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浙江一影視公司老板因無力償還投資電視劇欠下的數千萬元債務而自殺。后經證實,該老板投資的第一部戲是由黃圣依、朱孝天、楊子主演的《沒有承諾的愛》,公司砸了1400萬元下去,最后發現劇本竟克隆了一部韓劇,所有資金全部打了水漂。誠然,這是個悲劇,誰都不愿意看到。不過還有很多人在咬牙挺著,因為劇是拍了,賣不出去。產出和購買的供求矛盾永遠存在。從電視劇市場逆勢繁榮到理性回歸,有許多教訓值得借鑒和思索。2012年,電視劇的產出較去年少了三成左右,熱錢的流失和投資方的謹慎,加上政策環境影響,迫使電視劇生產從喧囂歸于平淡。而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則是每個制片人難解的愁。好像人人都恨“高片酬+緊檔期”。在六月份的上海電視節上,焦點話題出奇地一致,李少紅口氣堅決,“這種風氣必須遏制?!睕]錯,新人開道,可以不再為制作費痛苦。誰都會說,熒屏需要新鮮面孔,啟用新人有很多好處,一來制作費成本降低,二來更多的資金可用在技術制作。“良性循環必須從大膽啟用新人開始”但這似乎成了一個標準答案,可答案太統一的話,難免會讓人覺得有隱情。現實情況是,對于一個職業制片人來說,全部用新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制作團隊優良,敢于承擔風險,如侯洪亮擔任制片人的《知青》;二是已獲播出平臺定制,如何靜擔任制片人的《麻辣女兵》,因為預售太有風險。除此,誰也不敢拿著投資人的錢玩兒。
推算了一下,2012年只有《知青》和《麻辣女兵》,加上去年年初播出的《野鴿子》的高收視成為全部啟用新人的成功范本。這是一個鼓舞。大的制作公司預售信用額度,即使啟用新人也能夠適度降低風險。但這一切的背后,不是有個名導演、名編劇,就是有個名制片,總得有一個賣點來支撐,難免還是
缺少了底氣。小編采訪康洪雷時,他說培養新演員、推陳出新是導演職責之一,比如當年的《士兵突擊》?!半娨暸_勢利?我從來沒考慮過電視臺,電視臺跟我有一毛錢關系?制片方的壓力?我會跟他們談,告訴他們一部真正的好劇需要哪些東西,實在不行只好來硬的,那我不拍了行不行?”這是能和制片人叫板的導演態度。
2012年被業內評價為電視劇的小年。有業內知名制片人人稱:“從用新人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市場的變革要真正開始了,2012年肯定是拐點。其一,這個行業需要越來越多這樣的用新人嘗試。其二,如果不用新人,熒屏很快就失守了,根本留不住80后、90后、00后這些年輕觀眾?!?013年,除了張一白的電視劇版《將愛》,還有彭三源擔任制片人,全部用新人面孔的青春劇《青春守則》,留住年輕觀眾的兩部作品,并且已經備受關注。
電視劇市場有一類劇叫做“三無電視劇”,主要是指無豪華明星陣容、無大投資、無豪華包裝的電視劇。明年的電視劇熒屏會不定期出現此類劇,看似沒賣點,但幾乎每年都會有成為黑馬的作品,2006年的《士兵突擊》,是此類劇的典型代表。但此后,鮮少有人再敢嘗試,它是個特例,并且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話題。根結在于回歸到電視劇本身,創作是第一位的,好的劇本永遠是稀缺資源,只有創作的源泉奔流不息,行業才真正實現繁榮,大腕新人各行其道,電視劇制作才會真正進入良性循環。無論如何,經過2012年的嘗試,2013年,電視人的探索和努力會初顯成果,期待2013年的“三無”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