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印度瑜伽,自上世紀80年代末傳入中國已風靡多年,而瑜伽館從健身行業中剝離而出,獨立成型也有10余年時間。業內人士說,開間瑜伽館月收入過萬,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瑜伽館算不上暴利生意,拼的是綜合素質:專業+服務+銷售。三項之中若具備兩項,也能把店開好。想讓瑜伽館盈利,不在于面積大小和裝潢檔次,在于是否把招數用到極致,步步為營。
【安瀾瑜伽】
宣傳三步走,賺足人氣
2012年初,小李、小崔和小袁3個年輕人從某國企集體辭職,決定開店創業。開在光谷坐標城的瑜伽館,從策劃到營業只花了兩周的時間,“一天做決定,然后分工具體事項。”樓中140平米的店被精心布置,大小教室各一間,巖盤浴室是亮點,前區開辟出榻榻米式會客廳,書架邊還擺放著一把吉他……
說起開瑜伽館,3個從未接觸瑜伽的人想法很樸實,遠離電腦,想尋個舒緩健身的瑜伽館,家周邊卻沒有,那就自己開店。在綜合業內朋友的意見,考察光谷附近白領需求和消費能力后,愈發認定想法靠譜。計劃詳盡到每天的安排,花費不過十幾萬元,瑜伽館便開張了,營業三個月來,每月收益能過3萬元。
隱藏在住宅區里,尋覓客源就得費番功夫。第一步發傳單,小區里每棟每戶,他們每天都不放過,首批客戶以上門體驗的家庭主婦為主,當然也惹來了“小麻煩”,“保安說不許再發,不得已只好打起游擊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才有了第二步,露天展示做活動。從軟件園到光谷天地,上下班高峰期小展臺就放置在寫字樓門口,搭配抽獎和送禮,周末在廣場上邀請瑜伽老師表演,圍觀和咨詢的路人更多了,“效果不錯,會員人數增加不少。”而第三步做團購卻是無心之舉,不想下了劑“猛藥”。開團不久,除開周邊的人群,遠在漢口的客人也慕名前來,現在瑜伽館無論是私教還是大課,都需電話預約。
若說砸掉鐵飯碗創業是勇氣,那么涉足一無所知的行業更是顯得唐突,缺乏考慮。他們不這么想,只要認真和堅持,不以“玩票”的心對待,經驗是可以慢慢積累的,“三十歲之前不猶豫,三十歲之后不后悔。”
張瓊
紫宸瑜伽資深瑜伽導師
國家二級營養師
分別獲國際瑜伽聯盟哈他瑜伽、阿斯湯加瑜伽、流瑜伽和孕婦瑜伽導師資格認證。
《時尚育兒》雜志科學喂養專欄作者
Q:武漢的瑜伽行業發展情況如何?
張:大概在2002年時,“瑜伽”的概念傳入武漢。最早開始嘗鮮是在健身中心開設的瑜伽體驗課上。2007年,瑜伽館成型出現,若干品牌的連鎖加盟店慢慢鋪開,獨立家庭式瑜伽館初露端倪,但數量稀少,僅在徐東商圈附近,當時我只發現了一家瑜伽館。2008年瑜伽界掀起一股去印度求學的風潮,大眾對瑜伽的認識更為深刻,練習瑜伽的人群以白領為主力軍。2009年到現在,做教練培訓的個體瑜伽館增多,武漢的瑜伽界也變得更加專業和系統,總體來說發展態勢很好。
Q:個體瑜伽館在武漢生存狀況怎樣?
