種各樣的利益考量,讓藥品說明書含含糊糊,給消費者帶來麻煩甚至用藥隱患。
讓說明書簡明扼要有那么難嗎?
遙控器混亂無章
難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家里的電器越來越多,但各式各樣的遙控器如何正確使用,著實讓老年人發愁。
呼和浩特市的李玉芬家里新買了新電視機,又裝了新的高清數字電視機頂盒,看個電視節目,要按兩個遙控器,有時鼓搗半天也不出畫面,太麻煩了。她的一番話引起其他老人的共鳴。老宋家也一樣,自從老款電視換成現在流行的液晶電視后,遙控器上密密麻麻的按鍵讓老兩口犯愁,除了簡單的換臺調音外,其余的功能鍵不敢隨便按,怕按了電視機會鬧“罷工”。
老徐家的電飯煲能煮飯、燒烤,還能燉湯,可謂“全能”,但其操作復雜,光按鍵就有十多個,而且全是觸摸式的。因為調不準火候弄得手忙腳亂不說,弄不好還耽誤吃飯。無奈之下,她只好把舊的高壓鍋拿出來煮飯。
正在商場選購電視的一對老年夫婦也訴苦:現在挑個“功能簡單、操作方便”的電視太難了,銷售人員推銷的都是價格高,功能復雜的,厚厚的說明書像字典,遙控器按鍵密密麻麻。因為目前廠家多在推3D、智能電視,在柜臺上也優先展示這些“符合潮流”的產品,很多廠家早已不生產“功能簡單、操作方便”的電視了。
自助服務難適應
難題:今年六十多歲的吳先生平時看病都是一個人去醫院,他說每次去醫院都要在窗口前排長隊,“雖然說現在醫院的排隊窗口都貼了老人優先的提示,但實際上主動讓老人的并不多”。吳先生說,他有一次在醫院收費窗口排隊時足足等了20分鐘,由于腿腳也不是很好,他只好和前后的“鄰居”說好,自己在一邊的椅子上坐著“排”。
繳納電話費、水電費等小額交易,一些老年人往往喜歡去銀行柜臺與工作人員當面交易,這樣不會出錯,即使出錯也可以糾正,而去柜員機交易,對手、眼、耳的要求較高,一方面密碼記不住,另一方面又擔心交易時密碼被人偷窺,還擔心有人在柜員機里設置陷阱套取錢財。他們不習慣甚至不喜歡去柜員機或者銀行大廳內先進機器上操作交易。
ATM機、預約掛號機、自助充值機、自動還款機、自助繳費機、辦證易……越來越多自助設備走進人們的生活,免卻了排隊的煩惱,帶來更便捷的服務。但在銀行、醫院、機場、辦證中心等多家服務機構觀察,對于這些“高科技”,多數老年人感到懵懵懂懂。
要是服務行業在推出自助設備的同時,留一些人工服務柜臺,設“老人窗口”,老年人辦事就不至于感到那么頭痛了。
實體店難覓老年產品
難題:小鄒想給父母添置新鞋新衣,可她跑了好幾家商場也沒買到合適的。在商場女鞋專柜放眼望去,高跟的占了七八成,幾款平跟的,也是尖頭、硬底子,敲得地板當當響。好不容易找到一款軟牛皮軟底的單鞋,但是鞋面上頂著一朵閃亮亮的水鉆花,樣式太新潮。另外,不少老年女性腰腹部尺碼比較大,買衣服也特別困難。但那種寬松的、顏色黯淡的“婆婆裝”,又少有老人愿意穿。近日,有牙膏廠商推出假牙牙膏及清潔品,這是專門用來清潔和消毒活動假牙的產品。小鄒走遍各大超市,卻未發現有假牙牙膏銷售。
在商場和超市針對老年人的促銷不外乎“保健”、“養生”等主題”,主推食品區的蜂王漿、麥片、口服液,還有衣帽區的三保暖內衣和羊絨衫,小家電里的豆漿機、足浴盆和按摩器等等。但商家得到的反饋是,老年人消費能力不強,缺乏消費熱情。
在網絡上,老年指甲刀、助行器、穿針器等專為老人打造的產品銷售很火爆。可是老年人并不熟悉網絡購物,只能望而興嘆了。
有關部門是否可嘗試發起老年人商品大集,讓新鮮、實惠的老年產品走近他們。
此外,坐輪椅老人出行打車難;空巢、低保老人遭遇洗澡難;失能老人護理難,公立養老院進不去,民辦養老院不愿接收等等問題,其實困擾許多有高齡老人的家庭。仔細探究一下就會發現,老年人之所以遭遇種種生活難題,根本原因主觀上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對新產品新事物缺乏了解和接受的欲望,甚至有對新產品畏懼心理,碰也不想碰一下;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企業和一些服務行業,沒有樹立起愛老、護老意識,缺乏真正針對老年人生活細節的人性化設計,一些產品讓有心嘗試的老年人云里霧里,無所適從。
看起來,讓老年朋友在生活中體會到真正的體貼和便捷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句口號。它首先需要社會各行業牢牢樹立一種尊老護老的理念,這種理念不僅建立在真正了解老年社會的特有的生活需求基礎上,而且需要用奉獻型的、微利、惠民的決心來支撐,還需要有全球視角,踏踏實實向發達國家的人性化設計學習。當然,政府的傾斜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