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鯨鯨,女,1987年出生,2008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電視劇編劇專業,摩羯座,2009年5月開始以“大麗花”的網名在豆瓣上連載《小說,或是指南》,后演變成熱門小說及電影《失戀33天》。電影成為當年票房的一匹黑馬,她更是憑借《失戀33天》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而在該片上映之前,她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絡寫手,用一炮而紅來形容她絕不過分。
她的風靡是從豆瓣開始的,2009年的11月11日,她在豆瓣上說:“說感情問題的時候,花姐走的不是文藝路線,完全是真正的寫實。是的,一般在說刑事案件的時候,我才會走文藝路線。”她輕描淡寫而又暗流洶涌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在豆瓣里她說:“里面的故事,有個人經歷,但不完全是個人經歷。那段感情已經過去好久了,必須釋懷的,我已經釋懷了;可以釋懷的,我還在努力中;但必須銘記的一種恨,坦白說,我刻在了骨子里……所以,故事里失戀的部分,是我的親身經歷,每一天,好像都歷歷在目,但作為一個小說,在重獲新生的部分,我想給它一個光明的尾巴。”
她只是想寫個東西排解一下失戀,于是就編出了黃小仙,安排黃小仙當婚禮策劃,是因為覺得失戀時如果還要為別人辦婚禮,應該很有喜感。基于這個原因,《失戀三十三天》在悲傷的調子上鋪上了一抹喜劇的色彩。失戀誰都經歷過,可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電影里的好多臺詞都被奉為經典,比如:“你連人都沒生過 拿什么質疑人生?”“現在的小男孩們,情義千斤,不敵胸脯四兩!這就是一個喜新厭舊的物種,你尋死覓活的,對得起自己嗎?”以她的年紀能寫出這樣的臺詞,引來不少的質疑,但是她說:“我想的比我看起來要更多一點。”
她說自己很怪。比如從15歲開始便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酒量,每晚兩罐啤酒,一個十五歲的女孩,是多奇特的怪癖才能讓她做出如此的舉動。曾經為了認識陳奕迅,她計劃用寫歌詞比賽作為渠道;此外她還有強烈的被害妄想。她很宅,從畢業到現在,幾乎沒上過班,她稱自己是“專業宅”。 她自嘲說:“性格有很大缺陷的人,才會每天琢磨各種問題。”或許也只有這樣喜歡琢磨的人才能寫的出好東西。
她對生活充滿好奇,因為“閱人不夠”她更主動地去接觸周圍的世界和人,去聽不一樣的聲音,甚至短暫的體驗一段不屬于自己的人生。她說她每天就傻吃傻喝的,不會去思考很嚴肅的問題。她去北極旅游,去土耳其旅游。她覺得不是要去增加什么正能量,就是有時候在正常的生活里呆久了,會覺得身邊朋友也好、父母也好,隨叫隨到好像是特別正常的一件事兒。所以就特別需要把自己丟到一個人生地不熟、叫天天不應的完全孤獨的地方,那樣才能體會到自己離開他們真是不行,這樣回來以后,就會更珍惜他們給我的東西,哪怕是一句接一句的擠對。這是她旅行的意義。
她喜歡看書。她對書的信任超過一切,華語的她喜歡的都是女作家,比如嚴歌苓、李碧華,國外的都是男作家,比如村上春樹,另外大衛·洛奇、勞倫斯·布洛克、契訶夫、約翰·歐文,她在2012年12月31日的豆瓣總結上詳細的匯報了這一年來她看的書,多而且雜。手邊上有什么書,就看什么書了。這跟她小時候有關系。那時候家門口有個小書店,書店特小,什么書都賣。她姥爺覺得她喜歡看書這事兒挺好的,就每個月跟那個書店訂幾百塊錢的書送家里來。每個月送的書都挺怪的,各種類型都有,比如《笑話大王》《故事會》《養花一百問》,反正五花八門,但也都乖乖的看。現在她喜歡的是戴維洛奇和勞倫斯布洛克的書,但她表示“對其他書,也都會抱著尊敬的心情好好地看完。”
她的天性里有種聰明的天然呆,敏感又直率。《失戀33天》的導演滕華濤曾經形容她“我們的默契屬于我說上半句,她便能理解我要的那種感覺,這種合作很難得。”她說,這種默契首先建立在滕導是一個可以用半句話表達清楚的人,所以才能不用他說下半句。因為平時的她領悟力極其低下,別人說三十句,她大概能明白十五句就不錯了的。在跟隨《失戀三十三天》的劇組出席宣傳活動時,揣著50塊錢就出門了,一路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吃吃喝喝,特別高興,回來兜里還剩二十。她更像是一個急需被大家照顧的小女生,宣傳的時候同行的工作人員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鮑鯨鯨,把背挺直嘍,瞧你窩囊的。”
她很坦然。坦然是指面對失戀,面對任何事,坦然下面也有犀利。她寫《失戀33天》就是因為她不明白,失戀這件事為什么不能這么坦然地去跟別人說?最早的動機是因為她遭遇過失戀,想跟別人聊,但周圍的人那種無意的冷漠就像雪上加霜,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認為“這個社會雖然有各種各樣大的問題,也有可能遭遇個人的慘劇,可以晾著他不管他,或者裝作不認識他,這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幫助,但不能上去戳他的痛處。”她對任何事都以坦然的態度去面對。坦然了,簡單了所遇到的問題也就簡單了,四兩撥千斤的功力是天生的。
她有對“自由”的父母,她說:“小時候我住部隊大院,老有長輩跟我媽告狀,說你們家鮑鯨鯨牛什么呀傲什么呀,走到門口從來不跟我們打招呼”。她委屈,覺得自己又不是專門負責打招呼的人。很慶幸的是,她爸媽特別護著她,從來不覺得她不合群是個問題。她爸告訴她,沒有任何人能跟你走一輩子,朋友這事,能交到幾個是幾個,盡量把他們維系好,但不是說你到這世界上活一趟,就是奔這事來的,這件事你可做可不做。上學時,因為老不上課,老師打電話給媽媽要勸退,她媽特別鎮定,一邊做家務一邊在電話里問,她專業課怎么樣?老師說還行。她偉大的媽媽說,那等她什么時候專業課不行了再說吧。
不張揚不做作,從小就特立獨行。她的粉絲奉她的話為至理名言。為什么《失戀33天》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鳴?因為她寫的入骨,寫的情真。初出茅廬的她在獲獎感言上像個受驚的小鹿,她說:“我就是因為失戀難受,就寫了個《失戀三十三天》,可是到現在也沒跟男朋友分開。”她是如此的真實與可愛。失戀宅女終有的光榮綻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