張:開店掙或虧看自營,我只能說從事瑜伽行業是很有前途的。據我觀察,起初80后接觸瑜伽較多,相對新潮,但這幾年70后,甚至60后練習瑜伽的人群成為主流。市場需求量大,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并追求健康,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收入客群認可瑜伽,從而帶動了瑜伽的宣傳,影響迅速擴大。你能觀察到市面上瑜伽館數量不斷增加,瑜伽在武漢生存狀況就該不錯。
Q:您覺得開間瑜伽館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張:我身邊很多開瑜伽館的朋友,本身就是瑜伽老師。對于一間瑜伽館最重要的就是專業性,教學質量擺在首位,無論你教授課程分為哪幾類,涉及什么流派,都應該給予學員對的東西,用練習效果說話。其次就是管理,對學員要盡心服務,最后才應該是銷售。當然這三點做好任意兩點,都能讓瑜伽館賺錢,畢竟市場的蛋糕大,就看誰能吃到最后,吃得最飽。
Q:人們對去瑜伽館練習,還有什么誤區嗎?
張:首先在對瑜伽沒有了解的情況下,把瑜伽館當做健身房,以為動動手腳就好。瑜伽館的作用在于提供氛圍和專業指導,當你放松身心從而達到理療身體的作用。其次認為在家對著書本和影碟練習瑜伽也可以,瑜伽導師能以你的身體特殊性為考慮,練瑜伽不需要正確的姿勢,而是你能做到的最舒服的姿勢。最后,認為健身房便宜,瑜伽館會相對較貴,或者覺得越貴的瑜伽館越好,兩類極端的想法都不可取。當下武漢以中高檔瑜伽館居多,你所選擇的環境最好以你的消費水平為主。
Q:瑜伽館還能增添哪些新服務?
張:瑜伽與舞蹈一直都密不可分,不少瑜伽館也兼具舞蹈課程,多以纖體和培養氣質為主。其實瑜伽也能與中醫結合,推出正骨、舒經絡和肌肉修復相關調整身體的服務,往理療方向發展。同時舉辦文化和養生沙龍等,提高瑜伽館的品味和檔次,聚攏人群營造氛圍。
市場前景:
瑜伽館前期投資不大,后期運營中相對支出較小,是經典的小成本創業項目。近年來瑜伽的口碑和正面輿論效果良好,再加之項目消費受眾面廣,有利于形成特色,且消費人群相對穩定,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瑜伽館比其他的瑜伽練習場所更具市場優勢,賺錢空間較大。
《大武漢》推薦:★★★★
五集連播,瑜伽館落成記
第一集 定位比選址重要
瑜伽館開在商圈不妥,過于喧鬧不適合;開在小區雖然安靜,卻被固定客群局限。瑜伽館的選址應該與主打特色掛鉤,從影響力講,開在商圈而非臨街鋪面為佳。樓中店操作相對靈活值得推薦,將租金局限于每月3000元以內,店面最好能超過150平米。但理想中的瑜伽館,店面應接近300平米,配置才可基本提供全面。
第二集 必備的基本配置
以150平米的樓中店為例,劃分區域包括會客區、大小兩間瑜伽教室、更衣室和儲藏間及淋浴房。投入資金在20萬元以內,裝修盡量節省,但配置不可縮減。特別是冬夏開空調,服務得到位。
第三集 裝修樸素不裝鏡
店面裝修以素色為主,干凈雅致的陳設加以香薰,營造放松和自然的氛圍。特別注意教室的墻面上不要安裝鏡子,與練習舞蹈不同,瑜伽講究與身體對話,姿勢是否標準并不重要。鏡子反而會影響練習瑜伽的效果,讓學員分心。
第四集 師資條件要求高
團訓課程與私教課程分開,瑜伽教練的水平就是瑜伽館的“金字招牌”。目前市面上瑜伽教練水平參差不齊,建議自己有一定瑜伽基礎再開店,若沒有也需聘請教練為學員試講課程,以學員的認可為主。一般瑜伽教練時薪50元-200元不等,而店內服務人員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可招全職工(瑜伽教練+店員)。
第五集:經營要分淡旺季
每年的春秋為瑜伽館的生意旺季,特別是年后3個月。生意火爆時也要關注授課質量,150平米的家庭式瑜伽館,每次課容納人數不要超過10人,另外淡季時主打私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