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style”——指揮員給遼寧號航母發出的指令手勢。這一手勢一時間被網友爭相模仿。它舞出的是國人的自信和自豪。
遼寧號航母艦載機殲-15成功起降,指揮員的指令手勢迅即成了網友們的模仿對象。一時間,這被網友戲稱為中國的“航母style(造型)”(見圖)成了操場里、馬路上、學生的 “必擺姿勢”,連公園里的老頭兒老太們也躍躍欲試……
一個簡單的動作何以成為人們競相模仿的“銷魂一指”?
“航母style”不是網絡時代的寂寞狂歡,更非網友的無聊八卦,而是舞出了國人的自信和自豪。遼寧號航母圓了國人航母夢,而艦載機的成功起降則昭示航母具備實際戰斗力,名副其實而非徒具其形。百年夢想一朝夢圓,重重關山一時跨越,怎不令人心情激動、精神振奮?興奮之余,情之所至,則不由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梢哉f,它是人們用一種最草根、最網絡的方式,抒發了心中的光榮與自豪,表達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欣喜與自信,寄托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這種方式,無須華麗的辭藻,無須刻意的拔高,卻最真實、最有感染力、最能打動人。
沒有對祖國強大、民族繁榮的由衷自豪,“航母style”不可能出現;而離開了最草根、最網絡的方式,同樣不會引發追捧。這啟示我們,沒有實在的內容作支撐,形式再多樣、裝扮再花哨、表現再出彩,最終行之不遠;但若離開了恰當的表達,內容再豐富、故事再感人、思想再深刻,也乏人問津。
聯想到一些文藝作品,同樣是弘揚主旋律,同樣是表達愛國熱情,觀眾卻往往不愿聽、不想看,更談不上入腦入心。對此,有作者抱怨觀眾不懂自己、不會欣賞、缺乏品位。其實,這不完全是觀眾口味刁、眼光挑、要求高,倒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找準了觀眾的興奮點,審視一下自己的作品是否為觀眾所喜聞樂見。
古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在網絡時代,只有用最草根的語言表達出百姓的心聲,才能激發人們的興趣、引起大家的共鳴?;蛟S,“航母style”很快成為“明日黃花”,或將為別的什么造型所取代。但它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和啟發,深刻且深遠。秀一把“航母style”的同時,我們自己的思維“style(方式)”也應該有所變化,與時俱進。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