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時代》中文版自1月18日全國首發一周,首印50萬冊平裝本已發行一空。筆者從三聯書店獲悉,第二次印刷量達30萬冊,此前一書難求的精裝本也于近日上市。
《鄧小平時代》的出版方三聯書店選擇在1月18日在全國同步發售該書,這天是紀念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1周年的日子。該書上市僅3天就成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書城和網絡書店的暢銷書,迅猛的銷售勢頭促使各大書店紛紛添貨。如果用暢銷評判該書,多少有些表面與膚淺,那么用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的話來說則是:“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是社會影響與進步。”
被譽為研究鄧小平的“紀念碑式”著作
《鄧小平時代》是由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F.Vogel)教授傾十年心力完成的著作,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作了全景式描述。作者以豐富的史料、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檔案資料和獨家訪談材料為基礎,對鄧小平個人性格及執政風格進行了深層次分析,并對中國改革開放史進行了完整而獨到的闡釋。全書人物、事件眾多;持論嚴謹、脈絡清晰、觀點鮮明、敘述生動,力圖使人物言行符合歷史情境,被譽為研究鄧小平“紀念碑式”的著作。
《鄧小平時代》一書的著力之處在于鄧小平的后期,即“鄧小平時代”,所以在篇幅上也有相應的安排。傅高義在第一章用3萬余字的篇幅概述了鄧小平從出生到“文革”期間下放江西之前的人生經歷,跨度65年(1904—1969)。從第二章開始直至全書結束的二十章、五十余萬字,濃墨重彩地展開了鄧小平從1969年開始下放江西到1997年生命之火熄滅的28年精彩人生歷程,不僅對鄧小平其人有深入具體的描述分析,更涉及這一時期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對跌宕起伏的中國當代變革歷程有著獨到的觀察和理解。
該書上市僅十天,就已成為線上線下讀者熱議和追捧的文化熱點。眾多讀者給出了大量好評:
“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學習偉人的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
“一本從多方位、深層次講述一位中國的高層領導人的大書,開卷就不想放下的好書!”
“看下來,覺得很翔實,很有價值。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比較客觀。”……
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總經理尹昌龍認為,該書使我們“通過解讀鄧小平個人來解讀中國,通過理解鄧小平來理解國家”。
“在這個時點推出《鄧小平時代》一書,有著非常大的意義。”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深圳市社會學學會會長楊立勛表示,“書后有八九十頁的注釋和索引,今后我們研究鄧小平、研究改革開放,可能很多資料還要從這個地方來。”
這本書的譯者、山東大學教授馮克利譯完全書后由衷地評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記述鄧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仍然生活在鄧小平時代。”
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稱號
在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的首發式現場、82歲高齡的傅高義先生用中文回顧了撰寫此書的緣起:“2000年我從哈佛大學退休時,就集中精力進行研究,想幫助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我認為,要想了解今日之中國,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歷史,特別是自1978年鄧小平開始領導,造就了當下中國的一系列進程之后的歷史。”
傅高義為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他出生在美國西部俄亥俄州的一個小鎮,1950年畢業于俄亥俄州的威斯利大學,1958年獲得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
傅高義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了整整四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1972年他作為費正清的繼承人成為東亞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選入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一直是受中國政府重視的漢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他對中國廣東社會經濟情況進行考察和研究,撰寫有《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東—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他還應廣東省政府邀請進行過7個月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寫出《領先一步—改革開放的廣東》。他于1997年主編了《與中國共處二十一世紀的美中關系》一書。他是美國學術界中對二十一世紀中國有巨大影響的學者。
2011年9月,傅高義先生花了10年時間完成的《鄧小平時代》在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剛問世就廣受關注,不僅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終選名單,而且進入了《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和《金融時報》等國外主流媒體評選的“2011年度最佳圖書”行列,被譽為“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這本書出版后獲得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萊昂內爾·蓋爾伯獎,該獎歷來授予以英文寫作的國際外交事務最佳非虛構類著作。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評價:“這是一部重要的鄧小平傳記,讀之難忘。鄧小平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動了中國經濟、政治及社會的轉型,并促成了美中建交—這無論對于他的國家,還是我的國家,都是極其偉大的成就。”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蘭特·斯考克羅夫特說:“鄧小平也許是強硬的,但直率而有擔當,是個可以打交道的人。鄧扮演了一個非同尋常的角色,把全球最大的國家引領進現代世界。我們最優秀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傅高義先生以這部獨特的研究性傳記,把鄧小平描繪得栩栩如生。”
如今,這部在海外獲獎不斷、好評頗多的重量級圖書,終于回到故事原發地—中國。
占有翔實資料和“實事求是”考辨論證
是該書最大特色
傅高義先生說,他希望美國人多了解中國。改革開放那個時期的改變這么大,應該讓美國人了解,于是他決定從鄧小平寫起。“我盡力客觀對待鄧小平的言行,也沒有掩飾我對鄧小平的欽佩。我認為他對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對世界的發展有過更大的影響。”
《鄧小平時代》最大的特色是資料翔實,英文版原書,分量厚重,有近900頁之多。由翻譯家馮克利譯成的中文版,全書64萬字,共766頁,其中插圖32頁,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三聯書店編輯部譯校。該書按照年代順序展開敘述,以1978年至1992年這14年作為重點,占全書五分之四篇幅,著力描述作者所強調的中國大轉變關鍵時期的“鄧小平時代”。
為了本書的寫作,傅高義閱讀大量相關中文文獻,并充分利用美國的檔案材料,遍覽英、日、俄文字的各種出版物、檔案文獻,從中尋求豐富的歷史細節。作者所綜合利用的資料中既包括中國已公開的資料,如《鄧小平年譜》《鄧小平文選》和各種國內已發表的紀念、回憶文字,又包含外國政府公布的文件、會見過鄧小平的外國人的記錄。同時,作者利用自身身份優勢,對中國的學者、黨史專家、與鄧小平一起工作過的老部下,以及與鄧小平有過接觸或者對鄧小平有特別認識的國外政界、學界人士進行了全方位的采訪,他也多次采訪了鄧小平的家屬,積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還親往鄧小平生活或工作過的地方尋訪,在積累豐富、扎實的史料基礎上進行了細致的考辨,確保資料的權威、準確。他對出版《鄧小平時代》中文簡體版的工作也高度認可、理解和支持,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不時予以指點和校正,改正了英文版的一些史料和行文偏差。
使樊希安感動和敬佩的是傅高義的“十年磨一劍”—他用10年時間寫作一本大書的精神。“傅高義先生不僅有堅持精神,而且他‘磨劍’的方式非常科學,采取了科學論證的方式,所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磨劍’用的‘磨刀石’也很好—廣泛采訪、收集材料,把所有的研究成果進行考辨,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對這本舉三聯書店全店之力推出的《鄧小平時代》,樊希安評價道:追求客觀、中立,追求資料的真實性,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作者是美國人,他是在“鄧小平時代”外面來看我們這個時代,有獨特視角;這本書是很好讀的,看這本書就像讀文學作品一樣。
傅高義教授致力于寫出真實的鄧小平,在全書的敘述中,他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對諸多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了符合歷史情境的客觀評價。他說:“我盡力摒除自己可能有的偏見,盡量客觀地看待鄧小平領導時期的種種狀況……是努力按照他的‘實事求是’的教導做的。”
這本書披露了中國讀者以往并不很熟悉的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外交和軍事決策過程中的細節。譯者馮克利認為這本書中寫得最精彩的部分,應當是鄧小平外事活動相關內容,尤其是鄧小平在上世紀70年代為數不多的幾次重要出訪,即日本、美國和東南亞四國之行。