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的新書《看見》一上架便在短短時間內熱銷100萬冊,隨之而來的是對她本人的各種評價和議論。各大名博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令得探討新聞業務這樣的圈內話題變成一場公眾話題。各種爭議是非也讓一向低調的她儼然成為新年伊始最火熱八卦人物。
閭丘露薇認為柴靜出鏡時帶有強烈的“表演”式采訪的痕跡,認為她“關注新聞中的人,而不是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安全討巧,最終只是讓其個人受益。”爭論的核心是柴靜不觸及問題實質的采訪不夠專業。此文一出,各方爭議不斷。“砍柴”行動愈演愈烈,隨后閭丘露薇發表長微博回應此事:“今天接到不少同行電話,在這里做一個回應,其實也是希望能夠不被斷章取義”“同行不評論同行,是不成文的行規”,她認為自己說的是電視新聞記者的基本職責,而柴靜充其量只是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并頗有深意地說:“如果大家認為柴靜做的就是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那也談不上暗諷,是批評。”
央視主持人董路也公開批評柴靜,稱柴靜的成名“依托于央視平臺和老男人飯局”。
其實在柴靜的新書發布會上,大家就已看到了她的強大人脈,白巖松、崔永元、邱啟明、張立憲、羅永浩、周云蓬、楊葵、陳曉卿等柴靜的同事和好友,都前來捧場。針對“砍柴派”,與之相對立的“挺柴派”則給了以下的回應。
姚晨發微薄稱“討伐柴靜的微博就像大字報”。
微薄網友Tony_叮叮:有關柴靜,有關《看見》。痛著的心能出來真實的悲憫和愛,這是謙卑的起點。對他人,不要強橫插手;對自己,不必過于執著。
微薄網友陳碗碗:最近居然鬧起了砍柴風波。柴靜我是蠻喜歡的,但覺得對她的贊譽有些過了。如果從記者專業角度來評價,在真實和客觀度上,她已經超出國內大部分同行許多,但必然還有些路要走。從人文角度來講,她無疑是成功的。在應對別人的批評指責上,也做得漂亮。希望她能走得更遠。
對于各種猜測爭議,柴靜至今不回應。回想引發爭議的閭丘對于電視記者的專業概述,可以說是字字真誠,句句到位的。但是,對于《看見》這個欄目,其定位未必是閭丘所認為的是一個純粹的新聞欄目。柴靜可能要做的只是讓觀眾在新聞事件種看到最根本的“人性”,有善,有惡,有悲憫,有無奈。在此之后,引發大眾對于社會問題的反思。
“秀”這個東西,誰都在做。鳳凰衛視當年不也是成功利用了包裝主持人的概念嗎?閭丘不也是既得利益者之一嗎?批評柴靜采訪有“做秀”之嫌的人們,你們在批評柴靜的時候是不是也在做一場“大秀”呢?“秀”本身確實能引起很大的關注度,如果是往好的一方面,那做秀未嘗不可。你看見的是“秀”,這只是一種方式,一種吸引你關注的方式,后面的真相才是“秀”的核心。
任何職業都有其光鮮浮華的表面,專注于專業能力本身,給廣大觀眾帶來實質性的視聽震撼才是我們廣大的電視工作者們應該仔細研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