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追求上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同時,由于人文精神的塑造力度不夠,也確實出現了一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淪喪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少數人信仰蒼白、道德失范、心靈空虛等傾向。在這種態勢下,倡導一種對國家利益和信仰追求的忠誠與奉獻精神,對于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堅持以國家發展的大局為重,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矛盾,增強歸屬感和向心力,促進各種和諧因素的增長,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作家黃風與籍滿田剛剛創作完成的長篇報告文學《滇緬之列》,就是以云南公安邊防總隊瑞麗江橋警犬復訓基地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和故事,詮釋了這種忠誠與奉獻精神。
黃風是山西文學界當今頗有成就的報告文學作家,近年來,他在圓滿完成刊物的編輯工作基礎上,潛心創作,先后出版了長篇報告文學《靜樂陽光》和《黃河岸邊的歌王》,反響良好,兩部作品都獲得了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去年,他把視野從山西擴展到全國,選擇很少有作家涉獵的警犬訓練題材,要表現這種特殊行業的特殊性。通過朋友的介紹,他帶著滿腔的熱情和強烈的新奇感,深入到云南公安邊防總隊瑞麗江橋警犬復訓基地,稟承趙樹理、馬烽等老一輩作家的優良傳統,把自己當成江橋警犬復訓基地的一員,吃住在那個非常簡陋的地方,跟訓導員們一起上崗執勤,現場體驗,并聊心事聊感受;跟基地領導干部研究緝毒、馴犬和各項管理工作,推心置腹地談人生談理想;跟附近地區少數民族村民深入接觸,了解了當地的民風民情。這些行之有效的采訪方式,確實是讓黃風跟江橋警犬復訓基地的干部和戰士建立了親密關系;特別是對幾位核心人物的真實思想、工作特點、個人身世、家庭情況等等,都了解得十分透徹。在占有大量鮮活豐富素材的基礎上,黃風作了認真梳理,全面分析,準確定位,提升主題,突出重點,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創作出這部作品。
我個人認為,《滇緬之列》題材好,立意高,材料多,觀念新,不光寫出了江橋警犬復訓基地的特殊位置、特殊責職、特殊貢獻,而且對主要人物譚家泉等,都寫得栩栩如生。在駕馭題材、謀篇布局、刻畫形象、語言運用等方面,都準確到位,因而,讀起來特別真切、生動,感觸良多。應當說,這是我省作家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生活,深刻反應公安武警戰士忠誠與奉獻精神的優秀成果。
研究《滇緬之列》創作成功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我想,最主要的有三個特點:
其一,作者黃風是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真誠的態度寫作的。作為一名文學界業內人士,我感受到如今的文壇上,確實有一些作家對于責任感和真誠寫作比較淡漠,認為文學創作完全是個人意識的宣泄,強調藝術至上觀念,對于許多社會復雜現象和存在的現實問題,采取回避或片面理解的態度。黃風不認同這樣的觀念,他理解的文學創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對社會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不講責任感和真誠感,必將把創作道路走進狹窄的胡同里。近幾年來,他一直密切關注社會生活中的許多正能量的典型,也注意真誠地研究存在的現實問題,《靜樂陽光》等報告文學,就是直接反映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作品,責任感和真誠感非常明確。到了這部《滇緬之列》,黃風的責任感和真誠感就更為強烈了。相對于可以虛構的小說創作,寫真人真事的報告文學難度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現實社會中的人和事都比較復雜,如果作品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須直面一些敏感問題,避免人云亦云,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判斷;同時,前期采訪比較艱苦,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和時間。黃風十分清楚這些困難,但他在責任感和真誠感的促發下,堅定地選擇了這個題材,克服了地域不同、氣候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習慣更不同等帶來的諸多困難,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采訪,這樣,他就掌握了非常豐富的素材,能夠把自己的情感與思考都注入到了創作中,使得作品上升到較高的層次。
其二,《滇緬之列》所描寫的譚家泉等江橋警犬復訓基地各種身份的人物,都是真實可信的。由于黃風掌握的材料翔實,更有駕馭材料的能力,整部作品中重點寫的譚家泉、肖思源、李慶開、尹加燕、羅祥彬等十幾位江橋警犬復訓基地干部和戰士,都以其真實性給讀者強烈的沖擊,具有了普遍的意義。我覺得,作品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是黃風很好地處理了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之間的關系。如果他只是把采訪到的有關譚家泉等人的材料不加裁剪,全部照搬到作品中,反而會讓讀者感覺到并不那么真實。我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在寫作中,一方面對材料進行了提煉、加工,另一方面適當附上自己簡潔卻深刻的議論,就使作品達到了一種藝術的真實境界。由于藝術的真實更集中、更典型,因而也就更有震撼力,更能打動讀者。
其三,《滇緬之列》雖然是寫江橋警犬復訓基地譚家泉等干部戰士忠誠與奉獻精神的事實;然而,卻不回避矛盾,敢于揭示現實問題,比如我們國家嚴峻的緝毒形勢;比如擔負著特別重要保家衛國任務的邊防戰士,生活條件卻那樣艱苦;等等,從而表現了當今中國社會的復雜性與不平衡性,表現了人物的真實性與鮮活性。作品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在探討緝毒戰士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矛盾,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故事,體現出緝毒戰士的優秀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有一種榜樣的力量。
黃風在《滇緬之列》最后的幾句感嘆話語說得非常好:“為了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的肌體健康,許多公安邊防軍人在緝毒中傷殘,或如年輕戰士姚元軍一樣倒下。他們戍守在邊陲一線,守衛著毒品覬覦的國門,像叫做牙齒的骨頭把守著嘴巴。他們的忠誠與奉獻,若用一個俗語來概括,那就是拒絕‘病從口入’……他們只為神圣的職責!他們有說不盡的肝膽況味!他們值得我們敬仰與大寫!”云南公安總隊瑞麗江橋警犬復訓基地的真實狀況,通過黃風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的精神面貌。作為一部具有開拓和探索意義的報告文學作品,在黃風的創作實踐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我相信,通過這部作品的經驗,他的報告文學寫作,將會不斷取得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