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的調整期,低增長成為發達國家的常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源泉。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對2013年世界經濟形勢,我們的基本判斷是,美日歐三大經濟體仍舊難以走出困境,四大風險困擾全球經濟。
首先是主權債務風險。美國現在的國家債務已經達到16.4萬億,超過美國GDP總和。歐洲,像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債務額都在上漲,尤其是我們所說的歐洲五國,它們的債務占GDP的比重都已超過50%,對現在的歐洲來說,債務風險特別是主權債務風險仍是最大的危機。日本的債務問題也很嚴重,去年年底,日本的債務占GDP的比重已經高達230%。從美國、歐洲到日本,債務風險不是在好轉,而是在惡化,這三大經濟體的債務風險是第一風險,也是最大的風險。
第二大風險是財政風險,緊縮的財政政策將給美日歐這些國家帶來巨大的風險。比如像歐洲一些國家,巨大的主權債務需要緊縮財政開支,緊縮財政開支則和它們的高福利制度產生很大的矛盾,所以去年大量的人上街游行,今年歐洲照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第三個大風險,我認為,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出現了很大的貨幣風險。所謂貨幣因素,就是美國推出第四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我們說美元這一輪的寬松貨幣政策絕不是說只是解決國內的問題,而是把美國國內的風險轉嫁到全球,把國內的危機轉嫁到全球。至于第四輪量化寬松到底什么時候能結束,還會不會出第五輪,我看美國是沒有準的,在貨幣政策方面,美國是個不靠譜的國家。
如今,日本也是如此,安倍政權剛剛上臺,他打的主要一張牌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輪準備發20萬億日元的貨幣。如果20萬億日元貨幣不行,還發不發呢?我認為安倍不僅思想極右,經濟管理手段也是非常極端。
有媒體評論非常前衛,稱日本已經打開了第三個失去的10年。通過數據分析,我認為,日本經濟增速,今年實際上是負數,明年還會是負數。海嘯導致的經濟問題,再加上日本經濟本身存在的幾個問題,這都不是貨幣政策能夠解決的。
日本產業在退步是非常要命的事情。2008年我們到日本考察的時候,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報告顯示,日本面向未來的基本競爭戰略就是把核心零部件留在國內,高端研發能力留在國內,新材料留在國內,但現在因為海嘯,日本的產業鏈出現了很大問題,它的產業還沒有真正振興起來。
此外,在高科技方面,實際上日本失去的這20年,就是它在創新戰略上重大失誤導致的。比如說在電子產品方面,美國的創新路線是數字化,而日本則選擇了高清化。如今,美國為首的數字化已經迅速占領全球的市場。這就是為什么蘋果,為什么微軟,為什么這些數字化的計算機,為什么數字化的攝影機,數字化的照相機現在淘汰了膠片,淘汰了高清晰這樣的產品。這就是在創新戰略上日本的重大失誤。
日本現在的產業確實沒有亮點,我覺得這也會使它的貨幣風險繼續加大,有可能20萬億的日元發放之后,還會有新的動作。
所以我們對世界經濟形勢有一個判斷:由三大經濟體帶領,有可能出現一個全球寬松貨幣時代。貨幣寬松,就可能出現全球性的流動性泛濫,從而導致大宗上價格跌宕起伏,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導致全球通脹風險加劇……
第四個風險也就是經濟倒退的風險。美日歐三大經濟體的整體經濟增長乏力,雖然它們也在實施一些新的戰略,例如制造業復興、出口倍增等,但我們這些戰略的實施要有一個時間段,全球經濟整體衰退的風險一點都沒有破除,一點都沒有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